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泰山a
男爵 | 2008-6-2 22:23:11

共產黨某位開國元勛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曾經有過一個感慨即:"國民政府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必然軍事上的偶然"
這句話一直被各種民主人士奉為經典而在各大論壇上津津樂道.大聲疾呼.但是國軍在中國大陸近二十年的失利真的是偶然嗎?
這句話看似在理,五大主力,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美械裝備,數百萬大軍,怎麼會敗給一幫從陝甘寧出來的泥腿子?這不和道理嘛.從數據上分析,簡直不可思議.用一個"偶然"也可以為那些只看數字的民主人士們留點面子.
恰恰相反,從抗戰八年開始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敗退台灣為止.近二十年的時間國軍歷經大小戰役成百上千真正獲得勝利的次數十個指頭都可以數清楚,這恐怕不是一個"偶然"兩個字就能夠推脫的.

鄙人以為,拋開政治方面因素不提,單從軍事角度來看,國民革命軍就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飯桶!從抗戰開始一直到敗退台灣,國軍犯下了一個又一個軍事上的錯誤,這其中,每一個錯誤都足以致他們余死地.若一個對軍事稍微愛好,對行軍打仗稍微有了解的人仔細研究一下國軍的征戰史,就會驚訝的疑問:一支軍隊,怎麼就犯下那麼多而嚴重的錯誤?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一:軍隊有臨陣脫逃的光榮傳統!

了解過抗戰,解放戰爭的人們都知道,國軍上到很多將軍,士兵特別喜歡玩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但是大家很難想到,國民革命軍第一次臨陣脫逃是在北伐戰爭時期的第一軍軍長何應欽.龍潭之戰,國軍與孫傳芳死戰,孫用白花花的白銀組成敢死隊,一度打到南京外圍.南京城舉城皆驚,當時的第一軍軍長何應欽匆忙脫離指揮,企圖棄城而逃,後被李宗仁阻止.這是我查到的國軍將領臨陣脫逃的第一次.
是中國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殺,你們知道為什麼諾大一個南京城是怎麼失陷的嗎?凇滬會戰國軍崩潰之後,日寇進犯國府首都南京,總統蔣中正飛抵武漢組織雲貴援軍,離開之前,任命了一個城防司令長官唐生智.唐麾下有建制還完整的中央軍精銳部隊88師,87師,和中央教導總隊.其保衛首都的中央軍共計十二萬人.開戰前,唐口口聲聲號稱與南京共存亡,與首都共存亡,戰至一兵一卒決不後撤!然而其他國軍在南京外圍與日寇反復爭奪的關鍵時刻,國軍最精銳中的精銳嫡系中的嫡系88師師長.蔣先生僅有的三個德械師之一88師師長孫元良第一個拋棄部隊,拋棄他負責保衛的三十萬南京市民.帶著衛隊企圖從中華門出城過江,並與負責保衛中華門的宋希濂部發生衝突,宋希濂不讓其出城,孫元良非要逃跑,雙方發生激烈槍戰.槍戰啊!在日本人進犯國土,國軍誓死守衛首都的最關鍵的時刻,兩支國軍部隊在城門要地交火.最後孫元良沒走成,他干脆連衛隊都不要了,孤身一人躲在南京一個妓女家中,直到南京大屠殺之後.
因為孫的臨陣脫逃,城防崩潰.日本人輕易進城,戰前口口聲聲要與南京共存亡的城防司令長官坐不住了,他不是極力組織部隊巷戰,不是收攏部隊與日寇爭奪,不是執行戰場紀律懲治作戰不力的軍官,他帶著衛隊,坐上長江上一條小火輪屁滾尿流的逃出南京.他逃出來了,宋希濂逃出來了,孫元良逃出來了,近十二萬國軍將士沒有逃出來,近三十萬普通南京市民沒有逃出來.他們被國軍將領們送到了日本人的屠刀下.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有了何應欽,有了孫元良,有了唐生智,後來就有了韓復渠,就有了湯恩伯,有了三十七天丟失城池三十八座的國民革命軍十三軍!有了一個又一個在抗日戰場,在國共內戰中臨陣脫逃的成百上千名將軍.

