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pc1mpc1 於 2015-2-21 19:27 編輯
你愛倫敦嗎?
熱愛中世紀騎士城堡的我,自問自己能接受倫敦有多少?
1666年的一把大火燒掉了大部份倫敦的中世紀後,讓我還沒到倫敦之前就少了些期待了!
昂貴又大排長龍的倫敦眼卻不怎麼吸引我,而且弄得現在各國到處都有摩天輪了!
喜歡巨大的巴洛克教堂,聖保羅大教堂嗎?尊敬韋恩博士的重建才氣,但我似乎對那個假的大圓頂不太感興趣...
會去趕場看音樂劇嗎?看過電影的悲慘世界那種實地場景後,再看那種簡易的舞台布景,我大概也沒辦法這樣專心純欣賞音樂了!
要不然喝個英式下午茶?不!太甜,太造作了!
那吃吃看特色美食?算了,總不能每餐都吃炸魚薯條吧!
泰晤士河遊船?謝謝!跟塞納河比起來,顯然倫敦的雜亂現代的天際線不能讓我發思古之幽情!
但,我知道,倫敦總有我所愛的地方,只是等待我去發掘!
果然,去過之後,倫敦真有值得讓我想念的地方!
第一個理由:
都鐸的煙囪與維多利亞的紅磚建築
缺乏像義大利那樣優質的大理石,倫敦卻能以陶土紅磚創造出獨特的風格;
不管是花紋豐富多樣的都鐸式煙囪,或者是充滿華麗喜慶的維多利亞時期建築,
在在都讓人驚喜不斷!尤其維多利亞時的哥德復興,再加上當時建築技術的進步,
更讓人讚嘆:原來哥德式建築三百年之後還可以再攀上高峰!
這些讓我想念的建築像亨利八世1532年為其私生子Richmond公爵所建的聖詹姆斯宮
泰晤士河南岸難得一見13世紀還保留至今的蘭貝斯宮,是過去坎特伯雷大主教在倫敦的住所
林肯法學院內的舊大樓那裏的都鐸式煙囪讓人想起漢普敦宮
維多利亞新哥德式建築最輝煌的就屬聖潘克洛斯車站及相連的Midland grand Hotel
還有黑王子路與藍貝斯大街交叉口的道頓(Doulton)陶瓷工廠
或者蘇活區Cambridge Circus的戲劇宮Palace Theater,弧形立面也很壯觀
要不然Sloane廣場附近專門紀念當時藝術及手工藝運動發展的聖三一(Holy Trinity)教堂
在肯辛頓那裏就更精彩了V & A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亞伯特音樂廳,皇家音樂學院...連成一片
當然不能不提Harrods百貨以及相鄰的排屋了
或者更後來的霍爾本區英國保誠人壽總部所在的Holborn Bars
以及最壯觀,建築氣勢壓過西敏寺(Westminister Abbey)的西敏大教堂(Westminister Cathedral),
是Bentley1894年所建的新拜占庭風格教堂,
圓頂靈感來自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鐘塔模仿西恩那以及威尼斯的教堂
第二個理由:
寧靜自然,適合散步的英式庭園
從聖詹姆斯宮穿過聖詹姆斯公園,一直走到西敏寺,這段,真是愉快的享受!
英式園藝造景注重自然生態,不會有法式講究修剪整齊,處處斧鑿痕跡;
因此公園往往可見往往巨樹參天,底下又花團錦簇,爭相怒放,一片欣欣向榮!
聖詹姆斯御花園更以鴨島擁有眾多水鳥著稱,站在湖上的藍橋(Blue bridge)上,
向西靜靜遠望白金漢宮,比真正在宮門前推擠爭看冗長的衛兵交接儀式要舒服多了!
難怪黛妃也愛走這一段路,這是黛妃紀念步道(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Walk)的一部份;
我的另一條散步路線,也是從頭到尾讓我驚喜不斷!
那是從聖殿教堂開始,這座Temple Church是仿耶路撒冷聖墓教堂的中世紀教堂,
參觀內部以及內聖殿法學院的花園後,西邊便是都鐸風格的中聖殿法學院大廳;
幽靜美麗的中聖殿花園,就是莎士比亞的"亨利四世"劇中三十年薔薇戰爭的引爆點,在這裡,Somerset摘了一朵紅薔薇,代表蘭開斯特家族;而Warwick則摘了白薔薇,代表約克家族.....
之後,往北過艦隊街的皇家法庭,到林肯學院,又是大片的綠地廣場!
走進漂亮的都鐸大門後,還有個新廣場,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小教堂,拱門,紅磚樓房,草地有精美花紋的鑄鐵欄杆,以及三三兩兩走過的律師群....
繼續往北走過Holborn大街,就來到葛雷法學院(Gray's Inn),裡面的綠地被稱為是最美麗的哲學家花園!
從葛雷學院再回到Holborn大街向東走,會經過倫敦大火碩果僅存的露木構造建築,Staple Inn,人字牆及條紋窗戶,在在展現出伊莉莎白時期的風貌!
對面的是英國保誠人壽的總部所在Holborn Bars,是20世紀新哥德式建築,雖是紅磚構造,尖拱,引水獸雕刻一樣不少!
就這樣走著走著,最後,居然讓我走到念念不忘,美麗的聖約翰門Saint John Gate!
從這裡你可以坐243號公車,回到皇家法庭附近的Aldwych圓環.
