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11 10:01:45

未來5年 長征將進行百次發射

    央視網消息:今年對於中國航天人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年份,20年前的1990年,中國長征系列火箭走向國際商業發射市場。20年後的今天,中國的航天事業早已今非昔比。記者從中國運載火箭設計研究院了解到,未來5年,長征系列火箭將會完成100次航天發射。從以前的1年發射幾顆衛星到現在的40、50天內就要發射兩顆衛星,中國的運載火箭正在步入高速發展的產業化時代。

視頻鏈接 http://space.tv.cctv.com/video/VIDE1270863073844886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3 14:10:54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3 14:41 編輯

55# ken_1233
你到底想說什麼?
SSB將來不用了,日本引進過美國技術的紀錄就可一筆勾消?笑話!
那麼日本引進過美國Delta-II的紀錄是否也可一筆勾消?
你跟那些打死不承認神舟引進聯盟號技術的中國糞青有什麼不一樣!

就算不用SSB   只算1994年得H2  中國最強火箭也是比不上H2啊
只能用3級火箭  來趕上日本2級火箭  
你竟還說出H2失敗的原因是固態助推火箭   原因要弄清楚啊   不要為反對而反對

人家美國付權利金,跟你日本是否引進美國技術有什麼關係?
用了就用了,你早早承認就算了,何必這麼痛苦呢!

所以美國也是付權利金給俄羅斯 引進channel-wall技術   美國自行生產設計RS68不假
SRB也是同樣道理          兩者都是付權利金  取得許可  進行技術移轉    基準一樣
除了汽車就像獨霸世界的日本照相機  有的專利也是德國的啊    這有什麼好說的
那YF100呢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2 20:33:04

當然,第一段使用SRB-A的日本次期固体火箭也有潛在隱憂

日本Air World雜誌2006年12月號內容︰

簡單翻譯一下中間紅字部份︰
第一段採用SRB-A是最大的問題。SRB-A不是純國產,JAXA隱瞞了使用海外制造商許可證制約品的事實。日美宇宙協定造成SRB-A強大的約束力,次期固体火箭可能有隨時被許可證提供國中止的潛在性。
........
美國人實在太壞了!技術給的不乾脆,太可惡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2 20:18:50

49# ken_1233


SRB是日本自行設計生產   日本僅要付權利金給ATK    美國RS68不也一樣
日本研發固態助推火箭歷史悠久    M-V使用的第一級火箭M-14海面上平均推力可是345噸級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2 01:15

你到底在說什麼?用點腦細胞好嗎!
人家美國付權利金,跟你日本是否引進美國技術有什麼關係?
用了就用了,你早早承認就算了,何必這麼痛苦呢!

引進美國技術製造的SRB-A,是日本自行設計這倒是不假,
但殼体生產技術是拿ATK許可證生產,並不是真的技術轉移給日本
也就是說,美國可隨時掐日本脖子!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2 20:14:10

49# ken_1233

再說SSB改變IVA-XL地方那麼多  
而且也快被三菱重工放棄了
就算照你的意思  把SSB剔除好了  1994年以來的H2  H2A202 的發射能力都勝過中國總比衝最大推力最大的長征2F
更別說到H2A204  H2B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2 01:15 [img]
[/img]

你到底想說什麼?
SSB將來不用了,日本引進過美國技術的紀錄就可一筆勾消?笑話!
那麼日本引進過美國Delta-II的紀錄是否也可一筆勾消?
你跟那些打死不承認神舟引進聯盟號技術的中國糞青有什麼不一樣!

(SSB) Castor IVA-XL的修改怎麼也輪不到日本來做!
Castor IVA-XL是美國ATK的產品,前面ATK白紙黑字的新聞稿我都畫紅線給你看了,
你還要瞎說是日本做的?日本人的臉都快被你丟光了!

