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black69
伯爵 | 2010-4-23 18:22:37

本帖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1-10-16 18:46 編輯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5-12 17:43 編輯


中國長征火箭總工程師與記者對話     下面的對話有些數據的引用是錯誤的  有的比較也是不公平的 但是本文可以是不偏 有效且充分的拿來進行中日太空火箭發展的對比,有人說日本火箭領先中國20年  這已是無可爭議了

 受訪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火箭總工程師龍樂豪先生(以下簡稱"龍")

 
  記:運載火箭的水平直接決定著一國的太空控制能力和戰略打擊能力,本次請龍院士談談對日本火箭的看法。
  龍:運載火箭方面,現在美俄還是領先,其后是歐空局,日本應算第二陣營中的領先者,其后是中國。如單項排名,俄羅斯發動機水平是最高的,比如它的高壓補燃液氧煤油發動機水平相當高,氫氧發動機也不錯。但運載火箭的綜合能力方面,美國要強於俄火箭。日本運載火箭的單項技術和美俄差不多,但規模還不及。
    歐空局的“阿麗亞娜” —5起飛重量700多噸,規模比H-2B大。H-2B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是 8噸,低軌道運載能力是16∼17噸(日本發射過最大籌載是HTV的16.5噸 但是 H2B最大LEO可達到19噸)。低軌道速度增量較小,一般7.8千米,秒左右。同步轉移軌道的速度增量要達到10千米/秒左右,因此運載能力要小一些。
    中國的運載火箭里最強的是“長征”-3號乙 (CZ-3B),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是5.5噸,低軌道最大運載能力是12噸的樣子(沒發射過,中國發射過最大籌載是神舟太空船 約7.6噸  長征3B無法發射7噸多的太空船到LEO上  這是因為多了第三級火箭重量影響到第二級引擎起飛推力),所以日本的比我們強(用中國3級火箭去比日本2級火箭  不公平 如果日本也有三級火箭會贏更多  因為有更好引擎 )
    俄羅斯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就是八噸多,因為它地理緯度高,吃虧了。如果俄羅斯火箭拿到同樣緯度發射,也能有十噸多的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美國火箭的這個數值已達到11∼12噸左右, “阿麗亞娜”-5已達到12噸。這是因為“阿麗亞娜”-5是在圭亞那發射,北緯4°,占了些便宜。美國佛羅里達緯度在28°左右,與西昌差不多。“長征”-5同步轉移軌道運載力將達14噸左右(記者問得是中日比較  龍樂豪說到俄羅斯緯度高對發射能力有不利影響,但是日本緯度也算高了吧)
  
  記:這是否算入了文昌的緯度?
  龍:文昌的緯度接近20°,占的便宜不太。而且文昌緯度最低海拔也低了,這也要吃虧。火箭在發射開始階段如果能減少兩千米上升距離還是能省點勁。西昌海拔1800米,比文昌高很多。
  
  記:日本的火箭比中國的優勢在哪?
  龍:H-2B的規模比“長征”系列大。“長征”系列起飛重量最大的為570多噸(應該是471噸),是載人的長-2F。但運載能力最大的是    長3B。長-2F為什麽起飛重量大?因為它的芯級一、二級燃料都是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密度大,每立方米約700∼800千克。而長3B的芯級二級以上都是液氫液氧,密度很小,每立方米只有70千克左右,所以起飛重量只有540噸左右。長一3B高軌道運載力是5.5噸,低軌道12噸,長2-F低軌道運載能力是8噸左右,跟日本人的16噸比還是小了(LEO是19噸不是16噸)
    日本的傳統是芯級液氫液氧加固體助推,我們的傳統是助推和芯一級都采用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應用后,運載火箭上就不用這種燃料了。衛星上可能還用,但量不大。四氧化二氨,偏二甲肼在生產時有毒。如果發射時出事,未經充分燃燒也會汙染環境。
    我們下一步也要搞固體助推器,因為固體火箭相應簡單些。當初我們沒搞固體助推,當時我們這方面技術能力差一點,而液體技術的條件要相對具備一些。日本搞固體主要是為轉化成導彈。
    日本H-2B火箭直徑達到5.2米,而“長征”系列只有3.35米。從3米多擴大到5米多是很大的技術差距,需要全新的工藝、裝備。制造5米直徑儲箱的工作母機、廠房都要重來。日本固體助推器水平也比我們強,我們的沒這麼大。固體火箭擴大后會遇到裝藥、粘結工藝、燃燒穩定性、殼體制造等問題。
  
