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5-27 09:07:23

1962年的今天,年輕的耶魯大學助理教授米爾格蘭(Stanley Milgram)終於測完最後一位研究參與者,完成了進行將近一年的「服從權威」實驗。當他第二年發表實驗結果後,引起軒然大波,激起的漣漪至今仍未消散。

想像你志願參加這項實驗,你走進實驗室時,另一位參與者已經在場。身著白袍的主持人告訴你們這項實驗是為了測試懲罰對學習的效果,待會兒一人當老師,一人當學生;學生要背誦老師念過的一組詞彙,如果背錯就要接受老師的電擊。為了公平起見,用抽籤決定角色;你很慶幸自己抽到老師。

學生被帶到另一個房間,你跟他只能透過麥克風與喇叭互相溝通。主持人帶你到電擊控制台前,上面有三十個按鈕,分別標示著15、30、45、……,一直到450伏特;每四個按鈕一組共七組,依序標註「輕微電擊」、「中度電擊」、……、「危險:嚴重電擊」,最後兩顆鈕只有標註「XXX」。主持人告訴你:學生一旦說錯,就先按下最低的15伏特按鈕,之後每錯一次就提高一級。為了讓你對電擊強度有點概念,你無奈地接受了一次45伏特的電擊。

測驗開始。那位學生很快開始犯錯。你按下前幾次按鈕時,還能安慰自己這只會帶給他小小的痛楚,沒有關係。但當對方隨著錯誤的次數增加而受到更強的電擊,他發出的痛苦喊叫已令你逐漸不安。不知不覺你已經要按下150伏特的按鈕,你猶豫著看了主持人一眼,他點點頭,於是你還是按了下去,對方立即尖叫他受不了,他要出去。但主持人向你保證這不會造成生命危險,請你繼續;於是在主持人的堅定態度下,你繼續考他,繼續電他,到了300伏特時,對方已語無倫次地哀嚎,你不知該不該繼續下去……。

其實扮演學生那位參與者與主持人是一夥的,他完全沒有受到電擊,他的痛苦表現都是演出來的。學習效果也只是個幌子,這個實驗的真正目的是要測試一般人面對權威者下達有違自己良心的指令時,有多大的抗拒力。

或許你相當自信自己決不會如此冷血,心理學家們也預測真的會持續下去,直到最高伏特值的參與者應該不到10%,但米爾格蘭的實驗結果卻高達65%──儘管他們中途都曾想要停止實驗,但最後還是聽從指示。會是剛好這些人有性格上的缺陷嗎?並沒有。米爾格蘭幾年後再對參與實驗的人作人格測驗,發現順從者與反抗者無論在童年教養、親子關係、人格特質上都無顯著差異。事實上,後來許多類似的實驗也都呈現差不多的結果。

米爾格蘭認為這個服從實驗證明了他的假說:那些犯下惡行的納粹黨員只是服從上級命令;他們並非天生邪惡的冷血怪物,而是與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米爾格蘭的實驗結果觸怒了很多人,他們批評這個實驗不能類比到真實世界,甚至質疑他的動機;米爾格蘭因此遭到解聘。但米爾格蘭本意不在為犯罪者開脫或是貶低人性,相反地,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強迫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脆弱,唯有認清這點,才能提醒自己莫要同流合汙。畢竟正如《兩種文化》的作者C. P. Snow所說的:

「當你回顧人類漫長而晦暗的歷史時,你會發現以服從之名所犯下的可怕罪行,遠遠多於以反抗之名所犯下的罪行。」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Milgram.jpg (31.44 KB, 下載次數: 2)

Milgram.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jkjk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微笑圈圈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27 09:11:15

米爾格蘭(英語:Stanley Milgram,1933年8月15日-1984年12月20日),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於1960年在耶魯大學工作時進行了著名的米爾格拉姆實驗,測試人們對權威的服從性。

未能在耶魯大學獲得終身教職的他於1963年轉往哈佛大學工作,進行小世界實驗,因而啟發了六度分隔理論。未能在哈佛大學獲得終身教職的他於1967年接受了紐約市立大學的終身教授席位。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27 09:16:47

在科學心理學的百年歷史裡,米爾格蘭的「服從研究」代表了一個時代的經典。這個研究的設計讓受試者融入實驗的情境,產生強烈的心理衝突與情緒反應,有些人甚至會進入歇斯底里的狀態。

這樣具有衝擊性的研究已經從心理學裡消失了;造成它消失的一個原因是,這樣的研究違反了學術規範。「美國心理學會」不但曾在1962年將米爾格蘭停權一年,調查這個研究,還在1973年頒佈「以人類為參與者進行研究的道德準則」。



美國政府也在1975年規定,所有以人類為受試者的研究都要通過某個被認可的「研究審查委員會」審查,才能進行實驗。雖然納粹在二戰中的暴行是制訂這些規定的背景原因,但米爾格蘭的研究也在這些規定的制訂過程中,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這些規定保障了受試者的人權,也讓研究者避免重蹈米爾格蘭的覆轍:長期承受別人對「服從研究」的質疑,無法在他鍾愛的哈佛大學繼續任教。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xuale + 30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