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xblack
王子 | 2024-5-17 02:41:31

本篇最後由 rxblack 於 2024-5-17 02:46 編輯

風傳媒 廖綉玉


中國控蔡政府單方面限制產品輸入 經部強調未違反WTO規範:不應政治化

中國政府正花費巨資鞏固該國身為清潔能源及電動車全球領導者的地位,有機會在今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正考慮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歐盟日前突擊搜查中國安檢設備供應商同方威視在歐盟的辦公室,調查是否涉及接受中國官方補貼。英國期刊《經濟學人》指出,近年來,跨境貿易及投資停止成長,各種懲罰性經濟措施的激增、產業政策的突然流行、全球機構的衰落正在破壞全球化,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崩潰。

第2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國家對商品徵收高關稅以建設國內工業,資本管制嚴格,各國政府經常沒收外國所有者的資產。根據一份官方報告,1961年至1975年間,美國的海外投資者至少曾發生260次這種情況。

即使外國投資者獲得當地政府的包容,但他們也沒獲得貴賓待遇。就美國連鎖速食餐廳麥當勞(McDonald's)高層科恩(George Cohon)為例,他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領導麥當勞的蘇聯分店。當時蘇聯禁止外國人將資金攜出境外,這導致該公司無法獲得投資回報,唯一的選擇是將所有利潤在蘇聯境內再投資,並希望未來規則能改變。


2022年3月8日,麥當勞宣布暫時關閉在俄羅斯的所有業務,莫斯科麥當勞3月9日湧入大量人潮。(AP)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冷戰的結束有助於全球經濟更緊密結合。人們達成共識,整合比自我孤立更容易實現經濟成長,關稅大幅下降,各國政府廢除了許多資本管制,許多國家甚至放棄了一些主權,讓新興體系運作得更好。

1995年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演變為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其中一個改革是建立具有約束力的機制來解決貿易爭端,而現在美國正破壞這個機制。政客試圖討好科恩這樣的外國投資者,這始終是不完整的過程,尤其是在中國,但貿易及投資流量激增。

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的成立是為了消除商品流動及資本流動的障礙,進而促進貿易及投資。《經濟學人》指出,這個過程已經發生了逆轉,隨著規則被破壞,障礙也越來越多,補貼及制裁的激增是「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瓦解的其中一個明顯跡象。隨著投資者重新定價資產,並在整合程度較低的世界重新調整資本,這種讓人不快的倒退開始在經濟數據顯現。儘管這些轉變尚未對全球生活水平產生太大衝擊,但它們構成讓人震驚的巨大賭注:全球化讓貧窮大幅減少,而在沒有全球化的情況下,脫貧也能持續


世界貿易組織(WTO)等機構的成立是為了消除商品流動及資本流動的障礙,進而促進貿易及投資。(AP)

今年4月下旬,美國連續第75次阻止世貿組織填補專家小組空缺的普通動議,該專家小組是該組織成員國之間爭端的最終仲裁者。近5年來,雖然無情的否決權聽起來晦澀難懂,但其實已徹底削弱了世貿組織的力量。被發現違反規則的成員可以向缺乏人員而無法運作的專家小組提出上訴。

2年前,在世貿組織2年一度的峰會上,世貿成員國決定在今年之前重新啟動並經營爭端解決機制。《經濟學人》指出,世貿組織的功能失調象徵旨在促進國際貿易及投資的機構及規則遭到擱置的世界。儘管歐盟據稱比其他經濟大國更支持自由貿易,也更有決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它將對中國電動車徵收關稅;美國最近制裁逾300個向俄羅斯武裝部隊提供支援的實體,其中包括中國及土耳其的一些實體。

破壞全球化的3個因素

近年來,跨境貿易及投資停止成長。各種懲罰性經濟措施的激增、產業政策的突然流行、全球機構的衰落等3個因素正在破壞全球化。懲罰措施通常不會採取提高關稅的形式,儘管美國及印度等一些大國一直提高關稅,但以歷史標準來看,關稅仍然很低,而且許多政府仍繼續削減關稅,加拿大及日本的平均關稅仍在下降,澳洲最近單方面取消近500項關稅。

根據研究機構「全球制裁資料庫」(Global Sanctions Database)的數據,世界各國政府實施貿易制裁的頻率是1990年代逾4倍。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數百項制裁,報復俄國入侵烏克蘭;美國正對中國施加越來越多的限制,挫敗其技術野心,特別是半導體領域。


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入侵烏克蘭戰爭,遭到國際社會嚴厲的經濟與金融制裁,俄羅斯聯邦儲蓄銀行(Sberbank)也是制裁目標。(AP)

各國政府也更仔細地篩選外國投資,並經常禁止投資「戰略」公司。美國偉凱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 LLP)表示:「世界各地的外國直接投資制度及監管強化數量正在增加,尤其是歐洲。」根據最新官方數據,2022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仔細審查286項擬議交易,而2013年僅為97項。一家中資實體的投標後。

英國政府阻止一家中國企業的競標後,最近批準將英國最大的晶片製造廠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加拿大一名部長吹噓加拿大政府已經阻止了中國公司對加國一些礦業公司的收購,聲稱美國當局「非常滿意」此舉。

其他國家正走上更極端的道路:沒收資產。今年墨西哥政府下令沒收法國公司的氫氣工廠,南非國會議員3月投票決定在符合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沒收土地而不提供賠償,智利1年前宣布計畫擴大政府在鋰產業的角色。俄羅斯的支持者抱怨,西方政府正討論沒收俄羅斯在海外持有的資產,並將所得資金用於援助烏克蘭。

