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0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N00559922A
王室 | 2019-3-5 03:45:30

傳說古時候有個善良的年輕人,名叫牛郎。他的父母早逝,跟著兄嫂過活。苛刻的嫂子常常欺負他,最後還唆使兄弟二人分家,自己占據了土地和房屋,只把一條老牛分給牛郎。

這條老牛卻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天上的金牛星變的,它因為觸犯了玉皇大帝的天條,被玉帝貶到凡間為牛。它看見善良的牛郎受人欺負,就決定要幫助他。有一天,它忽然開口告訴牛郎,東邊的山下有一個湖,每天黃昏會有七個仙女下到這個湖裏洗澡。只要牛郎偷走其中的一件衣裳,那個仙女無法返回天宮,就會留下來作他的妻子。

聽了老牛的話,牛郎果然偷偷藏起其中一位仙女的衣裳。等到仙女們洗完澡要回天宮時,年紀最小的織女才發現自己的衣裳不見了,急得哭了起來。這時牛郎捧著她的衣裳出現,要求織女答應作他的妻子才把衣裳還給她。織女看牛郎忠厚老實,便含羞的答應了。

倆人成親後生了一對子女,男耕女織,生活十分幸福美滿。但那頭忠心的老牛卻死了。死前它告訴牛郎,在它死後,剝下它的皮,遇到困難時,就會派上用場。

織女嫁給牛郎的消息傳回去天庭後,玉皇大帝大分震怒,就派王母娘娘下凡去抓織女回來。牛郎回家後看不到織女,急得和兩個孩子放聲痛哭。忽然之間想起了老牛的叮囑,就披上牛皮,用一擔籮筐挑兩個孩子,飛快地追趕王母娘娘及織女。靠著牛皮的神奇魔力,牛郎飛也似的追上他們。這時,王母娘娘心中一急,就拔下頭上的金簪子,往地上一劃,馬上出現了一道波濤洶湧的天河,把牛郎和織女分隔兩邊。牛郎和一雙兒女站在河邊大哭,哭聲驚動了玉皇大帝,他一看兩個孩子很可憐,就叫他們全家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

於是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成了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人渡河相會。據說每年的七夕,人間的喜鵲就會變少,因為它們都飛上天去搭橋了。而且,一過了七夕,喜鵲頭上的毛都會掉落,就是因為七夕去搭橋的緣故。又說七夕當天晚上一定會下雨,這是牛郎、織女重逢後喜極而泣的淚水。

每年農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稱乞巧節,這個節日和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牛郎、織女之名始見於《詩經》小雅‧「大東」:
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皖彼牽牛,不以服箱。

但這首詩中的牛郎、織女,充其量只是兩個星宿的人格化,還談不上是傳說,一直要到東漢(二五~二二○)的《古詩十九首》,才在牛、女之間添加了悲劇的愛情色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至於牛郎、織女傳說的梗概,則在南北朝時漸漸成型。《歲時廣記》引南朝梁殷芸(四七一~五二九)的《小說》道: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紉。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但這段記載中完全沒有提到七夕。一直要到梁朝宗懍(約五○○~五六三年)的《荊楚歲時記》才明確的指出:「七月七日是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時間、人物均已確定後,牛郎、織女的故事經過代代的口耳相傳,及民間創作者不斷的增飾、潤色之後,遂發展成一個情節豐富、動人的民間傳說。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小弟正在參加「好市民勳章」,請點一下網址給我愛心,感謝您的資持!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9144388-1-1.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