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112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atsn5932
威爾斯親王 | 2020-12-26 10:16:03

以下為路透中文新聞為您整理的一周(12月21日-25日)中國重要財經新聞:

【財經】

--《綜述》中國中央經濟會議部署2021年八大任務,要求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部署2021年中國經濟工作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週三至週五在北京舉行。 會議確定了2021年經濟工作的八大任務,並要求明年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援力度,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準有效,不急轉彎,把握好政策時度效。

--《焦點》挨罰十天后阿裡巴巴再遭調查,中國吹響互聯網反壟斷執法號角

中國強化反壟斷旗幟鮮明。 繼十天前開出首張罰單,市場監管總局最新對阿裡巴巴涉嫌壟斷展開立案調查,吹響互聯網反壟斷執法號角。 儘管目前尚難判斷阿裡巴巴將會面臨何種處罰,但可以預見的是,明年反壟斷執法將繼續強化,騰訊、美團等平台企業或"在劫難逃"。

--《焦點》中國明年八大任務劍有所指,"不急轉彎"要求下應對宏調大考

相較以往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0年疫情陰霾也讓是次會議備受矚目。 在延續「六穩」、「六保」的底限思維下,會議明確明年積極財政與穩健貨幣政策基調不改,但確保政策有效性連續性的前提下增加了可持續性,表明中國宏觀調控正在逆週期與跨周期之間尋找平衡。

--《焦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大城市病"開藥方,發展租賃市場著墨多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中國十四五發展的重點之一,但"大城市病"不時爆發,已成為當下痛點,今年深圳等熱點城市房價攀升、買彩票式打新,長租公寓"雷聲滾滾",即是例證;而最高決策層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做出回應,首次提出"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並大篇幅聚焦租賃市場發展。

--李克強:未來五年中國經濟以合理速度平穩增長,"累積下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最新表示,要科學確定"十四五"(2021-2025年)發展目標,既鼓舞人心,又留有餘地,形成全社會共識;中國經濟基數已經相當大,未來五年以合理速度平穩增長,"累積下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國常會: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適當延長普惠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明年一季度要繼續落實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在此基礎上適當延長政策期限。

--中國央行2021年料將給信貸增長降溫,但將避免過早收緊政策--消息人士

政策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央行料將在2021年減少對經濟的扶持,並給信貸增長降溫,但由於擔心這可能讓經濟在擺脫疫情泥潭時復甦脫軌,且引發債務違約,央行可能不會在短期內收緊政策。

--中國央行:明年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打擊逃廢債並堅決反壟斷

中國央行稱,明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同時深化債券市場改革,完善債券市場法制,打擊各種逃廢債行為。 此外,支援金融科技依法規範發展,堅決反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分析》既「不急轉彎」又「不大水漫灌」,中國央行牛年如何踏準政策節奏?

中國經濟率先從新冠疫情「黑天鵝」衝擊中復甦,不料年底卻又遭遇信用風險"灰犀牛",這無疑打亂了中國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的步伐;而在中央經濟會議"不急轉彎"的要求下,一直傳遞"不大水漫灌"政策基調的央行,明年如何能在"松""緊"之間做到遊刃有餘看來也非易事。

--中國人大常委會:明年擬修改反壟斷法,加強新技術新領域涉法問題研究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表示,修改反壟斷法將是明年預安排的重點立法工作,並將加強新技術新領域涉及的法律問題的研究工作。

--中國人大:反不正當競爭法配套法規不健全,老問題突出新問題層出不窮

中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徐紹史指出,反不正當競爭法執法檢查報告表明,老問題依然突出,新問題層出不窮。 從檢查情況看,有些法律規定還沒有落實到位,市場混淆、虛假宣傳、商業詆毀等老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新的不正當競爭問題又層出不窮,立法、普法、用法、執法、司法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召開規範社區團購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等六企業參加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強調互聯網平臺企業不得利用數據優勢"殺熟",不得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排除、限制競爭,不得利用技術手段損害競爭秩序,妨礙其他市場主體正常經營。

