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網路轉載文章〉
有個老和尚在街上化緣,因為天氣炎熱口渴,來到一戶人要水喝;
開門走出來的是一個老婦人,她一看到那個和尚,就大發牢騷說:
她已喪夫失子,一貧如洗,饑寒交迫,三餐不繼,受盡人間折磨和煎熬,
苦不堪言,那裡還有水給人家喝?
老和尚就告訴她說:「先要有捨,才能有得」.
老婦人正在氣頭上,就連忙趕走了那個老和尚,關起門來坐在椅子上,
越想越生氣,後來,她慢慢的回想到老和尚所說的話,感覺很有道理.
過了幾天的一個中午,有個人在大熱天中暑,昏倒在她家的門口,
這時,老婦人突然想起那個老和尚的話,心想機會來了,
立刻回到家裡,端出一盆水,澆在那個中暑人的身上,
這個人,果然被涼水沖醒了過來,心中充滿著無限的感激.
老婦人雖然做了一樁好事,但也在三天之後,無疾而終,含笑過世了.
不久,老和尚又出現,老婦人的鄰居都紛紛出來與他理論:
「你說人要有捨,然後才有得,如今老婦人有捨後,為什麼三天就死了,
這下你怎麼說?」老和尚回答:「老婦人有捨才有得,一點都沒錯.
如今,她已經得到解脫,這種得,才是真正的得.」
誠如布袋和尚所說:「背起布袋、自由自在,放下布袋、輕鬆愉快.」
能捨能放下,就是得.
不知道大家聽了這個小故事,是否有所領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