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st
王子 | 2011-7-3 22:59:29

「就像一朵很美麗的花,但一下子就謝了。」到中國13年,換了六個工作的台籍總經理,如此註解自己的遭遇。

「你的業績沒做好,請你離開。」鐘明炎才剛坐下,大陸國營企業東方通訊新任總裁一開口,就要他走路。十分鐘後,鐘明炎回到辦公室,準備紙箱。他關起門,看到桌上的家人合照,惆悵油生。 十分鐘前,他還是這家年營收800億元企業的市場部總經理,手下有5000名員工。再回到八年前,他在台灣,還是個200人電信公司的總經理。

現在的他,卻落得中年失業。這天是2003年6月30日,他清楚記得。一個月後,他從上海跑到杭州,投靠朋友,在不過十人的廣告公司求得副總一職。由於過去的積蓄都匯回台灣給妻小,手邊現金所剩無幾,他曾經拮據到五天只花人民幣100元。即使窩在十坪 的房子裡,但他告訴自己,「即使不順也不回台灣,大陸這麼大,機會一定有。」 [一坪 = 36 平方英尺 - lkw]

又過了一年,實在待不下去的他,寫了三封履歷,拜託朋友幫忙,才找到現在英華達副總經理的位子。

鐘明炎並非特例。最近《商業周刊》經研室,進行一場跨海的追蹤調查。

試圖追蹤過去五年來,也就是「移居上海」熱潮後,曾被本刊報導過的50位赴中國發展的高階經理人,如今的際遇。結果發現,有20%的人,職位被迫降等或換職到規模較小公司;有18%的人回到台灣。雖然這數字的另一面,反映有20%的人職位升等或掌理更大公司,有38%仍能安然留在原位。

表面上,看起來有58%的人有平盤之上的表現。但隱藏在數字背後,有兩項必須提醒:一有些人才剛到大陸,目前還在蜜月期階段。觀察期一旦放長,58%的數字不見得能維持;其二,這數字代表的是有被媒體報導條件的一群菁英,要穩在平盤以上者才勉強超過一半,更遑論此起彼落赴大陸發展的一般人。

於是,飄蕩各省不得志的「流浪總經理」,成為新台商面貌。

他,被年薪2000挖角;如今,手下員工只有50人甚至,有總經理離開原本公司後,自己印名片擔任總經理,利用過去建立的人脈,接零星的案子生活,成為一人總經理。廖恩顯,就是一例。他名片上印著房地產公司的總經理職稱,還有地址電話。但他坦承,這只是借用一個辦公大樓的地址,若客戶打這支電話,會有別家公司小姐代接。
過去的廖恩顯,曾是一家擁有員工5000人的大陸仲介公司業務總監,但後來被本地人取代而離開。這一年來,他就提著一個電腦包,到處接案子。這些總經理們,當初能走出台灣轉赴中國發展,是看上中國大陸多如天際繁星般的大好機會。為何最後卻發展不順?

以曾經上過《商業周刊》封面的何經華為例,三年前,他被大陸用友軟件公司〈最大的軟體公司〉以年薪2000萬元的天價挖角,薪水不但是一般大陸專業經理人的40倍,還有「黃金降落傘」條款的保護,保障他跳槽後五年的工作權利。

但去年11月初,他卻突然離職,還沒到黃金降落傘的期限。外界猜測,他是因業績未達到預期而被迫下台,何經華在接受專訪時僅表示:「我年紀快50歲了。用友的工作很辛苦,75%時間都在外面出差,我想好好休息。」如今的他,是西貝爾Siebel System 大中華區副總裁,員工不過50人,與用友的5000人相比,規模小了許多。短短 三年,何經華的轉折點出,台灣人進入中國當總經理,是最高難度的挑戰。

不只何經華,從《商業周刊》的追蹤調查顯示,台灣人進入大陸企業擔任專業經理人者,存活率很低。

他,擁有完美學經歷;如今,月領4萬、妻離子散。中國第一大房地產公司 - 綠地集團前總監張永河,就是台灣人「陣亡」於大陸公司的典型例子。

他在2002年10月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就預見自己的際遇:「前面已有台灣、香港總監陣亡,員工眼神明白告訴你,他們正在為你倒數!」三個月後,果不其然。


