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1ejack
王子 | 2013-8-21 10:36:40

地球暖化 每秒累積4顆原子彈熱能

我們都知道「氣候變遷」是嚴重的環保問題,我們也知道必須加以阻止,否則地球將發生大災難。但有沒有比較簡單而明確的比喻或想像,來說明這些問題的嚴重程度,並且能快速引起人們注意?


澳洲蒙納許大學傳媒研究講師荷姆斯給了一個答案:氣候變遷造成地球暖化,熱能以每秒4顆廣島原子彈的速度堆積,而且90%的熱進入海裡。


荷姆斯說,大家都知道氣候變遷必須維持在攝氏正負2度之內,不然將造成毀滅衝擊,而緩解氣候變遷的方法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是這對國家領袖與人民而言都是艱困的抉擇,說服大家面對氣候變遷的危機,不是件容易的事。


把氣候變遷與海洋暖化比喻為投在廣島的原子彈,可以立刻吸引全球新聞媒體注意。那麼如果要用圖像吸引人們注意,那些圖像效果最大?


最近有一份這樣的研究。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歐尼爾聯合英、美、澳學者,觀察人們對各國媒體呈現的氣候變遷圖像,是如何反應的。圖像包括代表自然環境的珊瑚礁、暴風雪、森林火災、破裂的地表與冰層,以及人為現象,如風車、馬路大塞車、低水位的水庫、冒煙的煙囪、汽油幫浦,還有政治領袖的照片。


研究者的目標是:


1.圖像的突顯性:是否突顯氣候變遷的重要性。


2.是否達到「賦權」或給予「自我勝任感」:讓人感覺有能力對氣候變遷採取任何行動。


結果顯示,最具突顯性的氣候變遷圖像依序是洪水、冰層、砍伐森林、北極熊、破裂的地表、珊瑚礁。在人為現象方面,依序是煙囪、塞車、溫度圖表。


至於給予「賦權」感覺的圖像是太陽能板、風車、電動車。這些影像代表人類採取的行動:篩選能源,減低溫室氣體排放。


然而荷姆斯說,大體而言,氣候變遷是一種無法圖像化的改變過程。住在城市裡的人是最後一個注意到氣候變化的,因為他們離變化的自然環境很遠。不過就算是鄉下人對此也不會有太大感覺,因為大部分熱能的轉移都在海洋中。


所以為了讓人們可以直接想像氣候變遷的威力,原子彈成為更好的指涉對象。荷姆斯引述另一份研究,指出每天有相當於345600顆原子彈的熱能被地球吸收,等於每秒4顆,而90%的熱能進入海洋。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BOOK0324 + 2 + 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