火流星劃破西伯利亞夜空 耀眼奇觀影片直擊!
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4/12/05/4885039_1_1.jpg小行星在西伯利亞上空大氣中燃燒的情況。(取自X平台)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12月3日,一顆小行星在俄羅斯西伯利亞上空進入地球大氣層,燃燒成為一道耀眼火流星,展現壯麗宇宙奇觀。這顆編號2024 XA1 的小行星直徑約70公分,撞擊大氣層的時間比被發現僅早12小時,突顯天文偵測技術的挑戰。
根據《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歐洲太空總署(ESA)於社群平台X表示,2024 XA1 於世界協調時間16:15(台灣時間4日 00:15)進入地球大氣層,於雅庫提亞(Yakutia)上空燃燒殆盡,形成數百公里範圍內可見的火流星。ESA特別指出,全球天文學家精準預測此次撞擊時間,誤差僅正負10秒。
這是今年內第四次成功預測的「即將撞擊天體」(Imminent Impactor),也是人類史上第十一顆提前偵測的小行星。2024 XA1是由美國亞利桑那州基特峰國家天文台(Kitt Peak National Observatory)發現的。
https://twitter.com/ABC/status/1864072491443879993?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864072491443879993%7Ctwgr%5E5efc772aea74c9c676343e27042c4037ed00f298%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world%2Fbreakingnews%2F4885039
先前類似事件包括1月在德國柏林上空燃燒的2024 BX1、9月4日於菲律賓上空出現的 2024 RW1,以及10 月22日在夏威夷上空劃過的2024 UQ,後者僅在撞擊前兩小時被發現。這些天文現象吸引民眾關注,許多人在社群媒體上分享火流星影片,但是否有殘骸落地仍無定論。
小行星主要分佈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大小從幾公分至數百公里不等。當小行星或較小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由於摩擦產生高溫,外層汽化並形成明亮光跡,這過程稱為「燒蝕」(Ablation)。若流星異常明亮,甚至可於白天觀測,則稱為火流星。大多數火流星在進入大氣層後完全燃燒,但少數殘片能抵達地表,這些殘片被稱為隕石。
根據美國航太總署 (NASA)資料,今年10月間有30顆小行星比月球更接近地球,突顯近地天體(NEOs)的潛在威脅。科學家迄今已偵測到超過1.1萬顆直徑140公尺的近地天體,但預估仍有約1.4萬顆未被發現。大尺寸且接近地球軌道的小行星被歸類為「潛在危險小行星」(PHAs),其軌道需距地球小於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公里),且直徑至少140 公尺。若此類天體撞擊地球,可能引發區域性災害,全球天文機構因此持續努力強化預警網絡,並尋求反制策略以降低風險。
https://twitter.com/esa/status/1863877748323930125?ref_src=twsrc%5Etfw%7Ctwcamp%5Etweetembed%7Ctwterm%5E1863877748323930125%7Ctwgr%5E5efc772aea74c9c676343e27042c4037ed00f298%7Ctwcon%5Es1_&ref_url=https%3A%2F%2Fnews.ltn.com.tw%2Fnews%2Fworld%2Fbreakingnews%2F4885039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