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邱鴻洲
威爾斯親王 | 2024-4-13 15:23:30

本篇最後由 邱鴻洲 於 2024-4-13 15:25 編輯

三立新聞網
2024年4月13日 週六 下午3:10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惡性肋膜間皮瘤成因高度與生活中建築、裝潢常用的石䃇材料有關。(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一名70歲男性,因從事暴露在石棉塵的職業環境中長達40年,近年陸續出現呼吸喘、胸痛、背痛等症狀就醫,才發現罹患了「惡性肋膜間皮瘤」,因該病的平均存活期不到1年,醫師建議他接受「雙免疫治療」,5個月後腫瘤幾乎消失一半。健保署自4月1日起,將雙免疫治療納入惡性肋膜間皮瘤一線健保給付,每年約可省下300萬治療費用。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暨北榮胸腔部部長陳育民表示,惡性肋膜間皮瘤不僅是一種潛伏期長且惡性度高的癌症,其成因更高度與生活中建築、裝潢常用的石䃇材料有關。癌友多數是因工作罹癌,當患者吸入石棉纖維,纖維深入小支氣管病並侵入肋膜間皮細胞,導致間皮細胞反覆發炎受損,最後癌化形成間皮瘤。其中僅約20%適合接受手術,即便第一步使用化療,患者存活期也僅一年,預後不佳。

他進一步指出,石䃇為早期建築、裝潢工程常用物質,1977年被國際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後,台灣也在民國65年起將石䃇材料納入法規管理,但由於石䃇潛伏期可能長達40年,因此多數患者確診時不僅已屆高齡,且半數已為疾病晚期、存活期多為4到8個月,過往辛勞養家卻埋下致死禍根,使癌友和家屬往往更難以接受。

陳育民醫師分享有患者因出現呼吸喘、胸痛或背痛等症狀,檢查發現是罕見惡性肋膜間皮瘤。(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陳育民指出,過往惡性肋膜間皮瘤治療方式相當有限,患者中僅20%可接受手術治療,但術後復發率卻高達75%,導致逾8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五年;不適用手術的患者也只有化療可選,治療後平均存活期卻僅一年、且半數會在半年內出現疾病惡化,足見惡性肋膜間皮瘤治療發展仍面臨瓶頸。但隨醫療發展日新月異,免疫治療近年加入晚期惡性肋膜間皮瘤治療行列。

中榮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彥翔指出,癌友接受免疫合併治療後,三年存活率可提升至23%。自己就碰過一位將近70歲的病友,在接受免疫合併治療後甚至成功擺脫輪椅、得以再次用自己的雙腳行走。近日健保署首度將雙免疫治療納入惡性肋膜間皮瘤一線給付,病友若屬於無法切除之惡性肋膜間皮瘤且病理組織為非上皮型即可申請給付。,相信將能減輕癌友負擔、點亮抗癌希望。

陳育民提醒,惡性肋膜間皮瘤症狀包括胸部一側或腰部疼痛、咳嗽、臉部或手臂腫脹、呼吸急促、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等,因症狀和呼吸道疾病容易混淆,患者經多次檢查才確診。故上述症狀或曾接觸過石䃇的民眾要提高警覺。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bustblade88
回覆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昊🟦🌕🌕🟦
禁止發言 | 2024-4-15 00:43: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Darionhuang
子爵 | 2024-4-17 16:20:50

感謝新聞資訊分享,謝謝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