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1562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1ejack
王子 | 2013-5-23 10:03:23

本帖最後由 1ejack 於 2013-5-23 10:07 編輯

Fed為什麼又再次提QE退場機制?


  20130523 鉅亨網


近日訊息顯示,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在Fed會議中,擔心量化寬鬆貨幣QE政策。伯南克認為,聯準會以公開市場操作,每個月投入資金850億美元,購買不動產抵押債券。這種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可能使美國金融市場資金過多,影響債市與股市,但卻對經濟數據之助益、回溫速度慢了些。此項觀點,對一開始就不贊成以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挽救失業率之聯準會成員,他們認為,這一項政策目前最重要的是:何時退場?要怎麼退場?

  
這似乎與與官場與人生舞台一樣,下台退場時的身影要比上台更漂亮,一定要讓後代回味無窮、留歷史定位。如果突然倉促退場,則對金融市場殺傷力會很大,全球各國央行也將會非常錯愕!一開始就不贊成推QE的美國達拉斯聯準會成員Fisher就說,他們看到股債市蓬勃,但並沒有看見強勁就業情勢發展,亦即失業率快速下降。

以美國失業率與採購經理人指數(ISM)觀察。雖然,採購經理然(ISM)指數雖不振;但失業率是在下降中,速度緩慢而已。整體而言,聯準會之QE政策,對其政策目標、失業率是緩慢有效果的。當然,聯準會還無法迅速見到,每個月失業率大幅下降;就像日本2013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一樣,出乎預料之外的好。但就QE效果,不管是聯準會或是日本央行:一、對美國、日本金融市場,有很大多頭效果(Bull Effect),美、日兩國的債市與股市多受益於QE政策。二、QE對日本與美國之消費者信心指數皆顯著上揚。

我們以鉅亨網美國密西根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觀察,該指數自2011年8月,也就是美國主權信用評等被拿掉三A,且是白宮為發債上限與國會首度交鋒時;就是美國密西根消息信心指數底部區,由此底部區開始,指數一波一波向上、迄今未歇。

我們剛好也才對日本央行QE政策做過驗證,結果是:日本消費者信心指數,自2012年底起至今也是這種情況,日本消費者信心指數這幾個月以來持續向上。不同的是,日本在2012年底QE政策「宣告」後,2013年之第一季經濟成長率,馬上就有反應亮出3.5%的數據;嚇壞了日本競爭對手韓國、與台灣;也讓中國經濟發改委們很不爽,認為日本QE是「以鄰為壑」-是不是如此?有待驗證。但我們得要指出,經濟成長率大幅增加並不是日本央行QE的政策目標;物價上揚才是主要目標。日本央行主要之QE政策目標,就要使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揚,但日本目前還在通貨緊縮中,此目標現在一點也多未改善;因為,日本的QE還沒荷槍實彈,是2014年才要上戰場。

美國與日本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執行(美國)、或宣告(日本)到現在為止,經本文計量驗證多有一種共同現象:這兩國之消費者信心指數的確因為QE政策而上揚;但對其各自想要的目標,則美國失業率有起色,日本物價仍是抱琵琶半遮面,看不出改變。伯南克會不知道這種現象?這一定不會的嘛!

因此,全球金融市場多可能想要知道,聯準會是那壺不該提那壺?此時,去討論QE要不要退場?討論過程還在會後對外宣告。這種失業率緩降,不就是聯準會想要的嗎!如果這一種演變一帆風順,這樣一路下去,就會水到渠成不是嗎?本文計量模型也的確驗證了:預估在2015年元月前,若無其它系統風險干擾,美國QE政策,將會達成失業率降到6.5%以下之政策目標。

因此,我們認為美國聯準會QE政策初步是成功的,只不過因為美國的經濟體較大,因此其成果之顯著性低;但真正藥到、病逐漸在除的是美國「QE 執行」V.S. 失業率,不是日本央行之「QE 宣告」V.S.通貨緊縮。因此,我們認為,此時美國聯準會第二次討論QE要建立退場機制,是別有用意,應就是在對股市做風險測試!

為什麼?因為伯南克,是政府官員、他不是巴菲特也不是索羅斯、更不是葛洛斯。他不能非常明白地告訴股市投資人:現在道瓊工業指數是有風險的;QE革命尚未成功,道瓊指數已經漲翻天。那再來?道瓊對QE是會呈現上漲反應的利多,還是掉頭往回走的利空;如果是後者,那如果萬一股市回檔不慎?又弄出一次類似次級房屋貸款危機(Sub-crime Mortgaged Crisis)?這是會攪亂聯準會正在順利進行之QE的。因此,我們認為:2012年第四季、聯準會對「QE退場機制」之第一次討論,是對美國債券市場示警。此次,「第二次QE退場機制」之討論,則是想瞭解:到底QE對道瓊工業指數之資金效果有多少?  