         記:固體火箭的殼體與液體火箭有何區別?
     龍:液體火箭的殼體都較薄。如果箱子做得很笨重,運載能力就小。固體裝藥密度很大,體積很小,殼體很硬,過去是鋼的,現在用玻璃鋼、碳纖維等。液體火箭的殼體一般用鋁合金,沒有用鋼的。液體會晃動,橫向載荷比固體火箭要大,所以殼體用復合材料比較少。固體火箭裝藥都上百噸,用鋁合金做殼體強度不夠。
  
         記:日本H-2系列的助推器布置方案繁多,還有不對稱布置的。
     龍:這是推力組合計算的結果。助推器越少越好,多了增加故障幾率。我國固體火箭用於導彈的水平也不低,但比較小。其實日本固體火箭水平仍算低的,美國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的推力達上千噸。
  
        記:它推力大是因為它體積大。
    龍:但這種大體積別國做不了。美國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分4∼5節,是一次點火,每節之間燃燒傳遞技術要求很高。
  
         記:助推器和芯級是否同步點火?
     龍:多數是同時點火。有個別情況是助推器先點,等火箭升到一定高度芯級再點。起飛推力不是越大越好。對於載人火箭,起飛過載值都要小於5g。對於無人火箭,推力太大軸向載荷就大,芯級內較薄的加強筋箱體就容易被破壞。
  
         記:H-2的助推器與“阿麗亞娜”-5的類似,采用2個較細長的助推器。而H-2 A和、H-2B都與“長征”系列類似,采用眾多矮小的助推器。
  龍:助推器與芯級的連接處一般要在芯級的箱間段,因為這段強度較強,而箱壁一般只有一點幾毫米,無法受力。所以助推器的連接處透露出箱間段位置,助推器的高度實際上決定於火箭的總體設計。芯級箱間段如果處於較高位置。助推器就要做得細高。如果將直徑從2.25米減到1.8米,我們國家也沒有現成的1.8米直徑箱段的工裝模具。
  
  記:H-2B的芯級第三級明顯變細(是第二級火箭  H2B是二級火箭  不知為何在他們口中變成三級火箭),是什麽原因?
  龍:“長征”火箭也有這種設計。芯級第三級我們也叫做末級或頂級,它的重量與有效載荷是一比一的關系。也就是說這一段結構重量如果增加1千克,有效載荷就得減少1千克。所以要把芯級第三級做得細一些,這樣死重就小一些,相對,有效載荷就大些。而下面的芯級一、二級如果也變細,燃料就不夠了。而且,芯級二級的結構重量如果增加100千克,可能相當於有效載荷減小十幾千克,芯級一級的這方面影響更小一些,只有芯級三級與有效載荷是一比一的關系,它減重對有效載荷貢獻最大。至於其它型號未將芯級三級變細,是因為它們的運載能力夠了,不需要那麽大,H-2B是5米多直徑,結構重量太大。所以規模大的火箭常用這種設計。(亂講一通  日本H2B也有打算把第二集加粗到5.2公尺
只要需要更大發射能力  例如發射全加壓艙型的20幾噸的HTV  就有需要用到)
    有時想把芯級末段直徑做小也不行。當載荷物的體積已經很大時,如果再減小芯級三級的直徑,就會形成大腦袋細脖子的狀況。那樣在變細脖子處會產生渦流,壓力脈動會產生附加載荷。載荷一大,結構又要加強,就會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要有恰當比例,設計上有個選擇。
  