2003年1月初這一幕,讓他難忘。 30坪大的會議室裡,董事長問他:「你不覺得業績提升速度太慢嗎?」十幾個穿深色西裝的部門主管的眼神都直射過來,他是全場唯一的台灣人,知道自己的命運就是離開。相較於1999年,董事長親自挖角,相較同級主管多出十倍薪水讓張永河風光入主集團,張永河知道等到下面的大陸人已經可以接手自己的工作,就是離開的時候。

嶽繼沅,也是一個例子。
走入上海市古北區的一處台灣人社區。一樓的公司信箱地上散落著許多待收的信件,轉上三樓民宅,老舊牆上掛著公司招牌。

「你怎麼找到我?我是個到大陸失敗的例子。」在20坪 大的房子裡,嶽繼沅抽著菸悠悠地說,身後牆上掛著一幅 1公尺長寬的中國大陸地圖。今年47歲的嶽繼沅,來到中國13年,換了六個工作,待過四個省。現在的他,和朋友合開賣省電裝置,職銜是副總,月薪約新台幣 4萬元。很難想像,他在台灣是個擁有完美學經歷的專業經理人。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商研所,第一份工作是IBM業務,做了八年決定赴中國就業。但現在,同學身價上億的有十個以上,他卻事業無成,妻離子散。

他一生的風景大好大壞。1993年,他單身來中國發展,同樣任職IBM的妻子不願跟來,半年後離婚。剛開始,他和朋友合資在武漢成立一家紙巾公司,六年後,抵不過當地廠商的低價競爭,收掉公司。輾轉換了二家公司後,到北京擔任冠遠科技大陸總經理。
搭上冠遠赴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掛牌的列車,嶽繼沅嘗到一夕致富的滋味,分紅加年薪近1000萬元,出入有名車與私人司機。但財富來得快,卻也轉眼雲煙。


2001年9月,冠遠總公司爆發假帳風波,不到一個月從那斯達克下市。當時還帶著200人在中國衝鋒陷陣的嶽繼沅,回到北京辦公室等待他的不但是變成壁紙的股票,還有裁員的人事令。

「就像一朵很美麗的花,但一下子就謝了。」他為自己的遭遇下了這個註解。

為什麼不回台灣?他回答:「回台灣舞台太小;加上已經沒了人脈,根本回不去了。」2002年,他看到網路遊戲火紅,將身上近2/3資金投入做遊戲代理,但資金很快燒盡,帶著僅剩的40萬元,他從北京一路坐夜車到上海投靠弟弟。

現在,他窩在上海,晚上和鄰居打打麻將。台北的家已經二年沒回去,高雄的母親4年不見。去年底,17歲的女兒到上海看他,第一句話就是:「爸爸,你怎麼和照片上不一樣,變得好蒼老了。」他紅了眼眶。

在台灣的一流學經歷,在中國卻屢吃敗仗。「到大陸的台灣總經理,往往是以管窺天。」保聖那顧問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表示,以為在台灣的成功可以複製到中國,最容易嘗到苦果。

他,曾經手握百億預算;如今,名片只有名字、沒有職稱前台灣順新電腦總經理林肇基,也因錯估大陸市場,最後賠上1億元。「現在我知道大陸是個足球場,而台灣頂多是籃球場那麼大。」現任喜多科技總經理的他說。
[比例上,台灣應該只是一個桌球桌。 - lkw]

對他而言,堆疊在碼頭一貨櫃數千萬元、已經三年乏人問津的電腦用品,是他輕忽大陸市場的代價。1998年,他到中國成立順新電腦,經營電腦品牌產品。

3年內急速擴張,一口氣從上海開公司開到東北瀋陽,5家分公司,原本打算利用台灣常用的衝量降價策略搶下市場。沒想到,戰線一拉長,當電腦產品快速跌價,加上過大的庫存,幾千萬元立刻人間蒸發。
  
林肇基說,以前在台灣,看完北部分公司只需要花一天,到中國的五家分公司卻要花十天,「連時間都不一樣,卻要用台灣經驗來打戰。」

現在,他想清楚了,到新公司擔任總經理,先要從一個地方做穩,才有可能談擴張。辦公室牆上掛著一幅他來中國就隨身帶著的照片。照片是一隻翺翔天際的老鷹,「我有一天在中國一定要像那隻老鷹一樣,成功飛翔」,48歲的他,還在等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