--中國今年經濟增速料放緩至2%明年回升至7.9%,復甦步伐加快風險猶存--世行

世界銀行發佈中國經濟簡報預測,中國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2%;2021年隨著消費者和企業信心增強以及勞動力市場狀況改善,經濟活動擴大到私人投資和消費,增速將回升至7.9%。

--《分析》中國經濟2021迎來復甦"牛",消費和製造業投資奮蹄追趕 "疫火重生"的中國經濟2021年將繼續復甦,在低基數效應上全年增速料前高后低,下半年逐漸向真實潛在增速回歸。 分析人士普遍預計明年全年增速大概在8-9%左右,今明兩年合併來看估在5-6%之間。

--《分析》鼠年疫情未盡中國宏觀政策不宜早退,期待牛年好"耕田"

儘管新冠疫苗上市在望,但今年的疫情恐怕仍會斷斷續續影響到明年。 率先從疫情深溝中上岸的中國,牛年繼續保持復甦態勢已是共識,基數原因或令2021年的經濟數據亮麗,但日子卻不一定好過,參考此前不設置具體的GDP目標或許是明智之選,繼續保持上年的赤字率水準亦是現實的需要。

--中國人大報告:影響糧食安全潛在風險隱患仍存,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情況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應充裕,市場運行總體平穩;但糧食中長期供求仍呈緊平衡狀態,目前糧食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影響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隱患依然存在。

--中國明年農產品市場有望保持穩定,庫存充裕口糧價格以穩為主--農業部

中國糧食安全是否有保障? 中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唐珂表示,今年中國小麥、稻穀產量均穩中有增,庫存依然處於歷史高位,預計後期口糧總體價格將繼續以穩為主。

--《分析》鼠年活躍的中國樓市牛年更趨穩重,"紅線"懸頂埋首精耕細作

鼠年的新冠疫情,讓原本已進入緩慢下行週期的中國房地產意外火了一把:率先從疫情中恢復,加之較寬鬆貨幣環境助力,樓市量價齊升,房地產投資亦韌性十足,然而下半年決策層祭出"三道紅線"重拳,讓高歌猛進的樓市踩了剎車。

--中國住建部:明年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等機制

時隔兩年,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將房地產列入年度重點任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就明年房地產相關工作做出具體部署,稱要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

--中國社科院:明年商品房價格漲幅降至5%左右,大城市供需矛盾突出

剛結束的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花重筆墨談及房地產市場。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表示,預計在沒有重大政策轉向和外部衝擊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將延續平穩態勢,預計2021年全年商品住房價格同比漲幅降至5%左右;而隨著人口從農村和非都市圈向都市圈城市群轉移,大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突出。

--中國發改委: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運用改革思路等處置企業債務違約問題

中國國家發改委指出,明年要統籌做好發展和安全工作,強化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化解。 深入推進煤電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前瞻性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運用改革思路和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處置企業債務違約問題。

--中國發佈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投資涉及國家安全等重要領域在審查之列

中國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發佈《外商投資安全審查辦法》(安審辦法),將建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工作機制,安全審查範圍包括:投資軍工等關係國防安全的領域,投資關係國家安全的重要農產品、重要能源和資源、重要資訊技術和互聯網產品與服務、重要金融服務等領域,並取得所投資企業的實際控制權。

--中國財長: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推進個稅改革修法

中國財政部長劉昆撰文稱,進一步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適時推進個人所得稅改革修法。 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健全市場化、法治化的債務違約處置機制,堅決防止風險累積形成系統性風險。

--中國審計署: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整改問題金額已達2,118億元

中國審計署公佈,截至10月底,國務院關於2019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指出的問題絕大多數已整改,有關部門單位和地方採取上繳國庫、退還稅費、統籌使用或加快撥付進度、調整投資計劃和賬目等方式,整改問題金額2,118.08億元人民幣,制定完善規章制度2,350項,追責問責705人。

