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ngelsky777
威爾斯親王 | 2020-3-2 00:52:14



2019新冠狀病毒/社區、院內防守破功!台灣將步上南韓、SARS後塵了嗎?

2020-03-01





2020年2月2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台灣出現第一例院內群聚感染。這一起北部醫院4名醫護人員的群聚案例,讓人聯想到17年前的SARS,抑或1個多星期前,南韓慶尚北道的大南醫院的群聚事件,對於國家防疫造成重創。

台灣出現院內感染,大家在怕什麼?我們可以先從南韓的案例看出苗頭。南韓的大南醫院於2月19日才傳出首起新冠病毒死亡病例,死者是名63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19日淩晨因為肺炎病重過世,死後才確診感染病毒。包括當天的死亡病例在內,大南醫院一共出現17例確診病例。南韓隨之宣布醫院「封院」。截至2月25日,院內已經有113例確診。

這次的「封院」決定,關係到了逾百人的群聚感染,更是已經釀成7死。而大規模封院,影響了600名相關護理人員,對南韓的防疫人事也是一大重擊。


范姜醫師:面對疫情,不可能有國家擁有足夠的醫療資源

而眼看著台灣的防疫出現缺口,讓人不禁回想起當年SARS的疫情。

台北榮總主任秘書向為平,日前就回憶當年SARS爆發,因為沒有良好的隔離措施,病歷甚至是用長竹竿遞進來,醫師們最害怕的,就是病毒在院內擴散,拖垮整間醫院。台大醫院院長陳石池也曾表示,為了防止SARS進入台大醫院,也是緊急佈置了院外檢疫小房間,拚命爭取在醫院大門之外,就得先找出病人。

醫事人員們這麼害怕病毒院內傳播,究竟是為什麼?治癒台灣第一例武漢肺炎病人的范姜醫師,在當時就指出關鍵因素。他表示,像是當年因為SARS已經出現社區感染,醫師在看診時必須穿著防護衣。而這對於醫療行為、醫事成本,都會是一大考驗。





圖說:各家醫院都在避免患病者直接進入醫院。/照片檔 ID:1043634590


張南驥教授:傳得快、好得慢!社區感染會讓城市癱瘓

台灣免疫學權威、前陽明大學微生物免疫研究所教授張南驥日前不斷強調,武漢肺炎的疫情更勝於SARS,他指出,這次疫情的可怕之處在於「傳得快、好得慢」,從武漢肺炎爆發至今,每天的確診病患都快速增加,病人死亡速度雖然沒有SARS那麼驚人,但是康復也非常緩慢,這就導致眾多不斷增加的確診人數,一直卡在「生病」的狀態。

這些人都可能需用到呼吸器、甚至葉克膜;先不論呼吸器,單是患病人基數那麼大,可想見連床位都會不夠,怎麼能受到細心的治療?張南驥指出:「台北市如果病例因社群感染突然增多,就必會像武漢那樣、讓整個城市癱瘓。」


范姜醫師也指出,疫情之所以嚴重,就是因為太大量的病人忽然湧進。這些肺炎病人最需要的是氧氣治療,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了鼻管、面罩,再嚴重的話,就有加壓型面罩,以及插管。

但是這些醫療器材都是有限的,當病人數太多,許多本來有機會痊癒的人,可能就會因為沒有病床、沒有呼吸設備,因此撐不過去。不過,這也不單單是台灣的問題,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會為了應付這樣的疫情,而儲備這麼多的醫療資源。


全台僅1500床隔離病房!指揮中心4策略避免醫療人員、物資浪費

有鑑於SARS當年因為院內感染,嚴重拖垮了台灣的醫療人力物力,醫事司司長石崇良日前便指出,已規劃4策略,避免1人感染全院隔離。

1.控制疫情、避免患者爆量


透過防疫措施,避免社區傳播,否則病人數一旦突然暴增,醫療體系肯定吃不消。

2.減少醫護人員耗損

醫護人員需長期培養,只要有人染病、隔離,這個缺口無法立即補足,醫院運作會受影響。目前就醫者管制措施包括有發燒、沒發燒患者有不同出、入口,限制探病人數、時間;醫院工作人員方面,不論醫護、工作人員或清潔工等動線都將有限制。

未來計畫將醫院工作人員分不同小組,盡可能讓同一組人一起上班,限制活動區域,避免全院跑透透;一旦有人不幸確診,不僅不需全院隔離,也能很快找出有感染風險的區域及接觸者,減少居家隔離人數及人員耗損。

而這起的院內感染,跟2003年SARS大爆發的時候一樣,是從清潔工開始院內感染,因為清潔工屬於外包人員,不歸醫院直接管,成為防疫破口。

石崇良則表示,目前已經要求醫院要將所有的外包人員,包含清潔人員、膳食人員、司機、機電組人員等,都視同醫院內員工來管理,必須擬定健康監測計畫、早晚量測體溫,避免重蹈覆徹。





