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是所有狗都會遊泳
根據《動物星球頻道》的網站指出,遊泳並不一定是狗與生俱來的能力,譬如短腿的鬥牛犬與臘腸犬在水中就沒有足夠推力,而容易疲勞的哈巴狗也很不適合遊泳。另外,小型犬像是馬爾濟斯或吉娃娃雖然可能擅長玩水,但也可能因為害怕增加溺水的危險。同時,動物的個人氣質也是牠是否會遊泳的因素,要知道,有些狗甚至不喜歡在雨天出門。
元亨自然醫學犬貓專科診所(www.murmurdnk.tw)則是提到,對於患有哮喘、心血管疾病、年老、幼犬以及小型犬來說,在水溫偏低的水域還有失溫休克的風險。

2.首次下水循序漸進
全球最大的寵物健康資訊網站《petMD》提醒,如果將狗扔下水作為牠的第一次遊泳,那也可能成為牠受驚嚇後的最後一次。首次下水要伴隨的應該是大量的口頭表揚,同時,要漸漸帶到更深的水中直到劃動四肢為止。如果狗似乎感到恐慌,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要立刻回到淺水區域。
台灣狗醫生協會的動物行為訓練師吳亭儀也建議,飼主最好替從沒下水過的狗繫上牽繩,一起進入泳池會讓牠們更有安全感。
台大動物醫院的獸醫師楊淑芳則是指出,先在地面上與狗狗利用玩具遊戲,除了幫助熱身,在下水後也能成為引導的作用。當然,救生衣是一定要穿上的。

3.就和人一樣
人在遊泳時會感到疲勞,也不能去喝遊泳池的水,這些對狗來說也一樣。吳亭儀訓練師提到,即使是像拉布拉多犬這種腳趾間有蹼的遊泳健將,一次遊超過 30 分鐘也有可能體力不支。
而曾經擔任國立中興大學教學醫院的住院醫師劉榮宗則表示,生理期和吃太飽的狗都不應該帶到遊泳池,但水壺倒是要帶著,以免遊泳池的水或海水讓牠們腸胃不適。
4.當心戶外水域
雖然不應該,但遊泳的狗還是不免會喝下嘴邊的水,所以元亨自然醫學犬貓專科診所(www.murmurdnk.tw)建議,飼主應該避免長期將狗帶到池塘、水庫、魚塭、魚池或山泉玩水,除了潛藏的農藥和重金屬將導致牠們慢性肝腎衰竭,要是有微囊藻毒與魚腥藻毒素還會引起急性中毒。
在雨後大量出現的吸血水蛭也很棘手,取出狗鼻腔中的水蛭一直是飼主與獸醫師非常大的挑戰。

5.避免遊泳傷害
元亨自然醫學犬貓專科診所(www.murmurdnk.tw)還表示,雖然有許多獸醫鼓勵帶狗遊泳來保健關節,但事實上,如果是只依靠每兩週或每月一次的長時間操磨,又或者刻意藉由玩具讓狗反覆上下遊泳池,這都只是在惡化已經不可逆的關節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