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41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Phina
威爾斯親王 | 2011-12-10 09:46:30

作者:周美青

校園霸淩事件時有所聞,但似乎一直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前不久有媒體報導,某國小的三個男生,對一個戴眼鏡的同班同學拳打腳踢。讓人痛心的是,在場的同學不但沒有仗義勸阻,也沒請老師來制止,反而邊笑邊喊精采,並拿手機拍錄下來,將影片放在網路上。類似的事件,常在媒體上曇花一現的帶過,沒有激起一點漣漪,受到的關注遠不如許多無聊的八卦。據報導,我們國、高中職校男生遭霸淩的比率達10.3%,比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國際平均值要高。而依兒福聯盟的調查,有一成左右的小學生,自陳每週至少被同學欺負一次;逾六成的學童表示在學校曾被同學欺侮,顯見我們校園霸淩事件的嚴重。

千萬不要輕忽校園霸淩,國外學者長期追蹤研究已證明,霸淩事件對當事者未來人格發展有持續性的影響。曾是霸淩者的男孩,長大後的犯罪率較兒時沒有霸淩行為者來得高,需要矯治服務的比率也高;而受淩者則多有情緒困擾或課業的問題,比一般兒童更易傾向孤獨、焦慮、缺乏自信與無安全感;即使是校園霸淩事件的旁觀者,如果沒有適當的輔導,也易有暴力傾向或情緒困擾等問題。

許多人以為動手打人才算霸淩,其實以言語嘲諷威脅、人際關係的排擠孤立,以及隨科技而興起的藉網路傳送不當的影音,對受淩者的傷害往往比皮肉傷更為嚴重。而相關研究也顯示,言語霸淩及關係霸淩在校園中更為普遍。電影《艋舺》中,主角之一因為「從小沒有朋友」,以及「一隻雞腿」,從而依附乃至入了幫派,雖是電影虛構的情節,但與現實的校園環境,相距恐怕也不會太遠。

孩子的行為,與周遭環境有絕對的關係。孩子以欺負同儕為樂,也許是為了補償學業或生活上的挫折,也許是幼稚的英雄主義,但主要是認同暴力行為,不懂得尊重別人,對別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一般以為霸淩者是疏於管教,但研究顯示,許多小惡霸的父母傾向權威服從、認同體罰,打罵孩子時完全無視孩子的感受。社會對老師體罰辱罵式的威權管理習以為常;電視節目中許多自以為幽默,實為侮慢低俗、不尊重自己與他人的言語霸淩;粗口被合理化為草根鄉土文化。孩子耳濡目染,難免誤認恃強淩弱、嘲諷、爆粗口、排擠弱勢都是英雄氣概的表現,如何學習尊重別人?知道顧慮別人的感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是教而知之的。

校園霸淩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教導孩子尊重他人,讓孩子真切體會受淩者身心困擾與孤立無援的感受;明瞭弱肉強食、蔑視嘲弄、以暴抑暴並非英雄,反是讓人不齒的行徑;培養同儕間關懷互助的情感。這些都需要透過身教來實踐,這不只是學校與父母的責任,社會也要有這樣的共識,衷心期盼公眾人物與媒體都能善盡自己的社會責任。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遊魂 + 12 + 12 我很認同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遊魂
大親王 | 2011-12-10 10:42:06

端以目前來說,小孩子的行為偏差,觀念無法適時導正,

這似乎也是家長,老師等的責任。{:3_287:}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Phina + 4 + 4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