再看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共軍第一次在台海演習,國民革命軍部署在澎湖,金門馬祖的守軍軍心動蕩,發生了士兵脫下軍裝丟棄武器偷偷乘坐民船逃回本島的事件,並且不是一個兩個,台灣媒體自己統計台海危機中,至少有近千名官兵臨陣脫逃,最高的有上尉連長.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支軍隊從產生之初就保留下來的陋習,名曰:光榮傳統
同樣是台海危機,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就停在台灣外海呢,只要稍微一前出就可以打擊大陸!可曾見過共軍有人因為戰事要開而臨陣脫逃?難道解放軍官兵不是人?他們不知道美國的導彈可以打到他們頭上?

共產黨不是沒打過敗仗,美利堅不是沒打過敗仗,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不是沒打過敗仗,德意志不是沒打過敗仗.你見過哪支強國的軍隊有將軍激烈戰事之時丟下部隊臨陣脫逃的?外國的我們不說,就說共產黨,有哪個開國將軍丟下部隊的?方志敏有沒有?楊靖宇有沒有?新四軍葉挺項英有沒有?朝鮮的180師師長鄭其貴有沒有?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二.土匪軍秉性!

我們這裡說的土匪軍秉性並不是政治上的擾民,拉夫搶糧,玩女人.這是政治上的事,這裡說的土匪軍是對戰鬥的態度.土匪軍在戰鬥中是什麼表現?看見己方實力強,就一擁而上,特別喜歡通打落水狗,一但對手用實力證明比自己強,(或者不用證明,僅僅看起來)就跑的比兔子還快,不求比敵人快,但求比友軍快.
在抗日戰場上,中央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凇滬會戰.會戰開始之初,中央軍抗日情緒高漲,蔣委員長彙集了精銳嫡系十萬余人,在上海抗擊日寇,中央軍從上到下紛紛看到我軍十萬,日寇一萬.以十打一,這不是痛打落水狗麼?人人奮勇向前,軍軍爭先恐後.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了.日寇憑借堅固的防御共事,在海軍巨艦大炮的掩護下火力充分,人海戰術根本沒有效果了.就懦弱不前,大發感慨,到了最後,國軍投入近七十萬部隊,被日寇十萬追著屁股落荒而逃.半數被殲.這就是典型的土匪軍秉性.
在國共內戰的時候也是,內戰開始之初,國軍將領不管嫡系雜牌,一看形勢,我國軍幾百萬大軍,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海空軍裝備齊全,對付一些連槍都配不齊的土八路不是小菜一碟麼?全面進攻那真是聲勢浩大,從上到下人人自信滿滿,什麼三個月消滅共匪.半年結束戰事等等豪言壯語紛紛出爐,真正一打,沒那麼簡單,又紛紛從火熱的戰鬥激情中冷卻下來,整支軍隊唯唯諾諾走一步看三看.
前面說的從士兵到將官都有臨陣脫逃的事例就是土匪秉性在戰鬥不利時的一種表現.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6-2 22:23:45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三,不知敵

抗日戰爭的時候,國軍不知道日本人的飛機艦炮有多大威力,不知道日本人的訓練技戰術水平如何,還情有可原,畢竟人家是外國,我國打了很多年內戰,消息閉塞,跟不上世界潮流等等可以做借口,但是國共內戰,大家都是中國人,大家心照不宣打完日本就要相互拼殺的,作為指揮官,國軍的將軍們對共產黨也不知道就是罪過了!

內戰中的三大戰役,有作為偽軍跟共產黨交過手的,如龐炳勛,吳化文,有作為友軍跟共產黨協同作戰過的,如李宗仁,閻西山.他們對共產黨是了解的,但是中央軍不了解,中央軍五大主力人人眼高於頂,對這幫泥腿子不屑一顧,共軍抗戰八年,在華北打得怎麼樣,他們不知道;共軍後勤能力怎麼樣?他們不知道;共軍攻堅能力怎麼樣?他們不知道;共軍擅長的運動戰這一戰術怎麼破解?他們不知道;共軍擅長的游擊戰怎麼破解?他們不知道;共產黨打土豪分田地會對軍隊產生什麼效果?他們也不知道;一句話,共產黨戰鬥力如何,國軍將領們根本不清楚,就一味的看到自己有幾百萬大軍,有美械裝備,有飛機坦克汽車.這叫國軍如何不輸?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四,不知己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知己不知彼,十戰五勝,不知己不知彼,戰必怠!

實際上國軍根本不知己!