圖說:全台隔離病房有限,如何管控將是下一步問題。/圖片來源:高醫附醫


3.資源彈性調控

目前個案數不多,可全數採最高防疫規格,不論輕、重症個案或其他疾病重症個案都可住進負壓隔離病房。

石崇良說,目前台灣的一般隔離病房加上負壓隔離病房,總共約有1500個病床。未來萬一真的步入社區傳播,負壓隔離病房肯定不夠,屆時會劃定特定區域,劃成1人1室隔離空間,所有輕症患者集中到各縣市專責醫院,負壓隔離病房留給重症患者,就是分級醫療概念。目前全國重度急救責任醫院41家、中度急救責任醫院80家。


4.減量非急迫性醫療行為

萬一患者真的太多、醫院不堪負荷,只能減少非緊急、非急迫醫療行為因應疫情。


台大公衛院長詹長權:政府與民眾要互信,願意講越多、防疫能做得更好!

針對今日宣布的院內傳播問題,其實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秀熙也於日前表示,在武漢封城前,移出的500萬人中,約有7515人來台灣,推估其中滯台潛在感染數是505人,而根據文獻,台灣目前的發燒檢疫可以排除78%的感染者,因此大約有111名潛在感染者是沒有辦法偵測到,並且分散在社區中的。他預估台灣可能感染人數,將會達到7000人。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就目前來看,還有許多疑點尚未釐清。但是從第一例到現在,已經有數例病人找不到發病原因,已經是事實,他表示,政府願意講越多,防疫就能做得更好。「政府與民眾要有互信!」他重申。



鍾國彪教授:本次院內感染正好提醒我們彌補那1%的不足

台大公衛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鍾國彪表示,本起院內感染處理得快,應該不會有再擴大的問題。就目前情況來說,鍾國彪認為確實沒有封院之必要,因為封院不僅僅是對於醫療資源的大規模耗損,也會嚴重打擊士氣。

「其實這次的案例正好提醒我們,我們的防疫做到了99%,剩下的1%是我們要彌補起來的。」鍾國彪指出,醫院評鑑時已經將穿脫隔離衣這類流程視為重點,這次的防疫缺口應該是出在洗手的問題。一般民眾的戒心不夠,才會造成這樣的院內群聚。能夠在這個時候發現問題,也是防疫升級的一個好契機。




醫師:幾乎確認新冠肺炎可「無症狀感染」

2020-03-01 12:45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昨天新增新冠肺炎五例確診,專家說,昨天確診個案雖是院內感染,也成社區傳播警訊,但重點並非這些人被確診,而是應幾乎可確認新冠肺炎可「無症狀感染」,現行重點除應追查案34的病源外,接觸傳染風險也高,建議民眾在人多、密閉空間都須戴口罩,並告誡小朋友勿亂摸,以免接觸感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天公布新冠肺炎五例確診後,國內已累積39名確診。除案35至38是案34的醫院就醫接觸者,為台灣首次院內感染外,本土21例大於境外移入18例,也是首度超越,也是社區傳播警訊。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高彬表示,昨天新增五例個案中,有四例就跟案34住北部50多歲婦女有關,一名為清潔人員、三名為護理人員,都與案34有接觸。

黃高彬說,案34是個特殊個案,因為她本身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史,當時就醫並無呼吸道症狀,是2月14日因低血糖、全身倦怠情形就醫並住院,直到21日起才出現咳嗽、喉嚨痛及發燒症狀,26日診斷有肺炎情形,由醫院通報送驗確診。


黃高彬說,就是因為案34在2月14日至21日間完全無相關症狀,醫院自然不會想到新冠肺炎,使得2月14日急診時碰到的清潔工、住院時2月16、19、21接觸到的護理人員陸續感染,如案37護理師在七天後發病,符合新冠肺炎4.1天至七天的潛伏期,為台灣目前「無症狀感染」的最明顯例子。

他說,目前最重要的事有兩項,包括應追查案34的病源怎麼來?因案34近期無國外旅遊史,又不太出門、生活相對單純,接觸者疫調應該好追。其次,醫院的管控應該個嚴謹,如接觸患者前的清潔得更徹底、急診出入加以管制等,因上述受感染個案,指揮中心研判為手部沒消毒好就碰到口鼻,導致感染。

黃高彬說,新冠肺炎傳染途徑,目前看來可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而人多、密閉空間是易散布途徑,因此他建議民眾在搭捷運、公車時都應戴上口罩,家長應告誡小朋友勿亂摸,以免手觸碰到病毒再碰臉、口而接觸感染。


相關新聞:

新冠肺炎無症狀就具傳染力 學者:幾乎已經可確定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terrybear6268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