第三個理由:
有可以從早待到晚的免費博物館
倫敦的博物館全都是免費參觀,但是想要不受爆滿的觀光人潮干擾,好好欣賞博物館的館藏及內部空間設計,恐怕在熱門的The British Museum跟國家藝廊是無法如願的!
但,還好倫敦還有很多很好的博物館,值得用一天的時間窩在裡面,慢慢欣賞!博物館裡也都有完善的咖啡餐廳可以解決民生問題,不用再外出覓食,如果善用每個博物館一周內延長開放到夜間的某些時候,那真的可以從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有充分的時間悠遊其中!
這是自然歷史博物館讓人感覺是半教堂半宮殿的建築,內部空間設計更是令人驚豔!
泰德不列顛美術館,星期五和星期六都是開放到晚上十點;
而讓我流連忘返的V & A博物館,星期五也是開放到晚上十點!
就博物館來說,她的建築本身就是件藝術品了!
V & A博物館建築群分為六個部分,共興建了50年,最後在白金漢宮的設計者Webb手上完成,融合了紅磚,陶泥以及馬賽克的元素,精彩萬分!
內部最有名的當屬翻印那七幅拉菲爾畫的針織畫了,不過,老實講,這個展示間除了太暗外,拉菲爾的這些描繪聖彼得跟聖保羅事蹟的畫,顯然不夠精典,無法引起太多共鳴!
倒是雕刻藝廊那些精彩的雕刻以及中世紀祭壇畫,彩繪玻璃,看得我是目瞪口呆!
尤其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展間那些宗教文物,甚至整座西班牙,義大利的教堂祭壇都搬到現場,才真是震撼!
夜幕低垂時,別忘了到John Madejski Garden的方庭水池那裏欣賞夜景,燈光下的紅磚建築,非常迷人!
第四個理由:
活力十足的波若市集(Borough Market)
相較於觀光性質濃郁又規畫過於整齊的柯芬園來說,每周三,四,五,六
才有的波若市集,顯然較合我心目中像南法普羅旺斯那種理想市集;
柯芬園:
當地人來採買,而各地農夫帶著自產自銷的農產品來趕集的農夫市集;
只是規模還更大,賣的東西也更五花八門,琳瑯滿目,再加上市場本身
就固定存在的商店,人潮把現場擠得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波若市集:
這裡少了外頭倫敦市區大街的高物價,有的是物美價廉;
我們在那裏大啖便宜的生蠔;吃只有餐廳價格一半的炸魚薯條;
也沒錯過Applebee海產餐廳門口那攤現煎的排隊美食,海鮮捲;
最後又採買了各種磨菇,蘆筍,鮮蝦,蔬菜,帶回去住處煮一大盤,
狠狠地補充一下在倫敦餐廳吃不到蔬菜的缺憾!
面對波若市集的人聲鼎沸,一旁的南華克大教堂像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子,
教堂庭園顯然是鬧中取靜的好地方!
要不然,不遠處的溫徹斯特主教宮那面殘牆,也夠讓人午後發呆半天的了!
到了夜晚,攤販散去,但波若市集依舊靜不下來!
夜晚的倫敦橋這裡也是欣賞夜景的好地方!
倫敦橋兩邊的上班族下班後,就會趕來這裡喝兩杯,聊是非,只見每家酒吧都大排長龍,等不到位置的客人就先拿店門口的大酒桶當酒桌,三三兩兩地喝起餐前酒,大聲喧嘩,破碎的空酒瓶散落一地,真是活力十足的波若市集!
第五個,也是最後的理由:
教堂裡的天籟之音
在倫敦參觀博物館是免費的,但很奇怪地,進教堂卻是要收錢!
但這是針對抱著到此一遊,吵雜的觀光客而言;
事實上,你如果參加教堂的望彌撒,作禮拜或是晚禱Evensong的Service,
不管你是教友,還是非教友;不管國籍,不分種族,不但免費,
而且是熱誠地歡迎你參加的!
在我走往聖約翰門的一個上午,大雨滂沱,剛好走到Ely小廣場的
Saint Etheldreda教堂附近,被這間英國現存最古老的天主教堂那面
哥德式的優美花窗深深吸引,便走進去順便躲雨,發現裡面的合唱團正在排練,
結果聽見我此生中最動聽感人的聖誦,天使般和音在教堂中殿內,久久回盪!
這間教堂分上層禮拜堂以及下層地窖的更古老教堂部分,立面巨大的彩繪玻璃
也是我在倫敦所見最炫麗璀璨的一面!(正在嘮叨連西敏寺的彩繪玻璃都空空洞洞呢!)
離開倫敦的那一天是星期日,平常人山人海的西敏寺因為不開放參觀頓時冷清許多,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下午三點的Evensong是免費歡迎參加的!
(反正內部都是不能照相,你就乖乖坐在那,好好感受教堂的氣氛吧!)
就在等待進入的五分鐘前,脾氣古怪的倫敦天氣突然烏雲密布,狂風驟雨襲來,
西敏寺的教堂人員趕緊讓我們提早進入,安排座位坐下,
於是我的倫敦最後一小時,就在這樣莊嚴氣氛下,有點熱淚盈眶的晚禱中,
有了最美好的Ending!
再會了!倫敦,再會!
------------------------------------------------------------------------------------------------------------------------
好久沒上來貼文叻...倫敦真的好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