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rocodile01
王室 | 2020-2-21 03:40:30

本篇最後由 crocodile01 於 2020-2-21 04:54 編輯

眾所皆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昭和天皇在1945年8月15日當天發表詔書宣布日本投降。但此一牽動台灣命運的重大事件,台灣卻比日本晚了一天才登上媒體。這一天的遲延,背後隱藏的是台灣的獨立機會。
駐日資深記者張茂森最近出版新書「採訪者之眼:目擊台日近代關係史」。他駐日超過40年,經歷昭和到令和、蔣介石到蔡英文等五任總統、12位駐日代表,書中記錄許多鮮為人知的台日秘辛。
2006年,張茂森採訪一位研究昭和天皇投降詔書的日本學者日比恒明。他秀出台灣和朝鮮(韓國)兩份報紙。1945年8月15日朝鮮「京城日報」頭版,登著日本昭和天皇發表詔書宣布日本投降的新聞;但同屬日本殖民地的台灣,「台灣新報」卻遲到8月16日才登出此一重大新聞。研究這遲到的一天,日比告訴張茂森:「很可能關係到台灣的命運」。
根據日比的研究,日本內閣在1945年8月14日決定,由昭和天皇在隔天8月15日發表投降詔書,並在14日當天透過日本的「同盟通訊社」,向朝鮮、台灣等其他日本殖民的當地媒體通達,隔天、也就是8月15日必須刊登昭和天皇的詔書。
朝鮮朝鮮「京城日報」如期刊出,「台灣新報」卻隔了一天才刊出。15日的報面依然照常刊登日軍戰況,也沒看到日軍篤定敗戰的消息。也就是,在8月15日當天,台灣人還不知道日本已投降,台灣已經回到台灣人手中。
為什麼「台灣新報」要違逆日本意思、延遲發表投降詔書一天?日比恒明告訴張茂森,他曾訪問一位當年的同盟通訊社職員下地惠教。負責接收日本無線電信文的下地透露,14日當晚兩位資深同事告訴他,上級指示必須等候接受重要的特別新聞值夜勤,要求他先回家。日後得知此一「重要的特別新聞」便是日本投降詔書,但顯然同盟通訊社並未發給「台灣新報」。
扣留天皇詔書屬重罪,當時只有一人有權隱蔽詔書,此人便是最後一任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日比曾詢問當時的台灣軍情報班班長遠山毅,遠山回信告知,「詔書的延後發表是總督府的指示」。
安藤為什麼要扣留日皇投降的詔書?日比認為有兩大可能,一是安藤想爭取時間,在台灣人知道日本投降前,把台灣交給台灣獨立派,不讓國民黨軍隊接收。一是他想以自己現有的勢力在台灣建國。
爪哇(印尼)和台灣情況類似,爪哇的日本軍官拒絕接受投降事實,積極策畫在當地獨自建國,天皇詔書遲至18日才發布。在發布前一天,蘇卡諾便對外發表獨立宣言,成為第一任印尼總統。
然而以安藤的勢力,也僅能讓詔書「被失蹤」一天。之後安藤成為戰犯移送上海,1946年在上海拘留所服毒身亡。如果天皇詔書能再多隱蔽幾天,台灣是否可以如印尼般獨立?這是永遠也無法解答的歷史之謎。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o449o + 10 感謝好友加分
270055 + 30
terrybear6268 + 4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0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