  記:日本火箭的發動機水平如何?
  龍:氫氧發動機水平比我們高,它當初是買美國的。即使和我們用同樣的液氫液氧燃料,它的推力和比推力也要比我們更大。我們的氫氧發動機應該說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但綜合性能比日本差。日本氫氧發動機的比推力在450秒左右,我們的在440秒左右(這是指第二級以上)。差一秒,運載能力可能就差了一百千克。再如同樣一個5米直徑的儲箱,它做得可能就輕,就精細。每處細節差一點,它打同樣的軌道,運載力就比我們多一些。衡量火箭水平的一個最綜合指標是有效載荷系數,就是送到預定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與起飛重量之比。 H-2有效載荷系數曾世界第一,但當時太追求單項性能,不可靠。現在日、美的火箭不大追求有效載荷系數,工程要實用化要可靠要廉價要占領市場,水平都差不多,不太在乎運載能力高一點低一點。對客戶來講,有效載荷系數不是主要參照值。
  
         記:保溫材料上,中日是否有差距?
  龍:保溫材料與發動機無關,屬於火箭總體范疇。這方面我們與美、歐水平相當,日本是跟隨美國的路子。這層保溫材料約幾十毫米,是噴塗的。這種發泡材料噴塗后會漲起來,因此要再加工,把多余部分打平,外面再加上加固與密封層。歐洲“阿麗亞娜”火箭保溫層不是這種方式。
    日本主要在總體規模、發動機、材料、工藝等方面超過我們。電氣系統、控制系統方面我們進步很快,我認為不比它差。
  
         記:臨軌技術中日對比怎麽樣?
  龍:精度控制都差不多。從需求講,運載火箭不一定精度特別高。衛星發射上去后,和地面跟蹤測量系統是個大回路,入軌精度差一點可以通過這個回路修正。我國入軌精度世界一流。而其它國家的運載火箭要比它們自己的戰略導彈控制精度低一些。現在沒必要再用入軌精度來衡量一國的火箭水平。日本的跟蹤測控技術也不差,而且它如果需要在國外進行地面跟蹤測控,可以采用國際大合作。而別人對跟我們合作有顧慮。
    日本的探月水平也比我們高,上世紀90年代時就接近過月球(是1990年升空探月)。那時它的運載火箭能力其實不如我們。這次的“月亮女神”甩了三顆星上去,構思比較巧妙。至於戰略導彈能力,日本一旦搞起來,我估計不要太多時間。經驗上日本可能不如我們,但單項技術一旦突破,形成工業化的能力要比我們快(探月工程是歐陽自遠院是負責的  與龍樂豪無關 所以他說得可輕鬆了)

順便看看日本在1996年使用J-1火箭發射HYFLEX極超音速飛行試驗機  重量1噸多   跟美國的X37B有點像但是較小
它成功重返大氣層內  但是回收失敗掉入海溝內



還要今年下半年發射的日本準天頂衛星   類似美國GPS的定位衛星   下圖可見它有多巨大  壽命10年以上  有4.1噸喔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8 + 8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1-10-16 16:57:36

讓這一篇浮上水面
該文有錯誤  我幫他改正   中國這國家聯工程師科學家也會說謊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26 22:08:13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27 02:27 編輯

65# tianmoxiangfu


以2008年資料   4公尺直徑的LEX火箭
不管在真空還是海面上
2具LEX  燃燒194秒   約有129噸液態氫氧   助推火箭總重為149噸   


不過  我認為5.2公尺直徑的  燃料量不會只有170噸(H2B就已是175噸了)   
3具LEX推力就360噸   引擎重量跟RS68相同   但RS68海面推力是300噸級   RS68燃料量確有200噸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4 + 4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6 17:14:04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8 23:25 編輯

64# black69


...有這麼強悍???LEO有36噸?用9台LE-X成本很可觀那,除非LE-X可以重復使用。
好像氫氧機還沒有復用的先例,不過助推器工作不到200秒,如果是一次性就太浪費了,
屆時LE-X真的可以復用的話就太變態了,大日本肯定有這個打算,但可能性太低
GX就是很好的榜樣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3 + 3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25 17:57:24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26 00:29 編輯

62# ken_1233


如果是用LE-X的  火箭重量與燃料重都會高一些
例如4公尺助推段  總重為149噸   燃料重為129噸
所以然燒時間不會是那個數字     公布的LE-X助推火箭(4公尺)燃燒時間是194秒
如果第一級火箭是用LE-7A  那比衝是440秒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4 + 4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25 17:11:34