技術來源母公司的文件你視若無睹,你一定要看到日文才會高潮是吧?
那我就讓你高潮︰
固体補助①ンЧЬ(SSB) ワцЗУみIVA-XL
ヤфэロズやペ世界最大ソ固体燃料①ンЧЬфみロみ、ATKь⑦Х�ЁЗЪуИ�ヲюみкソワцЗУみIV-XLメ元ズ、H-IIA①ンЧЬズ取ベ付んペギバソхみУンみЗソ改造ビ、信�性向上ソギバズвИюЗ①みЬ部ソ材料�更スジメ行ゲギパソザやペ。
固体補助火箭(SSB) Castor IVA-XL
以世界最大固体燃料火箭製造商,美國ATK發射系統集團的Castor IVA-XL為基礎
為了安裝在H-IIA,發動機殼体進行了改造。�了提高可靠性,噴嘴材料也作出了修改。
........
以上日文資料所說,讓Castor IVA-XL適應H-IIA的修改工程,是ATK自己來,
跟日本一點關係也沒有,我前面貼的截圖紅字部份已清楚說明過了︰
The SSB is an adaptation of the ATK Thiokol Propulsion CASTOR(R) IVA-XL strap-on motor.....
ATK Thiokol Propulsion was awarded a development contract in 1997 to adapt the CASTOR IVA-XL motor to the H-IIA vehicle.....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2 01:15:29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2 17:39 編輯

49# ken_1233


SRB-A殼体成形技術,是使用ATK公司成熟的CASTOR-120發動機技術製造,
殼体材料使用ATK公司專利,TCR�石墨環氧樹脂材料


SRB是日本自行設計生產   日本僅要付權利金給ATK    美國RS68不也一樣
日本研發固態助推火箭歷史悠久    M-V使用的第一級火箭M-14海面上平均推力可是345噸級

再說SSB改變IVA-XL地方那麼多  
而且也快被三菱重工放棄了
就算照你的意思  把SSB剔除好了  1994年以來的H2  H2A202 的發射能力都勝過中國總比衝最大推力最大的長征2F
更別說到H2A204  H2B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2 01:09:57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2 04:13 編輯

51# ken_1233


H2失敗二次的原因  你知道了沒啊
跟你講的天花亂墜一丁點關係也沒有{:1_211:}

以你的邏輯想法   美國主力RS-68你認為它如何   是美俄產物還是美國的

可笑的是中國在1990年代進口RD120來改良成為YF100  那才真正是引進俄國產品山寨板
日本SRB就是有買專利也都是日本獨自創新開發的引擎
跟我上面提到的汽車例子是一樣的

你這邏輯就跟中國鐵道部一樣,引進了日本德國技術國產化成功後
對外宣稱完全自主開發,西門子和川崎重工只能淚流滿面

不能相提並論   差多了
日本買美國公司某項專利要付錢   SRB是日本設計研製的又不像美國火箭      
中國CRH進口數量不少的 日本製的E2 德國ICE3    列車完全相同   而且核心技術還是需要國外{:1_211:}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1 19:03:35

46# ken_1233



所以啊別講些似是而非的事情瞎攪和   反日反過頭不好吧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1 12:10

原本說出日本使用美國技術的事實,叫做反日?筆記!筆記!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1 18:59:05

46# ken_1233



再說美國現在主力液態氫氧火箭RS-68  也引進前蘇聯"一項"技術來打造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1 12:10

這個邏輯更白痴了,LE-X使用美國普惠公司技術的事實
能被RS-68用俄羅斯燒蝕技術否定嗎,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必然關係?
用了就用了嘛,沒感謝普惠就算了,還死皮賴臉不認帳
我看你可以去當中國鐵道部發言人了!哈!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1 18:55:42

46# ken_1233



SRB-A與SSB之類的固推  是日本國產的  這已確定了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1 12:10

我證明的是SRB-A與SSB到底有沒有引進美國技術,
跟國不國產化有什麼關係,別想模糊教焦點

你這邏輯就跟中國鐵道部一樣,引進了日本德國技術國產化成功後
對外宣稱完全自主開發,西門子和川崎重工只能淚流滿面

在這裡,我也看到了淚流滿面的ATK。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1 18:50:19