第2個因素是產業政策的興起,政治人物正瘋狂似地爭相建立國內供應鏈及地方產業,不是像二戰後那樣投入煤炭業及鋼鐵業,而是投入清潔能源產業、電動車產業、電腦晶片產業。根據統計,2021年及2022年,世界各國政府採取超過1500項促進特定產業發展的政策,而2010年代初期幾乎沒有這種政策。


2022年12月6日,美國總統拜登視察台積電(TSMC)亞利桑納州新廠(AP)

美國正向青睞的企業注入數十億美元,提高清潔能源及電腦晶片的生產。上個月,獲得美國政府巨額資金承諾的晶片製造商台積電宣布,亞利桑那州(Arizona)大型新工廠的建廠工作已步入正軌。促進國內製造業的資金充足計畫包括「歐洲製造」(Made in Europe)、「印度製造」(Make in India)、「未來澳洲製造」(A Future Made in Australia),加拿大政府將去年的預算稱為「加拿大製造計畫」(Made-in-Canada plan)。針鋒相對的升級正發生在補貼政策,而不是關稅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表的一篇新論文發現,一個大型經濟體對某特定產品的補貼在1年內遇到另一個大經濟體對相同產品提供補貼的可能性為74%。

第3個因素與全球機構有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過去幾乎擁有解決窮國債務問題的獨家權力,但隨著中國及印度等替代債權國崛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現這項工作變得更困難。現在債務重組往往需要進行曠日持久的談判,越來越多的國家幾乎或已經無力償還債務,特別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sub-Saharan Africa)。然而,事實證明,解決此類危機幾乎不可能


2021年9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出席荷蘭氣候變遷會議(AP)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從內部發生變化,該組織在1980年代及1990年代因其政策規定過於嚴厲而受到廣泛抱怨,現在它越來越關注氣候變遷及不平等問題,犧牲了灌輸健全總體經濟管理的首要任務。該組織最新一期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裡,「改革」一詞出現63次,30年前的版本則出現了171次。

然而,最死氣沈沈的多邊機構是世貿組織。自2015年長達14年的談判破裂以來,所有關於擴大自由貿易或深化保護自由貿易的討論都已被擱置。今年的世貿組織峰會只是成功延長了一項免課關稅的規定,如果該規定失效,各國可能對軟體及音樂在內的數據跨境傳輸徵收關稅。由於上訴程序遭到凍結,各國政府可以採取反覆無常的政策而不必擔心受到譴責。去年,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經濟學家編寫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幾乎是長期平均值的2倍。

去全球化步伐加快

《經濟學家》指出,可以預見的是這3個因素的影響很嚴峻。跨境投資占全球GDP的比例也在下降,長期(直接)及短期(投資組合)流量均遠遠低於高峰。各公司正在緊縮開支,尤其是為了避免地緣政治分歧。美國企業來自海外的利潤比例正迅速下降,西方律師事務所及銀行正在撤離中國,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麥當勞退出俄羅斯市場。

多年來,美國投資者的海外報酬與無風險公債報酬之間的差距正在縮小,這表明世界變得更安全。然而,近年來,這個差距再次擴大,顯示全球不穩定日益加劇。去全球化(deglobalisation)的另一個跡象來自相對價格,亦即相同商品及服務在不同地方的價格相似程度。無縫市場中,隨著企業及消費者尋求最佳交易,貧困地區的收入追上富裕地區,價格差異應該很小,例如新冠疫情爆發前,英國生活成本最高地區的平均價格僅比最便宜地區高出10%左右。


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反對全球化和經濟自由化。(美聯社)

多年來,世界各地相對價格的變化一直下降,但近年進展已經停止,甚至出現倒退。經濟學家關於單一全球市場的夢想始終是遙遠的前景,日益增加的全球差異表明世界經濟正在分裂,而不是邁向整合。這導致了效率下降,但似乎並未讓許多支持「去全球化」的政治人物感到困擾,目前為止,經濟損失有限。去年全球GDP成長了3%,一些熱衷於孤立主義的國家經濟成長尤其迅速,包括美國及印度,這導致一些人認為去全球化能促進經濟成長。

全球化的黃金時代導致全球貧窮史無前例地減少,舉例來說,極端貧困的中國人數已從8億減少到幾乎為零。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教授爾文(Douglas Irwin)表示:「從1990年左右開始,開發中經濟體開始快速成長,並趕上發達經濟體的較高收入水平。」今年3月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國家內部的不平等現象也有所減少。因此,遠離全球整合將為全球貧困人口帶來巨大風險。


川普有機會在今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他正考慮上任後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美聯社)

儘管如此,各國政治人次似乎執著於「去全球化」,他們認為這是確保在「未來產業」分一杯羹的方式。目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花費巨資實施「生產相關獎勵計畫」(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提高印度在全球製造業的比例。中國領導人正花費巨資鞏固該國身為清潔能源及電動車全球領導者的地位,有機會在今年11月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正考慮上任後對所有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也可能再次威脅帶領美國完全退出世貿組織,現任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情況僅稍微好一些,他堅信補貼可以將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重新轉變為製造業強國;歐盟希望世貿組織在未來的貿易協定為產業政策留出空間。

與此同時,西方及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導致經濟戰更可能發生,儘管這減少了針對全球機構實施有意義改革的機會。《經濟學家》指出,隨著去全球化步伐加快,其真正成本可能會變得清晰。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maze836
王子 | 2024-5-17 03:02:56

所以說只會越來越亂而已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一哎呀呀
大公爵 | 2024-5-17 08:12:23

maze836 發表於 2024-5-17 03:02
所以說只會越來越亂而已

讓美日俄中幾個貪心惡霸解體就能改善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