61# tianmoxiangfu


LE-X成本   在整個研發設計過程有被很重視的考量到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3 + 3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24 21:10:12

54# ken_1233

還有使用LE-X的構想   下圖介紹的是使用4具直徑4公尺助推火箭(共8具LE-X)
第一級火箭使用的LE-X應該只有一個也是4公尺的火箭  不過太空船可能不是這樣才對

black69 發表於 2010-6-22 23:49


依照你貼的圖來看,若以現成的H-IIA來改,主級用1具LE-X
我用以下網站試算了一下,LEO居然高達31噸!
http://rocket.tank.jp/deltav/
(ΔV我是輸入9600應該夠了,燃燒時間不必輸入,它自己會算)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7 + 7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7  金幣 + 7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4 10:55:05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8 23:23 編輯

60# black69


。。樓主啊,一個助推器用2台LE-X,有多少燃料啊,直徑有4米,那長度多少呢
拜托搞點詳細的數據資料嘛,大日本為了壓縮助推器的工作時間不惜2台LE-X共用
看樣子大日本很喜歡燒錢の
另外ken_1233 說的H-2B准備用LRB作為助推器升級方案,不知道具體用什麼發動機
勞煩樓主查詢一下後將燃料量,發動機數目,直徑以及長度等數據報上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4 + 4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4  金幣 + 4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22 23:49:52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23 00:23 編輯

54# ken_1233



你貼的照片是擷取自NHK的影片  那影片我觀看過
那節目式介紹HTV的  你貼圖的地方是說到日本開發中的次世代太空船(HTV後繼機)
日本有人太空船發射火箭實驗從H2A202  204 到 H2B 與 H2B改  都有   不過該太空船可能會有15噸  
真的能發射的至少要H2B以上才夠看
31dab7ce88c8.jpg
使用H2B的
scn0908040734000-p1.jpg

還有使用LE-X的構想   下圖介紹的是使用4具直徑4公尺助推火箭(共8具LE-X)
第一級火箭使用的LE-X應該只有一個也是4公尺的火箭  不過太空船可能不是這樣才對   
018l.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9 + 9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9  金幣 + 9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2 00:19:03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2 22:37 編輯

58# black69


來,樓主問你個正事,一具LE-7A(包括100噸燃料)和SRB-A(65噸燃料)的成本是多少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3 + 3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20 16:39:58

55# tianmoxiangfu


阁下不妨把H-2A202和204的运载系数对比一下,再把长5那3种构型的系数也比较一下,长5是典型的助推器越多运载系数越大,H-2A正相反,这明摆就是YF-100和SRB-A的差距,H-2A204和长5+4个YF-100GTO差不多,那是芯级和上面级在比冲和空重的优势,说起来,H-2A,H-2B的一二级载体都很好,主要就是搭了个SRB-A这个废材。。


長征5那的YF100都是25公尺的助推火箭   SRB-A才15公尺長而已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3 + 3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0 03:01:45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1 18:22 編輯

51# ns12119824



。。呵呵,這位大哥很好很強大,樓主還是來好好解釋一下吧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0 02:56:53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1 18:22 編輯

54# ken_1233

。。。靠,這狗樣的圖又廢了,閣下可否說詳細些,具體怎麼改進,不會又是LE-7A吧
那要搞多大的體積呢,大日本真的准備蠻干?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20 02:52:52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21 18:21 編輯

