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6老a
侯爵 | 2008-9-18 17:56:14


美軍越過“三八線”後,繼續向朝鮮北部推進。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



一九五零年十月月二十四日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發表中國外交部長周恩來題為《抗美援朝,保衛和平》的文章。文章起首就指出:“朝鮮反侵略戰爭勝利地開始,大家看到了朝鮮人民的英勇,也看到了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七月半以後,美帝國主義向南撤退,迅速地把軍力集結在朝鮮半島南方大邱地區,意圖引誘朝鮮人民軍向其進攻。年輕的朝鮮人民軍是英勇的,要一直把美國兵趕下海去。……敵人倚仗暫時強大,有意制造陰謀。”文章接下來指出,“美帝國主義在東方實行麥克阿瑟的政策,利用日本的基地,繼承日本軍國主義的衣缽,沿襲著甲午戰爭以來的歷史,走吞並中國必先占領東北,占領東北必先占領朝鮮的老路。不過日本帝國主義是用四十多年的時間逐步進行的,而美帝國主義則要在四五年內來完成。”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已經記事的中國人都知道,當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抗美援朝的時候,心裡懷著對美帝打過三八線吞並朝鮮的義憤,胸中抱著防止美帝打過鴨綠江進犯中國的決心。所謂中國北大門處於被入侵的危機,“唇亡齒寒”的說法,讓整整一代中國好兒女在百年的屈辱中迸發出壯烈的愛國豪情。“打敗美國野心狼”的歌聲,曲調不僅好聽,朗朗上口,而且激越昂揚,充滿了正義感和光芒四射的豪情。

在當時的志願軍士兵心中,美國侵略朝鮮是手段,侵略中國是目的,美國鬼子打入朝鮮,不過是要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中國。後來韓戰以和談宣告結束,但是中國人對這場戰爭的認識絲毫不改:朝鮮戰爭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勝利宣告結束,中國人民通過入朝參戰,阻止了美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新侵略,從而給了美帝國主義一個教訓:站起來的中國人民不是好欺負的。

在美國方面,事情似乎正好引證印證了中國的說法。很久以來美國輿論對韓戰就是一片反省之聲。不過仔細研究,卻發現這些反省並非針對聯合國軍出兵朝鮮反擊侵略,而是集中在美軍在三八線以北對中國軍隊作戰上。那句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拉德利(Bradley)對美國總統杜魯門說的話,至今不僅在中國的韓戰版本中廣為流傳,而且也是美國人反省韓戰的代表性說法。那句著名的話說的是:韓戰中與中國軍隊的開戰是“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

美國有限電視新聞網,CNN的“冷戰”系列電視片在第五集“韓戰,一九四九—一九五三”中,不僅專門指出美軍跨越三八線進入了北朝鮮,同時加了一句在美國的這類文獻片中極為罕見的價值判斷性語言:“麥克阿瑟的戰爭目標,從現在開始顯示出侵略者的熱情。”美國反戰輿論比較一致地認為,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從麥克阿瑟的軍隊進入北韓起,美國從防衛者變成了侵略者。

美國從未反省他們打勝了的戰爭例如太平洋戰爭,例如對日本實施原子彈轟炸。美國對戰爭的反省程度與戰爭的失敗程度成正比。韓戰之外,最明顯的例子是越戰。美國民間輿論似乎頗有“勝者王敗者寇”的傾向。且不追究是什麼因素導致美國總是反省他們認為自己失敗的戰爭,美國對韓戰的反省是否起因於他們的侵華圖謀沒有得逞?

