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ururulove
伯爵 | 2014-7-10 16:23:29

本帖最後由 吳夠閒 於 2014-7-11 10:56 編輯

20140710v.jpg



第一點:不要過度反應


對學齡前(三歲以前)的孩子來說,「髒話」只是他們能夠吸引人產生各種反應的遊戲,所以,台灣大學醫學院臨床講師王宏哲在他的《孩子的教養,你做對了嗎?》中提到,當父母表現地太過激烈,也只會讓孩子說髒話的情況變本加厲;甚至於就像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的,髒話將因此成為孩子的重要記憶,在未來也難以抹滅。


正確的做法,王宏哲指出應該先暫時忽略孩子的髒話,再觀察其開口的頻率。如果完全沒有看到消失跡象,就以溫和且堅定的方式告訴他們髒話的含意。


另外,要是孩子告訴你那句話是從你那學來的,兒童行為治療師 James Lehman 建議你還是得作個明確的道歉。






第二點:不要說別人壞話


這裡的「別人」指的是你另一半的父母,許皓宜表示,如果孩子們告訴你那些話是從爺爺奶奶那聽來的,就只要和他說:「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所以知道阿公不是在罵我們,但別人可能會以為你在罵人」重點是千萬別講親人的壞話。


而要是長輩的情況一直沒改善,接下來就是你另一半的工作。





第三點:不要只看行為


臺灣大學心理學系碩士、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楊俐容指出,青春期是從倚賴邁向獨立的過渡階段,也是一生中成長速度最快的時期,而這時生理和自我意識的急劇變化,就有可能會放大青少年的情緒。另外,長期的課業壓力有時也會藉著飆高的情緒來反應。


也就是說,假設孩子的髒話是在發洩情緒,這時與其在意他的行為層面 ── 「如何導正孩子飆髒話的習慣?」,還不如去了解他的行為動機 ──「什麼原因讓孩子這麼激動?」






第四點:不要想得太嚴重


楊俐容還特別提到,當髒話沒有隱含強烈的性別歧視,同時也沒有針對個人羞辱時,「髒」的認定就深受流行文化的影響,譬如「屁啦!」或「好屌!」,而父母其實能試著忍受這種在合理範圍內的兩代差異。


又或者可以這麼說:「我們那個年代是這樣子被教的,所以我聽了真的很不舒服;不是絕對不能講,而是要考量到別人的感受。」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蘋果king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吳夠閒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