國軍知道自己有幾架飛機,幾艘軍艦,幾輛坦克,這些他當然知道,國軍幾乎所有部隊都有吃空響的陋習,這委員長也知道,陳誠也知道,張靈輔也知道,只要是國軍將領都知道他們吃空響喝兵血.但是蔣委員長不知道丘清泉吃了多少,丘清泉不知道他下面的軍長吃了多少,他的軍長也不知道手下師長吃了多少.這樣的軍隊怎麼有戰鬥力?
國軍五大主力個個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可是他杜聿明知不知道黃維手下到底有幾個兵?訓練怎麼樣?槍法怎麼樣?炮兵准備時間多長,多少部隊焊不畏死?多少部隊能打硬仗?能守住雙堆集幾天?杜聿明什麼都不知道,他怎麼敢拼光自己血本去救黃維?

國軍很多士兵都是拉壯丁拉來的,這些我們後人都知道,共產黨也知道,國軍自己也知道,但是這些拉壯丁拉來的士兵有多強的戰鬥力?這些被抓來的壯丁,為了防止逃跑被捆綁,餓飯,脫褲子,抽皮鞭,甚至有長官為了吃空響而活埋.這些軍隊有多強的戰鬥力?國軍自己不知道,訓練水平如何?國軍不知道!國軍從上到下克扣軍餉喝兵血,蔣委員長知道,何應欽知道,將軍們也都知道,但是喝兵血到什麼程度?抗戰時,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說:他看到中國士兵經常走著走著就餓昏倒在路旁,沒人管,沒人理,就這樣被餓死(見劍橋中華民國史)這樣的軍隊有什麼樣的戰鬥力?共產黨知道,美國人知道,就惟獨國軍自己不知道.

不知己不知彼,打仗如何不輸?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五,投降成性.

都是中國軍隊,諸位可以做一下對比,抗戰時,國軍,成團,成師甚至整個集團軍投敵的事時有發生,抗戰國軍投敵部隊總數,各種史書數據不一,有兩百一十萬的,有一百五十萬的,林林總總,但是就是援引最低的數據,也不低於一百二十萬.

當然,有人可以為國軍找理由,什麼抗戰時敵強我弱拉,什麼個別人意志不堅啦(上百萬個別人?)但是你們可以做一下對比,同樣是對抗日本,十八集團軍有沒有成建制投敵的情形?新四軍有沒有成建制投敵?皖南事變,九千新四軍,那些財務文書文工團有沒有成建制投敵?
再看國共內戰,在國軍全面進攻中,共產黨面臨最困難的情況下,有沒有成建制投敵?朝鮮戰爭,與舉世最強的美軍作戰,有沒有成建制投敵?金門戰役,上萬解放軍身處孤島,沒有後援,沒有支援的情況下.有沒有?
據共產黨單方面統計,國共內戰,國軍投降,起義(事實上就是投敵,說的好聽而已)人數177萬!
這就是國民革命軍,打日本,他投敵近兩百萬,打共產黨,他投敵177萬,這樣軍隊,怎麼就是偶然輸的呢?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六,部隊與部隊之間協同不力!

讓我們回到抗日戰場,日本陸軍最後一戰一號會戰,國軍號稱長衡會戰,這就是部隊與部隊之間協同不力的經典戰例!方先覺孤軍作戰,保衛衡陽城四十三天可以說耗近最後一槍一彈了,雖然他最後投敵叛國為世人所不齒,在四十三天時間裡,他算對得起委員長(最後的叛國對不起中國人)了.但是委員長對得起他麼?他死守衡陽四十三天,中美混合空軍已經取得了戰場制空權,對地攻擊七十余次,狂轟濫炸日軍補給線,兵力集結地,火炮陣地等等,日寇遭受很大的壓力,甚至出現了進攻衡陽的日軍彈藥打光,學習共產黨,靠繳獲國軍的槍支彈藥來作戰的事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國軍也沒有突破日軍對衡陽的包圍,給予守軍以支援.外圍援軍,在衡陽城外懦弱不前,就是不敢前進一步!方先覺死守四十三天,左等右等,等不來援軍,等不來支援,等來的就是校長的一句祈禱:主啊,救救我忠勇的第十軍吧.站在方先覺的角度,你看到這句祈禱的時候有什麼感想.我相信,日寇勸降方先覺的時候肯定也提到了援軍問題,正是援軍問題讓他心灰齒冷而投降的!