--中國稅委會:明年1月1日起對883項商品實施低於最惠國稅率的進口暫定稅率

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2021年關稅調整方案的通知,明年1月1日起對883項商品實施進口暫定稅率;7月1日起取消九項資訊技術產品進口暫定稅率。 2021年還調整了部分稅則稅目。 調整後稅則稅目總數為8,580個。

--中國海關:毫不放鬆做好口岸疫情防控,重拳打擊涉稅走私

中國海關總署稱,要毫不放鬆做好口岸疫情防控,有效防範境外疫情輸入,重點強化危化品安全監管,繼續保持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洋垃圾走私力度,重拳打擊涉稅走私。

--中國11月國企利潤同比增38.9%,1-11月累計已恢復至去年同期93.9%--財政部

中國財政部周四公佈,11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8.9%,1-11月累計依然下降6.1%,不過降幅較1-10月收窄3.9個百分點。 1-11月累計利潤已恢復至去年同期93.9%。

--《焦點》中國出口實現驚人反彈,然製造業面臨缺工之苦

中國製造業今年的快速復甦表現遠超過預期,以至於許多廠商面對訂單不斷湧入,卻苦於人手短缺難以完成。

--中國海關暫停進口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和西澳大利亞州原木,因檢出有害生物

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發佈通知,因在進口澳大利亞原木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決定暫停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西澳大利亞州原木進口;各海關暫停受理12月22日(含)后啟運的上述原木報關。

--中歐貿易:歐盟對中國產鋼制緊固件和光纖電纜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歐盟已對中國出口商展開兩項調查,以評估鋼螺釘是否以過低的價格在歐盟傾銷,以及光纖電纜是否受益於不公平的補貼。

--《特寫》"電荒":當中國出口商爆單遭遇電煤供給緊張

"從8月底到目前都是爆單的狀態,供不應求,訂單還在排的,都排到明年三、四月份了,"浙江省義烏市一家保溫瓶製造廠的鄧老闆說,"8月底開始每天都加班到(晚上)10點多,(但現在節能緣故)上兩天停一天的狀態。 "

--針對部分省份"限電",中國發改委稱有能力保障能源穩定供應

中國部分省份近期「限電」引發關注,中國發改委秘書長趙辰昕表示,對一些確實存在短期電力供應缺口的地區,指導科學合理的進行調度,確保居民生活用電不受影響,"總的來講,請大家相信,我們保障能源穩定供應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

--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步伐加快,中國能源安全保障面臨新挑戰--國家能源局局長

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當前全球能源低碳轉型步伐加快,能源安全保障方面面臨新的挑戰。

--江蘇蘇州放開戶籍限制租房者亦可落戶,並與省內特大城市積分互認

在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大篇幅聚焦發展租賃市場,並建議逐步租購同權后,經濟大省江蘇的蘇州市發佈意見,進一步推動非戶籍人口在該市落戶,落實租賃房屋常住人口在社區公共戶落戶政策;實施省內特大城市蘇州與南京在積分落戶時,實現居住證年限和社保年限積累互認。

【政治/外交】

--《焦點》美國新增中芯國際和大疆等數十家中國公司進入貿易黑名單

美國新增了數十家中國公司進入其貿易黑名單,其中包括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和中國無人機製造商深圳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任期的最後幾周加大了對中國的壓力。

--美國將中芯國際等列入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將採取必要措施維護中企權益

美國商務部最新將中芯國際等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對此中國商務部回應稱,美國再次動用國家力量打壓中國企業,中國對此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焦點》美國發佈與中俄軍方關聯實體名單,包括中航工業七家下屬企業

美國特朗普政府公佈了一份與中國和俄羅斯軍方有關聯的公司名單,將限制它們購買一系列美國商品和技術。 路透上月率先報導稱,美國商務部起草了一份與中國或俄羅斯軍方有關聯的公司名單,引發中國的譴責。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一直以來美國濫用國家安全名義打壓外國企業,這損害了包括美國人民在內的所有人利益,並敦促美國停止錯誤做法。