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的國家安全檔案在經過了一定的安全保密時限之後要解密,以便使人民了解情況。然而我在韓戰四十多年之後解密的美國政府有關韓戰的檔案文件中,沒有找到相關的任何記載。

事實上,無論韓戰期間,還是韓戰前,無論美國公開的或秘密的文件,還是各種媒體的報導、各類學者的著述,都沒有任何“入侵中國”的證據。然而卻有無數的歷史資料證實:美國出兵朝鮮,最直接的原因是為了阻止北韓對南韓的進攻和吞並,同時為了防止共產主義世界的擴張。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既然出兵是為了反對入侵南韓,防止共產主義者擴張,美國為什麼在收復南韓之後並沒有停戰,卻進而跨越三八線,把戰爭擴大到北朝鮮領土?這是韓戰研究中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18 17:58:16



“三八線”上某山口。


1950年9月15日,美軍在仁川港登陸。
常勝心理:“仁川登陸”勝利衝昏頭腦

聯合國在金日成發動韓戰的第三天就決定出兵朝鮮,但是由於對金日成部隊的軍事勢力估計不足,美軍中普遍存在著輕敵思想。開赴朝鮮的美軍從上到下,都沒有料到他們將在那裡呆很長時間。美國當年赴朝參戰的陸軍中尉伯西回憶(BUSSEY)說,“我們被告知帶上我們的運動器材,留下其他所有的東西。因為我們也許只離開六個星期,去到戰場上表現一下我們的實力,然後那些韓國佬就會撤回三八線以北,我們就能回家了。”

美軍不僅沒有想到他們從此三年不能回家。由於沉浸在歐洲柏林空運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抗衡的勝利的喜悅中,他們更無法意識到那次出兵,將是冷戰時代美國在亞洲地區一路失敗的開端。

一九五零年六月二十五日韓戰爆發近三個月時間裡,在金日成的軍隊排山倒海的攻擊下,美軍和南韓軍隊一路向南潰敗,一直退到釜山半島。身後就是大海,再退一步,南韓就將從世界版圖上消失了。如果不是一個大膽的軍事行動,美軍將在朝鮮遭受建軍以來最乾淨利落的一次大潰敗。

但是九月十五號,美軍出其不意在朝鮮半島的細腰處仁川登陸,將金日成的北韓人民軍一切兩半,同時切斷了南部北韓軍隊的退路。北韓人民軍的乘勝追擊立即轉為潰敗之勢,第三、第八、第十二陸軍師被全部殲滅。戰局在一天之內急速轉變。

同一天,北韓司令部命令所有外國人(主要是蘇聯人和中國人)以及黨政干部立即撤離他們早已占領的南韓首都漢城。蘇聯專家顧問優先卷席逃走;在漢城議會大廈已經開始做升遷夢的北韓共產黨干部們競相搶奪任何機動車輛上的位置,倉惶逃離漢城。一輛滿載共產黨精英的火車,剛出漢城即遭轟炸,傷亡慘重。北韓軍事指揮中心在突然攻擊中措手不及,一片混亂。他們的情報部門先前料定的是:在仁川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軍事登陸是不可能的。(順便說一句,這就是中國當事的外交部長周恩來在“抗美援朝,保衛和平”一文中所說的所謂美國“意圖引誘朝鮮人民軍向其進攻”,“倚仗暫時的強大,有意制造陰謀“的真實情況。)

在一片歡呼聲中,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找回了先前的信心。

南韓首都漢城收復後,九月二十八日,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在大韓民國政府的議會大廈前的漢城收復交接儀式上做了演說。他的演說意氣風發:“承蒙仁慈的神的眷顧,我們軍隊戰鬥在人類最偉大的希望與感召的旗幟之下,聯合國解放了朝鮮這個以往的首都。這個城市已經從共產主義統治的專制下掙脫,它的人民再一次擁有機會,為了個人的自由與尊嚴,保持自己不變的生活信念……”。

當麥克阿瑟將軍宣布將南朝鮮再度交還南韓總統李承晚時,議會大廈前的南韓軍隊一片狂歡。李承晚在經久不息的歡呼聲中說,“我們贊美您。作為我們民族的拯救者,我們愛戴您”。