看一號作戰的種種表現,空軍取得了制空權,但是在作戰中地面部隊卻一戰即潰,拱手把機場讓給日本人,這正是典型的兵種之間配合問題.

再看國共內戰,內戰中,共軍有數次圍點打援的經典戰例,我就不明白,擁有空中優勢的國軍,他們的偵察機都干什麼吃了?數萬,甚至十幾萬部隊在扎口袋,空軍偵察機怎麼就沒發現呢?鄙人不是軍事家,不是將軍,僅僅是一個軍事愛好者,我只能憑此推斷出,國軍空地兩部分實際上是型同虛設.要麼是空軍沒意識到地面偵察的重要性而放松了偵察工作,要麼就是地面部隊不重視空軍得來的情報,一味埋頭苦干.

國軍地面部隊之間的協同也出現問題!
, 王耀武說過這麼搞笑的話:濰縣告急我可以出兵救援,可是我出現危機時有誰來救我?後來卻不幸被言中.
還有國軍王牌中的王牌整編74師覆滅也是,他在孟良固一被包圍,國軍上上下下都知道共產黨要打他74師的鬼注意.委員長急得上竄下跳,整整三天時間,就是沒有一個國軍能夠救他,三天,幾十公裡的路程.就是烏龜也爬到了,除了黃百韜,其他部隊都在一旁看戲.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七將領軍事素質太差

考慮問題不周全,凇滬抗戰之時,國民政府在南京和上海之間修築了兩條國防工事,被稱為蘇嘉防線,號稱東方的馬其諾!諸位別笑,抗戰前就是這麼宣傳的.可惜這兩條防線沒能用上,原因很簡單,鑰匙.
凇滬潰敗後,國軍"後退"企圖依托這兩條國防工事保衛南京,遲滯日軍的推進速度,但是防線很多藏兵洞,彈藥庫都是鎖著的,為了防止挪為他用.真正要派上用場的時候,完了,鑰匙都由當地甲保長掌管著,可是他們都跑了.這種黑色幽默一點都不好笑,就是這些小問題要了國軍數十萬大軍的命!

國共內戰的時候也有一些黑色的小幽默,黃百韜要撤退的時候,(他早就想過退路了)但是就沒想到在和河上再搭建兩座浮橋,他的十萬大軍過河就靠一座鐵路橋,踐踏踩死無數,最後還是沒跑成.

網友們只要認真讀讀國軍的征戰史,你只能掩卷苦笑!這是打仗還是玩過家家?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八戰術呆板!

在抗戰之時,國軍抵御日寇進攻絕大多數情況下就采用一種戰術,一戰中的線型防守,這是國民革命軍在北伐的時候使用成功的一種戰術,前面所說的龍潭之戰,國軍就憑借線型防御擊敗了孫傳芳.但是到了抗日戰爭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效果了,日寇只要一點突破,國軍即全線崩潰,在長城抗戰,華北抗戰,凇滬抗戰,武漢抗戰,豫中會戰,長衡會戰等等作戰都采用這一落後單一的戰術,當然,有人也可以以當時國民政府國力貧弱,跟不上世界形勢作借口.這可以理解.

在國共內戰之時,國軍依然沒有任何改變,進攻的時候,全線壓上,一點受挫即全線失敗,如74師覆滅的山東重點進攻就是如此

防御的時候依然是全線防御如著名的長江防線.就是一線防御.國民革命軍在1949年都不知道什麼叫做梯次配備,逐層防御?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6-2 22:24:17

種戰術使用了三十余年,怎麼不輸?

反觀共產黨,在一到四次反圍剿的時候使用了運動戰,後來學著使用陣地戰,經過作戰,發現陣地戰不適合共軍,又變回運動戰,到了抗戰的時候,沒有本錢進行運動戰,就變成了游擊戰,日本弱了,快投降了,進行了一些小規模的攻堅戰,到了國共內戰,又大規模的使用運動戰,內戰結束之後,去朝鮮憑借運動戰打了一到四次戰役,後來發現運動戰被美軍摸熟了,最後依托坑道工事進行逐寸爭奪的陣地攻殲戰!