--美國將58家中國機構列入軍事關聯實體清單,中國商務部稱將採取必要措施

就美商務部將58家中國機構列入「軍事最終用戶清單」,中國商務部表示,對美國此舉堅決反對,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焦點》美國對更多中國官員實施簽證限制,國土安全部正在審查TCL電子

美國對更多中國官員實施了簽證限制,指控他們侵犯人權,在美國總統特朗普任期最後一個月對中國採取進一步行動。

中國外交部表示,美國以人權、宗教問題為由將簽證政策作為武器,嚴重干涉中國內政,將採取反制措施予以回應。

--美國應該用對話和協商取代"不可接受的"單邊制裁--中國國務委員王毅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表示,美國應該選擇與中國進行對話和協商,而不是針對中國企業實施"不可接受的"單邊制裁。

--中國外交部:暫停中英間往返航班,將密切追蹤情況並視情動態調整管控措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考慮到變異病毒的特殊性及可能產生的影響,經過充分評估,中國暫停中英間的往返航班;中國將密切跟蹤有關情況,並視情動態調整相關管控措施。

--中國與歐盟投資協定磋商停滯,因中國就核能投資提出要求

據德國經濟週刊(Wirtschafts Woche)報導,歐盟與中國就一項投資協定的磋商在最後階段陷入停滯,因為中國對核能提出額外要求。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有關中方提出希望投資歐盟核電站,造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陷入僵局的消息是假新聞,談判目前進展順利。

--特朗普簽《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中國外交部敦促停止將證券監管政治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該立法將阻止一些中資企業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上市。 中國外交部對此表示堅決反對,稱此舉完全是對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的無理政治打壓,敦促停止將證券監管政治化。

--中國外交部:中俄聯合空中巡航是兩國軍方例行合作,不針對第三方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重申,中俄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是兩國軍方的例行合作,不針對第三方,而且中俄戰機遵守國際法,未進入其他國家領空。

--中國南部戰區:美"麥凱恩"號驅逐艦衝闖南沙島礁鄰近海域,對其予以警告驅離

中國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田軍里表示,今日美國「麥凱恩」號驅逐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衝闖南沙島礁鄰近海域,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對其予以警告驅離。

--中國海軍發言人:山東艦航母編隊航經台灣海峽赴南海跨區機動訓練

中國海軍新聞發言人劉文勝表示,中國海軍山東艦航母編隊順利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訓練,"今後我們還將根據訓練需要繼續組織類似行動。 "

--中國東部戰區:美"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台灣海峽,是向台獨勢力"明送秋波"

中國東部戰區新聞發言人張春暉表示,12月18日夜間,美國「馬斯廷」號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中國解放軍東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美艦進行跟蹤監視」。

--魯比奧等美國議員敦促特朗普進一步收緊對中芯國際的限制

美國兩位共和黨重要議員敦促特朗普政府強化上週五公佈的新規則,這些規則旨在防止中國最大的晶元製造商中芯國際獲得先進的美國技術。

--美國國土安全部將對美企業發佈有關中國數據安全性的警告--Axios

據Axios報導,美國國土安全部將向美國企業發出建議,警告它們使用與中國有關聯的公司的通信設備和服務可能帶來的數據安全風險。

--特朗普暗示中國參與了對美國政府機構的網絡攻擊,中國外交部:反對"汙名化"

美國總統特朗普暗示中國參與了此前對美國政府機構的大規模網路攻擊,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堅決反對把網路安全問題政治化、汙名化的做法。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指出,相關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駭客攻擊問題,反而會削弱各國間互信,影響各國在該領域的正常合作"。

--美國禁止從中國進口某些電力系統產品,中國外交部敦促勿將經貿問題政治化

針對美國能源部長禁止提供關鍵國防設施的電力公司從中國進口某些電力系統產品,中國外交部回應稱,堅決反對美國在拿不出任何真憑實據的情況下,以所謂的國家安全為藉口,無端汙衊抹黑中國,公然打壓中國企業。