李承晚這話應當發自肺腑。從六月二十六日到九月底三個月時間裡,北韓的大規模武裝入侵已經造成南韓十一萬多人死亡,十多萬人受傷,五萬七千人失蹤,三十一萬多個家庭毀滅,二十四萬多個家庭家破人亡。李承晚作為南韓總統不可能不在滿目瘡夷的廢墟上痛心疾首,並在失而復得的國會大廈前感慨萬千,悲喜交集。

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旋即向新聞界宣布:北韓軍隊基本消滅,戰爭即將結束。剩下的事只是結束戰爭,南韓軍隊自己就可以做到。

接下來,李承晚向南韓軍隊發布命令:出兵北朝鮮——無論是否有美國援助。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18 17:59:54


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立即出兵進行武裝干涉。圖為1950年7月,美國步兵第24師一部到達朝鮮大田車站。

美軍入侵朝鮮的同時,還悍然出動第七艦隊入侵我國台灣海峽。圖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登載的美國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的消息。

李承晚,這位朝鮮民族獨立的鼻祖和朝鮮人民心目中抗擊外侮的英雄認為,金日成的北韓已經不堪一擊。他毫不懷疑他即將實現自己朝鮮的最後一個夢想:統一全朝鮮。

談到後來的戰局發展,建立大韓民國政府文件定稿人,美國當時的助理國務卿盧修斯.巴特爾(Lucius Battle)回憶說:“李承晚是一個很難後退的人。一旦他掌權,我們就更難作任何事了。輪不到我們改變南韓政府,而且,很明顯,也沒有任何別的人可以取代這個政府。”

南韓的軍隊喜氣洋洋,首先越過三八線,踏入了北朝鮮的領土。據當年的南韓軍人李在田(LEE JAE JEON)回憶他們進入北朝鮮時的心情時說:“當我們反擊越過三八線時,我們每一個人,士兵和老百姓,都覺得現在我們要統一整個朝鮮了。”

勝利的喜悅是可以傳染的。更何況仁川登陸前的慘敗是美軍勝利收復南韓之後,狂歡與驕傲的催化劑。在一片勝利氣氛中,鬥志高昂的美國軍隊也越過了三八線。

美國國務院蘇聯問題專家喬治·凱南(GEORGE KENNAN)和查爾斯·波倫(CHARLES BOHLEN)曾經敦促不要越過三八線。他們相信,一旦美軍入侵北韓,蘇聯和中國軍隊將介入戰爭。如果這樣,就違背了美國維護亞洲和平的初衷。但是他們的聲音沒有得到重視。原因之一是,仁川登陸的奇跡樹立起了麥克阿瑟將軍在朝鮮戰爭中的絕對權威。當這位將軍試圖以進攻北韓、消滅金日成政權、民主統一朝鮮而再度創造奇跡時,美國政府內部從上到下包括一向對韓戰持反對意見的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拉德利,沒有一個人質疑這位常勝將軍的決定。這是美軍當年注定不能在三八線上恰到好處地收兵的前提。

當年參戰的美軍中尉伯西(BUSSEY)在回憶當時的情況時,仍然抑制不住喜悅的心情,他笑著說:我覺得我們贏得這場戰爭了。他如今雖然有了充份的反省心態,卻仍然一邊笑一邊反省說:“我知道在這一點上我不該笑,但是我必須笑。我當時真的認為我們贏了這場戰爭,而且我覺得這在當時是一種普遍的情緒。我們抱著很高的希望進入了北朝鮮。”

冷戰特征一:沒有外交關系,溝通渠道不暢

美國並沒有忘記自己世界警察的責任,也沒有忘記在亞洲維護區域和平的初衷。中國領土當然不在美國的戰爭視野之內。在跨越三八線打到北朝鮮之前的九月二十七日,麥克阿瑟將軍接到了美國國防部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拉德利的命令。命令中,三八線以北的戰爭目的十分清楚:

“你的軍事目的是消滅北韓武裝力量。為達到這個目的,你被授權指揮軍事行動,包括在朝鮮38緯度線以北的水陸和空中以及地面的軍事行動。”


這項命令同時明確指出:

