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becarefulyouyou
王子 | 2023-9-29 18:29:32


The Central News Agency 中央通訊社
2023年9月29日 週五 下午2:47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9日電)「秋分」過後開始進入秋燥,中醫師表示,加上天氣漸涼,人可能感覺口、鼻、皮膚乾燥,可多吃富含膠質、水分多的食物,如水梨、白蘿蔔、絲瓜等,對潤喉降燥都有幫助。

今年9月23日迎來24節氣中的「秋分」,俗諺說「秋分瞑日對分」,指的是秋分這天太陽直射赤道,日夜等長,過了這一天,太陽就會直射南半球,北半球的白天越來越短,天氣也漸漸轉涼。

秋分過後開始進入秋燥,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發言人瞿瑞瑩告訴中央社記者,相較於夏天濕氣重,入秋後變得乾燥,尚未到深秋時節畢竟是「秋老虎」,氣溫仍居高不下,最近門診常看到口乾舌燥、皮膚乾癢、燥熱的患者。

除了多喝水,瞿瑞瑩建議,可以多食用富含膠質、水分的食材,例如最近盛產水梨,屬性微涼、水分又多,另外還有瓜果類如白蘿蔔、大白菜、小白菜、冬瓜、絲瓜等,或蓮藕、山藥、白木耳、秋葵等,對潤喉潤燥都有幫助。

此外,天氣燥熱讓情緒跟著容易浮躁,日常生活中,飲食上可以多吃蓮子、百合,具清潤舒緩情緒效果,浮小麥則可除熱益氣養心,在這個季節變換、氣溫不是那麼穩定的時候,能舒緩情緒改變。

中醫調理也有不錯的效果。瞿瑞瑩表示,除了專業用藥之外,民眾在家煮「甘麥蓮棗茶」飲用,或按摩特定穴位,有助改善季節變化帶來的情緒不適。

瞿瑞瑩表示,秋分是24個節氣中的第16個節氣,過了秋分後,白天就會開始越來越短、夜晚越來越長,以中醫養生觀點,秋季要早睡早起,等到冬季則是早睡晚起,換言之就是跟日光的作息一致。

她建議,最遲晚上11時前入睡,晚間11時到淩晨1時是膽經循環、淩晨1時到3時是肝經循環,肝膽經與身體代謝、解毒相關,好好睡覺才能排毒養生,早起就看每個人作息,早上6到8時這個區間都可以。(編輯:陳政偉)1120929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歡迎來到JK forum這個大家庭, becarefulyouyou 歡迎您!
每天:報到、投票、留言、打招呼~賺積分/J幣
大家多分享,多交流!這裡有很多熱情朋友互動喔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7749938-1-1.html
幫忙按愛心   感謝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