--WTO證實澳大利亞已就中國對其大麥徵收關稅一事提起正式申訴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其網站上證實,澳大利亞已要求就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關稅一事與中國進行爭端磋商。

--由於中國限制進口,澳洲的煤炭產量可能出現下滑--澳洲政府

澳洲政府表示,如果中國繼續限制對澳洲的煤炭進口,該國煤炭生產商可能不得不開始減產。 政府並預計,澳洲今年煤炭出口量料大幅下降。

--加拿大否決中企收購黃金礦場,中國外交部稱以國家安全為由政治干預是錯誤的

有報導稱,加拿大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否決了中國企業在加拿大北極區收購黃金礦場的方案,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任何將正常商業合作政治化,並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政治干預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中國逮捕兩名加拿大人是在損害其自身利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表示,近兩年前加拿大憑美國的逮捕令逮捕一名中國企業高管后,中國逮捕了兩名加拿大人,這損害了其自身利益,並疏遠了其他國家。

--華為CFO孟晚舟律師稱她的行為與美國並無"真正的聯繫"

根據周五發佈的法庭文件,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的律師團繼續為終止引渡程序展開努力,稱她被控存在的違法行為與美國"並沒有真正的聯繫"。

--中國游泳名將孫楊上訴成功,八年禁賽令發回體育仲裁法庭重審

世界反禁藥機構(WADA)週三傍晚發佈一份聲明表示,中國游泳名將孫楊因使用禁藥而被禁賽八年一案,在孫楊向瑞士一家法院提起上訴后,已發回國際體育仲裁法庭(CAS)。

--中國外交部:中印同意聚焦一線部隊脫離接觸,推動邊境局勢進一步緩和

中國外交部稱,中國和印度舉行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第20次會議,雙方就兩國邊境實控線地區局勢坦誠深入交換意見,一致同意聚焦一線部隊脫離接觸,採取務實措施解決現地問題,推動邊境局勢進一步緩和。

--《獨家新聞》委內瑞拉無視制裁恢復向中國的石油直運,相關油輪被曝

根據路孚特Eikon船隻追蹤數據和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的內部文件,委內瑞拉已恢復向中國直接出口石油,此前一年多以來,美國的制裁使這種貿易轉入地下。

【金融】

--中國發改委開展企業債風險排查,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動化解防風險外溢

2020年末的一波信用風險爆發后,中國監管層也在不斷提升風險防範力度。 國家發改委發佈通知,開展2021年度企業債券本息兌付風險排查和存續期監管有關工作。 對排查后存在償債風險的企業債券,列為重點關注物件,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及時推動化解風險;要防範潛在風險轉化為實際風險,防止風險外溢。

--中國財政部發佈新保險合同準則,擠出保費"水分"抑制險企盲目擴張衝動

中國財政部發佈新保險合同準則,進一步完善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趨同。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新保險合同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確認、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作了較大修改。

--《焦點》中國問題信託公司遭管控,監管緊箍不松行業轉型尚在陣痛期

臨近年末,中國金融監管部門再度發威,四川銀保監局對四川信託四家問題股東實施監管強制措施,並加強對四川信託有效管控。 銀保監會亦順勢稱"將出臺信託公司資金信託業務和資本管理制度"並"加強信託公司股東股權管理",釋放"嚴監管"信號。

--中國首批允許中金和中信建投等五家券商獨立主承銀行間信用債發行--消息

雖然最近有關信用債在中國銀行間市場地位的問題爭論泛起,但更多市場機制完善工作仍在按部就班推進中。 三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日前已批準包括中金公司和中信建投在內的五家券商,可在銀行間市場獨立開展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業務;非銀機構首次有望以獨立主承銷商的身份進入銀行間債券融資市場。

--中國銀保監副主席:堅決打擊逃廢債,支援銀行理財公司提高權益產品比重

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指出,要持續加大對資本市場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懲戒力度,嚴肅查處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資訊誤導等問題,堅決打擊逃廢債,惡意轉移資產等行為。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投資者存在結構不均衡等問題,仍有較大的優化空間;支持銀行理財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