46# ken_1233




你又沒辦法找出甚至捏造它們是改造美國火箭的證據{:1_211:}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1 12:10

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我在42樓連美國ATK公司新聞稿都找到給你看了,你說沒證據?你不會是文盲吧?
我看你根本就沒勇氣點進去看吧,那我就好心直接截圖給你看吧

ワцЗУみIVA-XL就是Castor IVA-XL︰


已經夠明白了
SRB-A殼体成形技術,是使用ATK公司成熟的CASTOR-120發動機技術製造,
殼体材料使用ATK公司專利,TCR�石墨環氧樹脂材料︰
  

原來美國ATK公司在1997年就開始為日本設計適應H-IIA的Castor IVA-XL了
沒想到當時日本早就為放棄H-II做好了準備,真的很有遠見︰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1 12:10:10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1 12:29 編輯

46# ken_1233


結果號稱日本純國產的H-II火箭,成功率只有71%,慘不忍睹,被迫下馬
由於H-II的失敗,日本開發H-IIA火箭採取部份使用美國技術,果然成功率上升到93%

SRB-A與SSB之類的固推  是日本國產的  這已確定了  
你又沒辦法找出甚至捏造它們是改造美國火箭的證據{:1_211:}
再說美國現在主力液態氫氧火箭RS-68  也引進前蘇聯"一項"技術來打造  

老兄  H2失敗原因在哪裡  分別是LE-5A與LE-7出錯  跟你列出的有出入喔
所以啊別講些似是而非的事情瞎攪和   反日反過頭不好吧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0 23:13:42

哈哈!繼續看你豪洨�唬爛!!我舉出日本引進美國的技術都是事實
你再怎麼反駁都沒用,用了就是用了,紀錄不會從地球上消失,你就別掙扎了....

其實從成功率也可看出美國技術的重要性
大量使用美國Delta-II火箭技術的日本N-I N-II H-I火箭,成功率都是100%
結果號稱日本純國產的H-II火箭,成功率只有71%,慘不忍睹,被迫下馬
由於H-II的失敗,日本開發H-IIA火箭採取部份使用美國技術,果然成功率上升到93%

N-I 1975~1982 發射7次,成功7次,成功率:100%

N-II 1981~1987 發射8次,成功8次,成功率:100%

H-I 1986~1992 發射9次,成功9次,成功率:100%

H-II 1994~1999 發射7次,成功5次,成功率:71%

H-IIA 2001~2009 發射16次,成功15次,成功率:93%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0 22:08:25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0 22:47 編輯

44# ken_1233


你得了吧!居然以為“ATK硫基橡膠”是日本公司,早就看破你手腳了,哈哈!

你不是說我 一年前說ATK是美國公司
我那時也認為是美國進口的(DISCOVERY有說過  但後來不是)   再說看過那麼多國外火箭網站 美國火箭使用固態的清一色都是ATK
我會不知道嗎
  
你那中國人醜陋性格發作啦    別亂栽髒  
我有說過H2火箭之前的日本火箭都是日本國產的嗎   
就是知道SRB-A等是日本國產火箭後   從此我才開始炫耀日本火箭贏中國火箭20年


更好笑得式  美國有固態火箭長得跟SRB-A  SSB一模一樣嗎   或是比衝推力相同的
這樣你也要硬扯在一起     我看妳就別獻醜了
一具火箭引擎先看的是比衝  再來式推力   有相同嗎
中國長征5那個YF-100才算式真正引進RD120來改造的
照你的邏輯  飛機美國發明的  你也說其他國家飛機是美國的好了   火車汽車英國人發明  那其他國家火車汽車都說英國的好了{:1_211:}

IHI也是跟ATK合作耶

LE-X將使用的先進熱等靜壓(HIP)接合技術

那美國目前最強RS-68使用前蘇聯的技術部分要如何講呢  美國不行了?
為何你都要說些奇怪又可笑的話呢
要比較也要基準相同啊   哪有一個用高標 一個用低標在比的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0 22:01:05