“這樣的軍事行動,是以沒有蘇聯軍隊或仲共武裝力量進入北朝鮮,北朝鮮境內也沒有對此軍事行動的威脅為條件的。”

命令一再強調:“無論如何,在沒有上述情況的前提下,你的部隊才可以越過三八線”。

美國參與韓戰的目標,從保衛南韓領土主權完整進而擴展到消滅北韓軍事力量,統一朝鮮半島。但是沒有疑問的是,這個計劃是以避免與蘇聯或中國開戰為前提的。但是事實上美國的戰略算盤就像當初完全沒有算計出北韓會突然進功一樣,這次又打錯了。原因十分具體:與共產黨中國的溝通渠道已經堵塞,而且情報分析錯誤。這便是美國跨越三八線,打到北朝鮮的另一個前提。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18 18:00:39


美國空軍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進行轟炸掃射。圖為安東(今丹東)被炸一景。

一九五零年九月十五日美軍仁川登陸,九月二十五日中國人民軍放軍聶榮臻將軍就告訴印度駐華大使,中國將赴朝參戰,雖然這將可能導致中國與美國直接開戰。數日後,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印度駐華大使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令人遺憾的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剛撤離中國不久,中美關系已經正式中斷。兩國從而失去了直接溝通的外交渠道。而當印度大使向美國政府傳遞上述來自中國的信息時,美國國務院官員迪安.腊斯克(DEAN RUSK)居然忽略了印度大使傳遞的這個信息。

但是美國在實施“跨越三八線”這一歷史性的軍事行動的大約前四天,前還有一次機會:聶榮臻通知印度駐華大使的兩天以後,一九五零年的九月二十七日,英國情報部門獲悉中國軍方決定干預朝鮮戰爭的消息,並將消息傳遞給了美國。而且就在同時,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公開聲明:中國將派軍隊赴朝參戰,保衛朝鮮。

但是美國政府部門的強硬樂觀派的決策人不僅再次忽略英國情報部門送來的消息,而且,美國國務卿艾奇遜(ACHESON)和助理國務卿腊斯克認為周恩來的聲明是“虛張聲勢”,是“一種蘇中聯手采取的挽救北朝鮮政權的外交努力”。正是那一天,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拉德利向麥克阿瑟下達了跨越三八線,消滅北韓軍隊的命令。

距離美國真正認識毛澤東政權決定重大決策的機制和原則,還有相當漫長的道路要走。四九年新中國剛誕生,五零年朝鮮半島就發生戰爭,美國當時只顧上檢討國民黨在中國內戰中戰敗的原因,尚未來得及把剛剛進城的共產黨、毛澤東放入他們的外交日程。

冷戰特征二:誤解甚深,情報分析失誤

更令人遺憾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與美國政府首腦持同一立場。一份解密的中央情報局的分析文件針對周恩來聲明是這樣說的:

“忽略周恩來的聲明和軍隊在滿洲裡的運動……沒有令人信服的跡像說明仲共確實有意要在朝鮮訴諸武力干預……從軍事立場出發,最有利的在朝鮮的干預時間已經過去了……。雖然必須考慮到全副武裝的仲共在朝鮮干預的持續可能性,一個對眾所周知的事實的考慮,阻礙蘇聯做出全球化戰爭的決斷,這樣的行動在一九五零年是不可能的。現階段,干預將可能限制在延續對北韓人的隱蔽的援助上。美國高層軍方的共識是,當中國沒有軍事能力單方面干預時,俄國人沒有為世界大戰做好准備。換句話說,蘇聯或共產黨中國將不會在朝鮮進行干預。”

這是兩個世界,兩個體制之間的誤解。在了解對方的政府行為方式上,美國至今遜中國一疇。美國習慣將它的政府決策原則普遍化為一種全球性的人類自我管理的行為方式。至今,雖然他們經常指出專制國家缺乏人權觀念,缺乏民主意識,但實際上美國對中國政府“一黨利益化原則”的決策機制和決策原則基本沒有認識。