--中國前財長樓繼偉:財政貨幣政策考慮"有序"退出,信用債應全部退出銀行間市場

中國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表示,今年以來,宏觀槓桿率再次提高,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表現;非常時期財政貨幣政策考慮有序退出,但不是立即就退。 銀行間市場應回歸同業拆借市場的本位,信用債應當全部退出。

--中國央行專家:信用債在銀行間債市交易符合發展規律,交易所不宜作主體市場

中國前財長樓繼偉關於信用債應退出銀行間市場的話音剛落,中國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引述央行有關專家稱,銀行間債市實際上是機構投資者的債券市場,信用債在其中發行交易,符合債券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和要求。 而交易所市場以個人投資者為主,與信用債市場的發展要求匹配性較弱,不宜作為信用債主體市場。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加快推進期貨新品種上市,研究推出碳排放權期貨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國將加快推進天然氣、成品油、花生、30年國債期貨期權等品種上市工作,加快商品指數和商品指數期貨期權品種研發和上市,支持相關機構開發更多商品指數基金、商品指數ETF等投資產品。

--中國央行專家:推進金融關鍵基礎設施自主可控,所有資金流動置於監管視野

中國央行參事室主任紀敏最新撰文指出,新雙迴圈格局對維護金融安全提出更高要求,要加快健全自主可控的高品質金融基礎設施,穩步推進金融業關鍵資訊、支付結算、徵信評級等基礎設施自主可控。

--資管過渡期非監管空窗,建議中國監管對老產品規模設置中間目標--央行前副行長

中國央行前副行長吳曉靈表示,資管新規過渡期不應該成為自由放任期,也不意味著監管空窗期,金融機構應該根據自身情況按照過渡期目標分解壓降進度任務;建議監管部門把老產品規模作為整改考核的中間目標,在確保產品規模按進度統一壓降的前提下,把投資端的老資產的處置交給市場主體自行決策。

--山東金融局稱轄內多家交易所違規展業,此前中國證監會對金交所發起"總攻"

中國山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佈風險提示稱,深圳市前海融資租賃金融交易中心等七家交易所未經批準開展的非標業務面向社會公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 此前,中國證監會發文稱,對交易所違規活動和遺留問題風險開展總體戰,這被業內稱為監管對金交所發起"總攻"。

【固定收益】

--中國央行:推動完善債券市場法律體系,對債市違法行為零容忍

中國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要推動完善債券市場法律體系,全面提升債券市場法治水準,對債券市場違法行為零容忍,不斷夯實債券市場信用基礎,助力債券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分析》中國LPR跟隨MLF利率錨八連平,政策不急轉彎仍需小心駕駛

中國12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連八月持平,緊跟MLF利率錨走勢。 分析人士認為,LPR持穩且公開市場14天期逆回購時隔近三個月重啟,在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同時,央行也不忘繼續穩預期,進一步維護年底流動性。

--《焦點》中國國債凈融資超赤字時隔七年再現,明年降檔回正軌無懸念

為應對疫情衝擊,今年中國積極財政政策火力全開,大幅提高預算赤字同時,還額外發行了萬億特別國債。 值得關注的是,在財政收入復甦力度仍有限、支出還需保持力度背景下,2020年國債凈融資量(不含特別國債)已超中央財政預算赤字規模,為時隔七年後再現。

--《焦點》"牛皮市裡找收益":經濟牛背上的中國債券明年仍防踩信用風險雷

隨著疫苗研發進展以及防控得當,新冠疫情對中國的影響在2021年將明顯減弱;偏低基數效應下,明年初經濟增速很可能「牛氣沖天」。。 即使貨幣政策回歸常態途中不會急轉彎,債市前期仍承壓,收益率預計在一季末高位築頂,下半年則可能震蕩下行,全年前高后低。

