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2025-9-1 23:19:45

在量子物理裡,有一種神祕的物質狀態叫做 量子自旋液體(quantum spin liquid)。它不像一般磁鐵那樣有固定排列的磁化方向,而是自旋彼此之間長距離糾纏,好像在跳一支永不靜止的「量子舞蹈」。這種狀態一直是物理學界追逐的難題,因為它的行為不能用傳統的局部參數去描述。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團隊,最近用一種新的數值模擬方法,結合 Rydberg 原子晶格(一種把原子激發到高能階的實驗平台),成功更精確地模擬量子自旋液體的特性。

研究靈感來自幾年前一項重要實驗。當時科學家真的在實驗中觀察到量子自旋液體,但理論模擬卻常常「對不上號」,因為舊方法無法捕捉實驗的細節。這次 EPFL 團隊換了個思路,不再嘗試計算天文數字般龐大的量子態,而是用少量參數去抓住系統裡最核心的「關聯性」,特別是量子糾纏。這讓他們能在複雜情況下依然有效模擬。
發現相關數字能判斷是否進入「拓撲有序」量子態
working-together-when-1536x1022.jpg

圖展示了研究人員如何用不同的晶格幾何(平面、帶孔、圓柱、環狀)去模擬量子自旋液體的「拓撲糾纏熵」(TEE)。
左上圖(a)顯示在時間演化過程中,系統的 TEE 如何隨晶格大小(72 與 288 個粒子)而變化;右上圖(b)則比較不同晶格在各種尺寸下的最大 TEE 值。中間兩張示意圖(c、e)展示平面晶格與環狀晶格的結構,以及研究中用來計算 TEE 的三分區域劃分方式。右下圖(d)則對比不同分割方式下,兩種晶格的 TEE 變化曲線。
這組圖表明:不論晶格形狀或大小,研究團隊提出的方法都能準確捕捉到量子自旋液體的重要拓撲特徵,並能與理論值(虛線 ln(2))相對照。
他們採用的工具叫 時間依賴變分蒙地卡羅法(t-VMC),可以不依賴近似,直接模擬量子態隨時間演化的過程。藉此,他們不僅能重現實驗,還能算出實驗測不到的量,例如「拓撲糾纏熵」。這個數字能幫助判斷一個系統是不是真的進入「拓撲有序」的量子態,還是只是雜亂無章的假象。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突破讓科學家有機會跨越實驗侷限,探索更多量子物質的可能性,也能幫助設計新的量子裝置。Mauron 博士說:「我們下一步會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其他量子模擬平台,看看還能發現哪些新的特性。」

這項研究就像給物理學家裝了一副「量子望遠鏡」,讓他們能看見原本在實驗裡摸不著、卻至關重要的拓撲奧祕。相關成果已刊登於《Nature Physics》。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歐蓓羽 + 10 感謝大大分享
arrive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7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9-2 17:31:43

這個研究成果已經發表一陣子了,如果我記得沒錯應該是去年凝態物理非常熱門的議題,我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解釋自旋液體。在一般的磁鐵裡,每個人都把籃球舉向同一個方向,所有籃球都朝著北方。這就是固定的、有秩序的排列。

而自旋液體每個人都像在跳舞一樣,籃球不斷地轉動、變換方向,和身邊的人緊密地互動,但是你永遠找不到一個固定的隊形。雖然個體的籃球(自旋)沒有固定的方向,但它們之間卻存在一種深層次的「量子糾纏」,這種糾纏讓它們的行為非常難以預測,也很難被單獨描述。

簡單來說,自旋液體是一種特殊的物質狀態,自旋沒有固定的排列,反而處於一種持續變動、高度糾纏的量子流動狀態。

這項研究成果可能的應用是應用到其他量子模擬平台,希望能發現更多新特性,並推動量子運算、量子材料等領域的發展。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鄭玄琦 + 30 + 30 樓主太有才啦!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