此外,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國務卿艾奇遜等人從一開始就沒有把中國這片土地放在眼裡。韓戰爆發前,在世界媒體公開陳述美國在亞洲的安全防御範圍時,艾奇遜居然把中國、台灣給忘掉了。而且韓戰爆發後,面對輿論追究時,他居然連自己當初都說了什麼也記不清了。還要調回頭去查檔案,問助手,才能想清楚為什麼自己遭到輿論的一致譴責。既然如此,他們在仁川登陸一舉得勝的時候,當然也就沒有腦子汲取教訓,於是只能再一次忽略中國。美國政府沒有想到中國與蘇聯的不同:首先,中國沒有像斯大林那樣,在歐洲領教過美國的軍事實力;其次,毛澤東氣吞山河,即便軍事勢力懸殊也不作數,他有的是人。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18 18:01:51


1950年10月1日,朝鮮黨和政府領導人金日成、樸憲永緊急致函毛澤東,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


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准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問題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為什麼一錯再錯?韓戰爆發之前北韓大規模的軍事准備與部署,中央情報局竟然一無所知,尚勉強可當別論;但是韓戰開始後,分明見到中國軍隊在東北境內調動,獲悉了來自外交渠道的信息、盟友英國的情報、甚至中國政府的公開聲明,仍然斬釘截鐵地做出錯誤的分析和結論,這就顯得有些離奇。

一個不為人注意的事實是:韓戰期間中央情報局提供的百分之九十的情報來自麥克阿瑟將軍的指揮部;而麥克阿瑟指揮部提供的情報大部份又來自國民黨政府。因此有推測認為,蔣介石希望抓住機會反攻大陸,而麥克阿瑟這位常勝將軍並未把中國大陸的“農民”軍隊放在眼裡。

果真如此,連美國政府都被裝進去了。不過這樣的分析至今尚存疑點。麥克阿瑟雖然由於韓戰先是威望倍增,然後臭名遠揚,但尚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和蔣介石政府私下沆瀣一氣,圖謀進攻中國。跨越三八線,打到北朝鮮,仍可視為美國的政府行為。

跨越三八線意圖:消滅北韓軍隊,民主統一朝鮮

說到美國打入北朝鮮的意圖,我們應當記得美國政府在仁川登陸之後授予麥克阿瑟全權的命令“消滅北韓武裝力量”的辭句。美國何嘗不想削弱共產主義在亞洲的勢力,以民主體制統一整個朝鮮?既然是金日成挑起的戰爭打將過來,反侵略者為什麼不能打過去?歷史是有自己的記憶的:二戰時,為了反擊德國納粹,盟軍曾經乘勝反擊,不僅收復失地,而且一舉攻進柏林希特勒的老巢,直到徹底消滅“第三帝國”。面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挑釁行為,美軍也曾經全力反擊,太平洋戰爭慘烈無比,但終究打到日本投降,解除軍國主義武裝。接下來的韓戰中,美國政府上下沒有人反對麥克阿瑟乘勝追擊、打過三八線的軍事行動,這在當時不算不正常。二戰時期的戰爭方式延續下來,誰也不認為金日成制造了侵略,仍然可以龜縮回去過平安日子。

問題是北朝鮮後面是新的中國,美國不了解這個國家。

美國中國問題專家林尉(Arther Waldron)在回答美軍當時是否有意進犯中國時說:“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有一個改變。仁川登陸,原來的意圖是要把北韓的軍隊趕回北韓去,恢復原來的狀況,也就是一個分裂的韓國。可是仁川登陸以後,成功了,他們沒有想到會有那麼好的一個結果。北韓的軍隊統統跑了。所以,美國和聯合國就同意,最好是統一韓國。所有的韓國人都希望能夠有一個統一的韓國。現在有一個機會,因為北韓已經沒有了。所以希望統一韓國,建立一個民主自由的韓國。”他說,“這是一個改變,但是,那個時候沒有人想要打中國。”他最後補充說:“如果美國要打中國,就不會在太平洋戰爭結束之後,那麼快就撤兵。”