--上海清算所:明年將促進"玉蘭債"落地,完善多元化債券違約及風險處置機制

上海清算所召開會議,明確2021年工作重點,包括促進"玉蘭債"業務落地,推進衍生品跨境清算互聯互通合作,上線大宗商品清算通業務,以及持續完善多元化債券違約及風險處置機制。

【外匯】

--中國外管局:繼續擴大外匯業務便利化試點範圍,推進金融市場高水準雙向開放

中國國家外管局稱,明年將繼續擴大外匯業務便利化試點範圍,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同時推進高水準資本項目開放,重點推進金融市場高水準雙向開放,完善直接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

--《焦點》牛年資本流入再考驗中國監管層,退出干預后老問題會否有新辦法?

儘管一季度經常帳戶錄得小幅逆差,但肆虐整年的疫情並未改變中國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的格局。 隨著全球經濟復甦,中國經常項下貨物貿易或延續高順差,資本項下證券投資凈流入也有望進一步上升,2021年中國面臨的資本流入壓力料加大,這對監管層是個嚴峻考驗。

--《市場洞察》中國11月遠結簽約規模創近七年新高,凸顯企業看漲人民幣預期

11月中國貿易順差創下紀錄新高,且人民幣實現連六月升值,但當月銀行代客結售匯意願均未見上升,反映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化相對理性。 從遠期結售匯簽約情況看,對人民幣未來繼續升值的預期持續上升;而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率重新歸零后,喪失成本優勢的期權套保需求持續萎縮。

--離岸人民幣:1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佔比創九個月新高,排名重返第五--SWIFT

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最新報告稱,11月人民幣國際支付份額由10月的1.66%大幅上升至2%,創出2月以來新高,同時人民幣國際支付排名上升一位,重回全球第五水準。

【證券/行業】

--中國證監會:避免監管真空,推動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領域風險有序緩釋

中國證監會表示,將加強監管協同和信息共用,避免監管真空;同時,持續推動債券違約、私募基金等重點領域風險有序緩釋。

--中國今年A股IPO募資增八成創10年新高,科創板佔比近五成--報載

2020年雖有新冠疫情衝擊,中國A股IPO(首次公開發行)募資規模仍創出10年來新高。 上海證券報報導,今年A股IPO融資4,599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八成,為2010年以來高點,其中科創板佔比近五成。

--《熱點透視》阿裡巴巴的聖誕襪被習近平塞滿煤塊

阿裡巴巴的耶誕節被政府扮演的掃興討厭鬼毀了。 中國政府對阿裡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後,阿裡巴巴香港上市股票早盤大跌,市值縮水約9%,相當於600億美元。 而央行等金融監管機構也二次約談阿裡巴巴關聯企業螞蟻集團。

--大商所:週二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客戶鐵礦石各月合約單日開倉不得超2,000手

今年升勢強勁的鐵礦石依舊高歌猛進。 大連商品交易所週一晚發佈公告稱,12月22日(週二)交易時起,非期貨公司會員或者客戶在鐵礦石期貨各月份合約上單日開倉量不得超過2,000手。 該單日開倉量是指當日在鐵礦石期貨單個合約上的買開倉數量與賣開倉數量之和。

--大商所:鐵礦石價格波動因基本面及買方議價能力弱,期貨未現資金大規模炒作

近期鐵礦石價格叠創高位,作為最大消費國的中國政策態度持續受到關注。 大連商品交易所表示,中國的鐵礦石期貨價格一直低於國際市場價格及國內現貨市場價格,未現資金大規模進入炒作的情況;基本面變化是今年鐵礦石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同時買方尚未形成合力,議價能力弱。

--中國2020年料進口大豆逾1億噸,創紀錄高位--中糧高管

中國中糧集團的一位管理人士表示,預計中國2020年將進口大豆逾1億噸,創紀錄高位。

--中國2021年第一批原油進口配額年增18%--消息人士

兩名知情消息人士表示,中國已分配2021年給非國營企業的第一批約1.2259億噸原油進口配額,較2020年第一批配額增加18%。

--拼多多未入局! 中國郵儲銀行擬50億全資設立直銷銀行子公司

中國六大國有商業銀行之一的郵儲銀行周一晚間公告稱,擬出資50億元人民幣全資發起設立直銷銀行子公司,註冊資本擬為50億元人民幣。

--京東集團首席合規官出任京東數科CEO,原CEO陳生強被「明升暗降」?

