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ururulove
伯爵 | 2014-7-3 18:02:53

本帖最後由 吳夠閒 於 2014-7-4 12:53 編輯

20140703v.jpg



根據《親子天下》網站針對國中小家長的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同意學校功課會影響到親子關係;近五成的家長曾為孩子的作業感到困擾,還有超過半數的家庭因為功課發生過衝突。



1.總是要花很多時間


畢業於美國 Cincinnati 大學心理學系的腦神經訓練師王秀園指出,雖然有些孩子很快就能摸索出一套學習策略,但那其實並不是天生就具備的能力;有的孩子作功課速度很慢,可能只是因為不知道該如何規劃時間,甚至是看到大量的內容就打算放棄,這時,父母就必須先將龐大的功課切割成容易完成的單位。


而臺安敦南兒童專注力中心技術長廖笙光也表示,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他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尚未成熟,因此父母應該幫助他們規劃,而不是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控制時間。不過,要注意別希望他們一回到家就得動手,就像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說的,你也不想在下班後就緊接著在家進行更多工作。





另外,如果孩子對不感興趣的科目採取抗拒態度,王秀園則建議可以讓他們和喜歡的功課交互進行,或者是從感興趣的科目先開始下筆。


當然,出問題的學科能力也會是原因之一,王意中說明家長可以先試著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針對各種題型(選擇、填充、計算、應用等)挑選一題讓孩子作答,再藉此判斷他們在該項科目的能力(如果正確率高,就將焦點放在其他因素),但如果時間或能力有限,就得直接請求老師的協助。



2.總是會發現更有趣的事


除了清空桌面上除了作業以外的任何東西,對於容易分心的孩子,美國耶魯教養中心與兒童行為門診部的主任 Alan E. Kazdin 建議可以先從 10 分鐘開始:「從他做得到的地方開始,而不是大人認為他可以做到的地方」也就是說,從 10 分鐘開始逐漸加長到 30 分鐘是非常合理的;如果他一開始就無法穩定下來,就陪在他的旁邊,直到最後 5 分鐘才離開,然後逐次提前離開的時間。





而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教授孟瑛如則指出,為非常好動的孩子在假日安排固定、能夠大量消耗體力的運動,將會有助於他們平時的專注。



3.速度很快,但沒人看得懂


周育如是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博士,專長為兒童發展,她建議我們在叮嚀孩子「慢慢寫」和「寫得漂亮」的同時,也要更具體地告訴他們那是什麼意思。
  

譬如說,你可以透過握住孩子拿著筆的手,來讓他感受到所謂的「慢」是怎麼一回事;再來則是讓孩子注意每個字的「結構」,像是「蝴」能夠拆成「蟲」、「古」和「月」,而它們的比例則應該各佔三分之一,這還會遠比用「筆劃」更有助於大量地識字及記憶。



4.過度依賴父母


是的,父母也有可能變成孩子學習上的困擾,沒有耐性的父母經常會替孩子解決掉太多內容,讓他們不知道那究竟是誰的工作。王意中建議,只要你的孩子有能力理解功課,原則上就可以選擇離開他們的視線,而即便錯誤百出,也應該等到休息時間再給予指導,並非不斷地干擾來破壞他們的注意力以及動機。


美國教養專家 John K. Rosemond 在《如何誘導孩子做功課》中便一針見血地指出:「平常在日常生活上不能自主的孩子,在功課上也會有同樣情形。他們不是想要失敗,而是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成功。」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蘋果king + 12 + 12 感謝大大分享
吳夠閒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