不過,大陸人學習得很快,台灣人「東山再起」的機會所剩不多。不論是創業者,或專業經理人。

楊正平,也是一個被用完即丟的例子。1993年,他被中國最大餐飲集團美國百勝集團,以年薪外加車子、子女津貼總共750萬元的高薪挖角至中國,擔任建設部總監,幫忙中國的肯德基設點,九年來蓋了近800家,這個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但自從2001年6月公司實施本土化後,他的薪水一下子被砍掉一半。最後公司甚至直接拔擢跟他在身邊的大陸副手,請他轉任「顧問」。

一年後,他正式離職。從此,楊正平成了流浪總經理,兩年內換了兩家公司,但都因為不習慣而辭職。現在名片上只印有名字,沒有職稱。

過去,“台流”的名稱,只是中、低階級,但隨著越來越多流浪總經理的出現。漸漸地,在台流裡浮現了一群總經理的臉孔。他們在中國沒了工作,卻依舊在中國等機會。對他們而言,中國市場的魅力太大,台灣容或有機會,也不過是一些芝麻屑。相較留在中國的流浪總經理,有些人則選擇回到台灣。

中國人壽資深副總郭瑜玲是其一,她坦言很想把那段記憶擦掉,大陸經驗200天,「感覺就像一道牆隔在那。」言語裡流露不適應的無奈。她的大陸同事們都是來自清大、北大的菁英,同事間濃厚的硝煙味,這種壓迫感讓她變得不快樂,「我這半年每天下班就一個人回家,也不應酬。」她無法融入這個圈子。
  
好在只有半年,台灣人脈還在,後路沒斷。「許多台灣總經理在大陸超過2年,要再回台灣往往也沒位置了。」良英國際地產總經理張永河表示。
  
如果待在中國超過五年,回台更是路迢遙,除非曾經有戰功。台灣第一位到中國的外商保險公司總經理、有上海壽險教父美譽的徐正廣,十年內將友邦保險從130人帶到5000人團隊,最後卻因業績下滑而下台,結束「徐正廣時代」。
  
十年心得,生過大病的徐正廣輕嘆口氣:「不堪回首啊!」現在,他回台轉任南山人壽顧問。在這次《商業周刊》的追蹤調查中,回到台灣的九位總經理,相較流浪總經理,都是有能力回台灣的老總,中國使他們看到機會,卻更看到背後蟄伏的危機。

9位返台的高階經理人回原集團(部份)
許志成 國巨蘇州廠總經理國巨傳統電阻產品部門負責人 張全福
太平洋安泰人壽總經理ING安泰人壽資深副總 轉換公司 王銘陽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投資長 中國人壽總經理 郭瑜玲
中國平安保險集團助理首席投資執行官
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徐正廣 上海友邦人壽總經理 台灣南山人壽顧問 陳邦仁
花旗銀中國區消費金融 台灣大哥大資深副總經理業務負責人 暨商務長 羋振奇
三思科技總經理 中國生產力中心顧問師 吳婉綺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幻劍小道 + 4 + 4 感謝分享
yrps1223 + 3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7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yrps1223
侯爵 | 2011-7-3 23:30:14

各位總經理辛苦了!!{:4_390:}
引言 使用道具
KGJACK
子爵 | 2011-7-4 00:31:15

台灣昔日一流人才 成了流浪總經理
這是真的嗎
還是謝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kanbin
男爵 | 2011-7-4 12:44:27

機會錯過了救難找回
有機會就要把握當下
引言 使用道具
幻劍小道
王爵 | 2011-7-4 13:11:10

{:3_306:}大陸對人才需求很急迫
不過一旦你失去了利用價值
就會被當成垃圾一樣的丟棄
所以去大陸工作真的要慎思
引言 使用道具
w000186846
鄉紳 | 2011-7-16 04:57:41

引言 使用道具
林子文
伯爵 | 2011-7-16 18:24:37

這個是在說前陣子的!!
金融海嘯嗎??
引言 使用道具
jiajingmin
勳爵士 | 2011-7-26 18:18:30

感謝你的分享{:1_211:}
引言 使用道具
victorchenzj
侯爵 | 2011-8-14 22:02:17

別到大陸當高層,要當就得當個老板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