三位直接了解情況的消息人士路透表示,京東集團旗下金融科技平臺--京東數科發佈內部公告稱,原京東數科CEO陳生強將出任京東數科副董事長及京東集團幕僚長,直接向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彙報。

--中芯國際:被美列入實體清單將對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研發等有重大不利影響

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就被美國列入貿易"實體名單"回應稱,經初步評估,該事項對公司短期內運營及財務狀況無重大不利影響,對10nm(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的研發及產能建設有重大不利影響。

--中國大疆稱對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表示失望,目前依然可在美國銷售

在美國宣佈對更多中國實體列入貿易清單后,位列其中的中國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做出回應,在對此表示失望的同時指出,大疆的產品仍然可以在美國正常銷售。

--中國國藥控股稱被美列入實體清單的附屬公司占稅前利潤近4%,正評估影響

中國大型醫藥分銷商--國藥控股表示,日前被美國列入貿易"實體清單"的附屬公司中國科學器材有限公司,去年占公司稅前利潤約3.9%,公司正就該決定對業務和經營的潛在影響進行綜合評估。

--富時羅素將海康威視和中芯國際從其廣受關注的中國指數中剔除

全球指數供應商富時羅素(FTSE Russell)表示,將把海康威視從富時中國A50指數中移除,因美國對這家中國視頻安全公司實施了制裁。

--TCL電子稱董事會主席擬增持最多500萬股以示信心,未收到美國審查通知

中國電視、影音及智慧家居產品製造商TCL電子公佈,董事會主席李東生擬於近日從市場增持不超過500萬股公司股份,以示對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並提升投資者對公司的信心。

--中國康希諾生物招募逾2萬名志願者,參與其新冠疫苗海外三期人體試驗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表示,中國康希諾生物已招募超過20,000名志願者參與其新冠病毒疫苗的海外三期人體試驗。

--土耳其稱中國科興生物CoronaVac新冠疫苗有效性為91.25%或更高

土耳其研究人員表示,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有效性為91.25%,而且根據後期試驗數據,這一比率可能還會上升,土耳其是全球第二個為中國候選疫苗報告實驗結果的國家。

--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50%--聖保羅頁報

據《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 Paulo)報導,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新冠疫苗在後期試驗中的有效率超過50%,該報補充稱,科興已經要求在巴西進行疫苗試驗的布坦坦研究所(Butantan Institute)等待最多15天再公佈全部結果。

--貴州茅臺稱大股東擬將公司4%股份無償劃轉至貴州國資運營公司

中國白酒行業龍頭企業--貴州茅臺周三晚間公告稱,控股股東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擬通過無償劃轉方式,將持有的公司5,024萬股股份(佔總股本的4%)劃轉至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工行擬向債轉股子公司工銀投資增資,總額不超300億元

以資產計中國第一大商業銀行--工商銀行公告稱,該行擬向全資子公司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增資,金額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增資將分次進行。

--義大利電信打算削減華為在5G無線電網路計劃中的供應份額--消息

三位知情人士對路透表示,義大利電信已決定仍將諾基亞列為5G網路建造設備採購計劃的供應商,同時削減華為在其中的份額,因面臨以安全擔憂為理由要求剔除華為的壓力。 (完)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w ... -idCNKBS28Z07T?il=0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O.H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謹祝
各位大大  豐衣足食


繼續邁向好市民達人勳章,懇請鼎力相助,請到下面的網址給個【❤感謝】,非常感激
https://www.jkforum.net/thread-12866692-1-2.html
回覆 使用道具
S.O.H
高級版主 | 2020-12-28 06:08:51

感謝您分享有用資訊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