自2012年年中之後,QE退場機制就被提出,伯南克當時的立場並不明顯,即使到今年4月時,他還主張QE應持續;但短短一個月之內,為何就會對QE態度顯著改變?我們認為,就伯南克而言,他可能會有下列幾項原因:一、即本文已提及:美國道瓊工業指數可能被認為短期內漲幅過大。二、美國房地產市場已經復甦,因此道瓊指數越漲越有勁。三、美國聯準會 QE政策的目標在降低失業率,但其中間路徑則是:(一).提高消費者信心指數。(二).拉高採購經理指數。這兩個指標在經濟意義上,分別是與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s)、與供給面(Supply Side)重要指標。聯準會觀察發現,狀況似乎並非完全美滿,其發展緩慢但有效,但股市卻異常突兀。我們認為,此時伯南克,已經將QE政策之效果做歸納與分類(Sorting),並將股市繁榮與經濟數據分開思考。因為,道瓊指數如果再以這種風格再持續漲上去,經濟數據短期內一定是跟不上的;然後?大家多將QE`之焦點聚焦在股市。再來?當股市泡沫化,其最後的結果?泡沫化後續演變的結局,輕則下場可能與金價一樣,以大跌收場;重則可能會演成股災。

因此,伯南克可能想要知道:一、到底道瓊指數,是因為美國失業率可以降到6.5%以下才上漲呢?二、還是因為資金氾濫在狂飆?三、到底QE對道瓊工業指數有多少影響之Percentage?四、避免QE對股市載舟又覆舟。因此,以二次宣告:QE政策退場機制在討論中,Check道瓊指數的上漲是否紮實?如果,金融市場將QE、美國聯準會釋出之資金全貸給對沖基金、或是股票投資人,而股市如果就是只有這一些資金推升股市,則在QE暫停之後,股市就會後繼無力,馬上有負面反應;這一種反應會波及到長期的投資者,使他們受到驚嚇。如果,股市的結構是多元化,平衡發展也顧到基本面的話,在QE退場時就不會造成市場大幅震盪。聯準會要以QE暫停之討論,測試股市穩定度。這是聯準會要驗證,此時美國股市是否穩健之策略。其實,不必是否一定要實行QE退場機制;只要像目前這樣,聯準會開完會之後,每一次會議多有成員表示,他們有討論過退場機制,這就是「測試」了。

連同這一次,聯準會的QE退場機制討論,這已經是第二次了。第一次在2012年底。我們發現,這兩次的作用也多影響債市,使債券殖利率事先上揚。如2012年第四季,美國十年期公債就由1.5%上揚至2013年第一季的2.12%,債市走了一段中期空頭,當然在這一段空頭中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美國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卡在2013年初。


現在情況也是似乎如此,近期美國財政又將碰到發債上限調整問題,白宮與國會可能又要辯論(Argue)了;而就在此時,穆迪信用評等提出警告,如果美國財政情況還是沒改善,它的國家主權信用等級可能只會剩下一個A;而我們又再度發現,就在我們得知這一些事實(Facts)之前,會跌的又是債券價格,如圖一,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自2013年5月2日起至今2013/5/21 又是一段空頭。

目前道瓊工業指數對QE退場仍未有負面反應,不管此一效應近期發展如何。我們觀察發現,以2012年之第一次個案來觀察,QE退場機制對道瓊指數似乎是「建立底部區」。如下圖,2012年底時道瓊指數在美國財政懸崖恐嚇中,2012年11/12之12815.93點,此後漲到2013/5/20之15335.28,漲幅為19.6%。這一次伯南克又要以QE退場來測試股市?在面對美國主權信用等級一A尚存,與白宮與國會再度就債務上限談判前,測試道瓊?這可能就是伯南克之最要想知道的。


QE退場的討論,其政策思維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是有益的,因為所有的金融市場如果步入泡沫化一途,那只有一條路就是:破裂(Cracking)。如果股市不只因為QE的資金效果在支撐,則退場機制之討論對股市的壓力測試就會成功,如果股市只是依賴QE的資金效果,對經濟一點幫助多沒,則QE退場機制之討論,馬上就會撂倒道瓊工業指數。

  

因此,我們認為此次之QE退場機制之討論,對股市之影響,是聯準會最想知道的;這一結果將是聯準會要持續執行QE決定時之重要參考。我們認為,實際上,聯準會可能已經由經濟財務計量模型驗證出一些數據:如果美國QE一旦退場,則道瓊工業指數會如何演變?但它需要實際情況的參考;因此成員們出來放話。

我們認為,每一個國家之貨幣供給餘額(M1B)、與股價指數的相關性很高;因此QE一旦退場,一定對股市會有影響;因此我們的判斷是,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現階段被聯準會視為風險高於報酬,因此進行「風險測試」!我們認為,如果美國股市若有效率,則它現在應對此測試,顯著回檔,但這似乎還未發生;但即便如此,由上述2012年第四季之經驗,即使發生,這在反應過後,可能又是未來另一次多頭攻勢的開始。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