你們可以看看共產黨改變了多少次戰術?就具體戰術而言,共產黨創造了適應運動戰的三人戰鬥小組形式,三人戰鬥小組,這一經典戰法在抗日戰場上產生,在國共內戰中成熟,在朝鮮戰爭爐火純青,在對印自衛反擊戰獲得極大的成功,直到對越南反擊戰依然沒有過時.反觀國軍,兵力少於一個師好像就不會打仗.
還有圍點打援.鑿穿(這是跟日本人學的)
圍點打援就不提了,有關這方面的網上大把,這裡說說黃易先生筆下的鑿穿戰術.
鑿穿,對付線形防御的最好辦法,是誰發明的就不大清楚了,日本人最先在中國戰場上運用是著名的長城抗戰,國軍依托長城一線防御,日本人選了四個點,中央軍的三個,29軍的一個,集中兵力猛攻這四個點,29軍用大刀隊抵住了,但是中央軍的其他三個點沒有頂住,於是長城抗戰失敗!因為手頭資料不是很全,據我所知共產黨在百萬大軍過長江的時候也采用了幾乎同樣的戰術!湯恩伯幾十萬部隊沿長江一線布防,典型的線型防御,共軍選了三個點鑿穿,最終三點突破,湯的幾十萬部隊幾天之內崩潰,最後導致被全殲!這正是戰術呆板的嚴重後果!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九視軍令如兒戲.

亮劍大家都看了,李雲龍去被服廠當廠長就是因為抗令,這是小說,我們提他僅僅是突出令行即止的重要性和嚴重性!

國軍部隊對軍令這個東西好像不大感冒.不拿他當屁.那些援救友軍的軍令簡直就是擦屁股紙,這些也可以理解,畢竟國軍派系林立麼,我們要來說說國軍因為抗令而把自己送進去的經典戰例!

國共內戰之時,國軍山東重點進攻,國軍國防部,打的如意算盤是,以三個兵團六十個旅45萬人采取密集靠攏、穩扎穩打、逐步推進、一打就縮的"新作戰方針",這個如意算盤很厲害的,這是對付運動戰的一種辦法,當年第五次反圍剿的時候,共產黨就吃過這種戰術的虧!,抗戰時候岡村寧次也采用過這種戰術,他叫鐵壁合圍.本質上是一樣的,就是通過一步一步穩扎穩打來遏制對手的機動作戰能力,迫使對手退不可退,剛村失敗的原因是因為他是日本人,沒有地利!而國軍是中國人,他有地利!
因為山東在海邊,國防部的如意算盤就是一步一步的蠶食把共產黨驅趕出山東的山區,迫使共產黨離開適合自己作戰的山區,而在山東平原與國軍作戰,不然就被趕到海裡去.

國軍出發點是對的.戰術也是對的,但是國防部就沒想到兩個人,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和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這兩個人,湯恩伯急於立功受獎,張靈輔對剿共心急火撩.兩人在一起真可謂干材與烈火.
本來三個兵團齊頭並進,像三頭野豬一樣向前拱(這個比喻不是侮辱國軍,你只要想像一下三頭野豬對著你衝過來是什麼情形)
老湯的兵團突然抗令,甩開友軍一個人想吃獨食.其中,第一兵團麾下74師衝的最前面. 結果你也知道了,你張靈輔不是喜歡抗令嗎?其他人也都抗令,就是不救你!

前面也說了,國軍協同不力,國軍相互之間根本不知己,他張靈輔自己都不知道友軍會不會真心去救他(他以為人家真心,人家卻未必)40多萬人啊,在孟良崮外面轉了三天.還是那句話,這是在打仗還是在過家家?



國軍軍事上犯了那麼多錯誤,怎麼不輸?

衡量一支軍隊的戰鬥力,不僅僅看到他的數量,兵員有多少,飛機有多少,火炮有多少,坦克裝甲車有多少,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戰例都證明了,軍隊的技戰術水平,切合實際的戰術運用,上下齊心的軍官隊伍,整支軍隊穩定的心理素質才是贏得戰爭的根本!而在軍隊的軟件方面,國軍差的不是一大截所能形容的!

小說紫川中有一段形容百戰之師的一段話(撤退時軍隊)先行者不亂,殿後者不懼!

俗話說,一次是偶然,兩次是可能,三次麼......國軍在抗戰中一輸再輸,在內戰中一敗再敗,軍事上的錯誤是其必然.