43# black69
你得了吧!居然以為“ATK硫基橡膠”是日本公司,早就看破你手腳了,哈哈!
為了避免你繼續出糗,我來補充日本火箭引進了哪些美國技術,
希望你以後別再踩到地雷了︰

˙MB-3-3發動機(使用在N-I、N-II、H-I第一級)
引進美國麥道公司技術,由三菱重工許可證生產。
後來麥道被併購,改由TRW公司提供技術,石川島播磨重工許可證生產。

˙Castor-2固體火箭(使用在N-I、N-II、H-I助推 )
引進美國ATK公司技術,由Nissan許可證生產。

˙LE-3發動機(使用在N-I第二級)
引進美國Rocketdyne公司技術,由三菱重工開發
結果因性能不足,後來N-II改用AJ10-118FJ發動機。

˙AJ10-118FJ發動機(使用在N-II第二級)
此發動機為Delta-II第二級AJ10-118F的升級版,
是美國Aerojet公司專門為日本N-II開發的AJ10-118F日本版。

˙Star-37N/E固体發動機(使用在N-I、N-II第三級)
美國ATK公司提供技術,由Nissan許可證生產。

˙整流罩(使用在N-I、N-II、H-I)
直接引進美國麥道公司的整流罩成品。

˙慣性誘導裝置(使用在N-I、N-II)  
直接使用美國Delta-II火箭的慣性誘導系統。
↑↑↑↑↑↑↑↑↑↑↑↑↑↑↑↑
以上這些是1975年∼1992年,受惠於美國Delta-II火箭技術的日本廠商,
可以說日本液體火箭技術是美國人一手扶持下建立的。
...........

以下這些是現役和未來所使用的美國技術
↓↓↓↓↓↓↓↓↓↓↓↓↓↓↓↓
˙SRB-A(使用在H-IIA、H-IIB助推)
引進美國Thiokol公司(ATK前身)的大型CFRP一體成型技術,
SRB-A殼体用的環氧樹脂材料也由美國ATK公司進口。

˙SSB(使用在H-IIA助推)
H-IIA的小型助推火箭SSB,就是美國ATK公司的Castor-IVA-XL火箭。

˙LE-X發動機
LE-X將使用的先進熱等靜壓(HIP)接合技術,由美國普惠公司提供。
此工藝已在美國RS-68發動機上成功使用。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0 21:36:38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0 21:58 編輯

42# ken_1233

ATK我知道是家美國公司  做了不少固態火箭  DELTA系列也用到過
SRB-A  型號那麼多
那也都是日本設計生產的啊   ATK是跟IHI合作
就像汽車是英國人發明  但到現在日本汽車大廠那麼多家 道理一樣
你會說豐田公司的汽車也是英國車嗎{:1_211:}
美國有哪句固態火箭長得跟日本SRB-A與SSB一樣呢  你從外型  推力乃至比衝來說好了

笑死人了!你自己去年發的帖子都說H-IIA是三菱重工和ATK共同開發的︰
http://www.jkforum.net/viewthrea ... p;extra=&page=1

我以前也認為那是從美國進口的  後來不是啊
至此改口  才說是日本國產啊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0 20:28:05

39# ken_1233


那是誤傳    SRB-A是日本自製的啊  
日本1994年開始的H2以來才是完全自製的  之前有美國技術  我又沒否認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0 16:51

哪裡是誤傳了! SRB-A日文WIKI寫得清楚的很!

如果你不相信WIKI,不廢話!請你直接看ATK公司官網新聞稿︰
http://atk.mediaroom.com/index.php?s=118&item=724

哈哈!連H-IIA的小型固推SSB,也是ATK公司開發的Castor IVA-XL︰
http://www.atk.com/customer_solu ... cs_ss_ulv_h-iia.asp
http://atk.mediaroom.com/index.php?s=118&item=587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日本從來不宣傳H-IIA是“100%”純國產了吧!