美國跨越三八線的戰爭目標始終沒有改變。麥克阿瑟將軍不僅在南韓國會大廈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要以消滅北韓軍隊來盡快結束戰鬥,他在率軍打過三八線繼續北進時,還曾經兩次表示要盡快結束戰爭:

一九五零年感恩節的一個半月以前,他在威克島向美國總統保證說,他計劃在感恩節前結束戰鬥;在這個計劃落空以後,他於十一月二十四號感恩節部隊休戰時又宣布:一個月以後,也就是聖誕節前結束戰爭,好讓士兵們回家過節。他總結戰局說:“聯軍在北朝鮮針對新紅軍軍事行動的強力收縮包圍目前接近決戰。……如果成功,將實現這次戰爭的全部目的:恢復和平、統一朝鮮,及時撤出聯合國軍……。”
引言 使用道具
76老a
侯爵 | 2008-9-18 18:02:53

遭遇中國軍隊:驚詫不已,中國人要保護水豐發電站?

美國人沒有入侵中國的計劃,所以不會想到中國軍隊要到別人的土地上來“保家衛國”。於是下面這個中美雙方韓戰前的時間表,和世界上所有的戰爭時間表相比,都顯得南轅北轍:一九五零年九月九日感恩節前的一個半月,麥克阿瑟向美國總統保證在感恩節結束朝鮮戰爭,讓士兵們回家與親人團聚。

十月十九日感恩節前五天,中國第一批入朝參戰的志願軍二十多萬人,開始分批秘密渡過鴨綠江,准備跟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開戰。

十一月二十三日,感恩節,麥克阿瑟在第一次結束戰爭的努力失敗後,仍然沒有悟出戰局的變化,於部隊休戰期間再次宣布,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至此,全世界媒體都等著聯合國軍恢復朝鮮的和平後勝利凱旋。而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時正在大批渡過鴨綠江。

次日,十一月二十五日,中國在北韓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大規模正式開戰。朝鮮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結束戰爭的日期後推三年。

美國人的愚鈍應當載入中美關系歷史史冊:當美國軍人在北朝鮮戰場上迎面撞上了中國軍人時,他們仍然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消息立即傳到美國的日本軍事基地,麥克阿瑟和他的同事們也不相信這是真的。他們不能相信的理由太多了:他們不能相信,沒有大炮坦克等地面重型武器的配合,沒有空中飛機的支援,沒有宣戰,三十萬中國大軍就悄沒聲地過了鴨綠江,開始面對面作戰;他們不能相信剛剛打完二十年仗的疲憊貧窮亟待治理的共產黨新中國,會把自己幾十萬兒女幾乎赤條條送上他國的戰場,去面對武器精良的美國軍事優勢;他們不能相信,自四九年以後,美國不僅失去了這個二戰期間曾經提供慷慨的道義上、物質上援助的盟國,而且已經變成了中國政府心目中的敵人和中國人民眼中野心勃勃的侵略者。

離美國真正認識共產黨新中國的時間還早呢。震驚之余,美國人還是按照自己的邏輯思考這個新的對手的行為方式:

美國國務院在幾經揣測中國出兵的原因之後,竟然不著邊際地得出結論,認為中國人是擔心自己在朝鮮境內“水豐水力發電站”以及鴨綠江沿岸水力發電設施的經濟利益受到影響,不得已才出兵的。美國國務院於是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提出建議,指使麥克阿瑟向中國公開申明,美軍沒有破壞中朝邊境水力發電設施的意圖。

這是中美關系史上的一個至今沒有引出笑聲來的大笑話。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18 20:27:13

美國也自此開始體認當時應該全力支持國府剿滅共產黨.
引言 使用道具
kkk200822
公爵 | 2008-9-18 23:32:42

美国人不可能不轻敌

因为蒋介石跟美国人说共产党是乌合之众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