[ 本帖最後由 泰山a 於 2008-6-2 22:25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6-3 06:12:20

原帖由 iakoto 於 2008-6-3 05:44 發表
與其說輸給了中共,還不如說是輸給了蘇聯。


蘇聯?:( 你給國民黨的失敗,找了個虛無的理由:D :D
引言 使用道具
kopen123
伯爵 | 2008-6-3 11:28:09

:hug: :hug: 路過。。好多字。。看不過來。。。
引言 使用道具
wolfjacky
見習騎士 | 2008-6-7 10:26:58

軍事情報上的失敗是最大的.
至於說逃跑誰都有吧了.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6-8 07:22:39

回應 #10 iakoto 的主題

蔣介石為了兒子失去政權?不明白,:(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6-8 21:34:35

回應 #4 iakoto 的主題

兩大關鍵, 日本還有蘇聯!
引言 使用道具
pcfantasy
子爵 | 2008-6-10 23:45:16

蘇聯???
:@ :@ :@ :@ :@

天啊,你們找個好點的理由可以麼?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天王老子 + 30 + 3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6-10 23:47:20

回應 #14 ryosaeba 的主題

你的第二條很好笑! 第一條也不太對, 蘇聯吃了中國多少土地? 看來住在夢幻世界的人是你吧.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6-10 23:48:43

回應 #17 ryosaeba 的主題

蘇聯在廣島原爆隔天入侵我中國東北(滿州國)所作的一切你們的教科書沒說過? 自己多去看看資料吧!
引言 使用道具
pcfantasy
子爵 | 2008-6-10 23:54:27

那個是打擊東北軍,什麼什麼條約不是要求蘇聯出兵的麼?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6-10 23:57:37

回應 #21 pcfantasy 的主題

雅爾達密約, 蘇聯也是靠這點入侵中國東北燒殺擄掠, 把投降的日本關東軍備轉給中共, 並且把日本在中國東北長年辛苦建設的工業設備拆下運回蘇聯.
引言 使用道具
pcfantasy
子爵 | 2008-6-11 00:01:15

回應 #22 天王老子 的主題

那你說,加上這些裝備,國軍就比共軍弱了?

國民黨方面先提出和談,積極搶占地盤,准備軍隊,然後攜中央政府之利,先宣戰,可謂優勢很大啊,最後還是輸了怪誰呢?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6-11 00:05:11

回應 #23 pcfantasy 的主題

按理說, 蘇聯與中國應該是同盟的, 他本來答應中國要等中國軍隊來接收的, 結果背後卻直接把軍火交給中共, 國軍當時在東北只有瀋陽一個據點, 而且只有城市, 雖然國軍儘速向華北東北推進, 可是還是來不及. 你如果認為中共並沒有得到蘇聯的暗助, 那請問為何日本剛投降的時候共軍還是一路戰敗撤入東北? 後來又打了回來呢?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6-11 21:50:18

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的實力差距是很大,但是士氣卻是不一樣的。共軍的士兵都是土改之後的農民,積極性很高,而國民黨的部隊都是抓來的勞工,情緒當然不必說了。國共兩黨的兵力對比在抗戰結束後缺失很懸殊,曾達到了8:1,但是經過兩年半時間,在淮海戰役之後,人民解放軍在兵力人數上第一次超過了國民黨的兵力。
再加上戰略戰術上,指揮上的得當,共軍的勝利成為必然。
引言 使用道具
ESS
騎士 | 2008-6-12 00:54:24

:call: 感謝大大分享和提供文章有什麼頭頭就有什麼樣的手下啊從頭輸到尾啊可憐啊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6-12 14:12:33

回應 #27 ryosaeba 的主題

蘇聯就是渾球! 他跟美國一樣希望有一個分裂的中國. 他以前支援孫中山來牽制滿清也是一樣的道理.
引言 使用道具
魑魅魍魎
大公爵 | 2008-6-15 07:51:48

當時國軍正在實施戰後大裁軍,許多失業的軍人都跳槽至共軍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6-27 10:53:50

原帖由 魑魅魍魎 於 2008-6-15 07:51 發表
當時國軍正在實施戰後大裁軍,許多失業的軍人都跳槽至共軍

你說的不對,抗戰結束後國軍沒有裁軍,還收編一百多萬偽軍擴充到自己軍隊�,準備打內戰。:(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