哈!

哈哈!!

哈哈哈!!!

笑死人了!你自己去年發的帖子都說H-IIA是三菱重工和ATK共同開發的︰
http://www.jkforum.net/viewthrea ... p;extra=&page=1

你該不會以為“ATK硫基橡膠”是個日本公司吧?哈哈哈哈!!!!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0 16:52:48

38# 陳永六


你去仔細查察LE-7  LE-7A乃至LE-5 SRB-A 的資料好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0 16:51:25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0 20:07 編輯

39# ken_1233


那是誤傳    SRB-A是日本自製的啊  
日本1994年開始的H2以來才是完全自製的  之前有美國技術  我又沒否認

再說你的東方紅四型  
你說賣出10個給外國   我不知道數據對不對
但買的都是尼日與委內瑞拉那種又窮又小的國家    讓我想到破盤再破盤的價格 那衛星會是黑心商品{:3_322:}
去年長征3B幫印尼發射失敗的衛星  是歐洲製的  印尼那種稍為有錢的國家就不買中國貨{:3_303:}

台灣與新加坡則是找上日本製的衛星    更找上歐洲人來發射
還有明年2011年  日本H2A火箭還要幫南韓發射KOMPSAT-3
南韓不是很反日親中嗎   為何接二連三找日本發射衛星

日本ALOS拍攝的中國青海地震照片(下面圖片都可以放大)



PALSAR差分干渉画像(地殼變動圖)

地震後のPALSAR強度画像


地震前後的強度畫像差分抽出
地震前(2010年1月16日)為紅色、地震後(2010年4月18日)為綠色藍色合成畫像


日本ALOS拍攝的冰島火生噴發

火山噴發前後對照圖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10 + 1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0 01:21:16

35# 陳永六


又胡說八道了  日本H2A/B乃至更遠前的H2
使用火箭引擎  SRB-A  LE-7 LE-7A  LE-5B LE-5A全都是日本自力研發的國產貨
至於純粹固態火箭的  日本致力研發的時間更久遠
中國的呢  告訴你  2015年才 ...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0 00:22

又在豪洨,SRB-A的一體成型技術就是美國ATK技術轉移的,還敢說全是日本自力研發

還有,更遠的怎麼只說到H2,為什麼不敢提N-1,N-2和H-1
因為這些都是美國轉移的Delta-II火箭技術上開發的,所以你不敢提是吧??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4-20 01:04:23

28# ken_1233



5次  還真差    中國都幫些第三世界沒錢國家發射   
如你說的台灣為何找上又貴又遠的歐洲壓力安5呢

H2火箭只失敗一次  不是2次  你記錯了

東方紅四號  那種破爛功能要如何跟WINDS比{:3 ...
black69 發表於 2010-4-19 23:43

還嘴硬,來看看H-II的兩次連續失敗︰

˙5�機,1998年2月21日發射COMETS,因第二段LE-5A過早關機,GTO軌道投入失敗,事後衛星變軌補救回來。
如果這都不算發射失敗,那麼我上面列的長征5次發射失敗就要再減掉1次了
因為去年中國長征3B發射PALAPA-D未入軌的狀況和H-II 5�機一模一樣。

˙8�機,1999年11月15日發射MTSat-1,因第一段LE-7發動機破損,推力下降,空中指令自爆。


再來說說,為什麼日本商業發射市場的占有率如此不堪
因為H-IIA在5噸級別的大型衛星發射市場上沒有競爭力,這個市場早就被Ariane吃下。
H-IIA的5噸級別發射價格約為Ariane-5 ECA的兩倍(因為ECA一次能發射兩顆5噸GTO衛星,能分攤成本)
所以中嘩奠信和鼻屎大的國家再哈日,也不會傻到跟錢過不去,找日本發射。
在中小型衛星發射市場上,H-IIA又競爭不過中國和印度,處境相當尷尬。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