50# black69

。。喲黑,這狗樣的SRB-A居然有260的海衝,好像燃氣循環的煤油機也只有265,太離譜了
但是,還是爛,閣下不妨把H-2A202和204的運載系數對比一下,再把長5那3種構型的系數也比較一下,長5是典型的助推器越多運載系數越大,H-2A正相反,這明擺就是YF-100和SRB-A的差距,H-2A204和長5+4個YF-100GTO差不多,那是芯級和上面級在比衝和空重的優勢,說起來,H-2A,H-2B的一二級載體都很好,主要就是搭了個SRB-A這個廢材。。
長5+8個YF-100GTO 有14噸,即便是H-2B+8個SRB-A也達不到哦,要知道LE-7A和LE-5B在性能上遠勝YF-77和YF-75,結果組合成整體卻不如長5,不覺得很悲劇嗎?至於你說的什麼增加燃料量。。。YF-100可是有過600秒的額定狀態的燃燒試驗。。現在的62噸不過是150秒的消耗量罷了,增加燃料更不是問題,只是不知道SRB-A可有150秒以上的燃燒試驗??
YF-77比衝438秒是樣機問世以前估計的,樣機實測數據是426.。。名副其實的爛貨
YF-100的數據也是實測的,至於空重是否保留,那我就不知道了,說不定還會更少呢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20 00:27:24

41# ken_1233

日本網站上有在討論使用6具SRB-A在H2B上的 
H2A204圖片  你該不會把H2B與H2A204搞混了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4 14:14


你說的討論我也看過,但只是一般網友的討論,沒有官方消息

以H-IIB的5.2米直徑來看,要拆了分離支架後才有可能安裝6具SRB-A
但是,這分離支架是拆不得的,因為SRB-A上半段是直接安裝在液氫燃料箱上
如果只是安裝小固推SSB則影響不大,但SRB-A直徑太大了
經過氣動分析發現,若直接安裝在液氫燃料箱上會造成燃料箱過大的荷重

為了分散SRB-A對液氫燃料箱過於集中的荷重
MHI的解決方法是每具SRB-A通過兩根推力支架將推力導向火箭尾段
這個推力支架也就順便充當了分離支架
另外,偏航方向(左右方向回轉)和傾伏向(上下方向回轉)的荷重
則分別通過偏航支架(yaw brace)和引腳間距(pin pitch)來導向火箭尾段
所以H-IIB安裝6具SRB-A就不用想了

而從官方流出的消息來看,H-IIB助推升級方案可能採用LRB: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9 23:55:53

40# ken_1233

竟然跟我扯一些特許生產專利的問題  (對於專利法問題你也是什麼都不懂啦)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4 14:56

SRB-A殼体採許可證生產是日文WIKI和日文軍事雜誌說的,我只是照實翻譯
當時我也很驚訝,因為採許可證生產確實有制約性,為什麼日本會接受?

我之前看過日文報導是說美方為了壓制日本可能的導彈發展,逼日本接受的
(新聞來源忘了儲存,以後找到再補上詳細內容)

而為什麼日本還真的接受了,其實大不了自己研發就好了
我猜可能是為了趕時間,因為H-IIA必須盡快取代H-II,所以SRB-A開發期只有4年
如果從頭自己開發殼体的話,成本又會大幅增加,時間也會趕不上
而且當時日本確實也沒有開發大殼体的經驗,所以就不得不接受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5 + 5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_1233
勳爵士 | 2010-6-19 23:51:04

40# ken_1233



你真是典型低能兼智障
RS68也改變不了美國使用俄羅斯技術的事實啊
black69 發表於 2010-6-14 14:56

我承認是我先進來挑釁的,前面我也罵得很難聽,所以就讓你罵這一次,算是扯平吧!
不瞞你說,其實我也是日本火箭迷,所以要我在這掀日本火箭的底,我也是挺掙扎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我會這麼無聊,一直專門攻擊日本引進美國技術這件事上?

原因很簡單,在我來本論壇之前,你是從來不提日本火箭有引進美國技術的事實
我相信以你對日本火箭的了解是不可能不知道的,當然你有不說的權力
但是,當有其他網友指出,日本的火箭技術當中,有不少轉移自美國公司
你第一時間並沒有承認,反而是指責人家胡說八道
後來我才跳出來拿出ATK的資料,證明SRB-A確實引進美國技術,SSB還是純美國貨
沒想到證據當前,你還罵說是我捏造的,你該不會忘記這件事了吧?

我就是衝你說我捏造證據這句話,才會決定跟你玩到底,故意來亂~~呵呵
好啦,雖然你不甘心,但到底還是承認了SRB-A確實引進美國技術
這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也沒必要再唱反調了,現在就此收手

本來嘛,現今火箭技術已經很少有所謂100%完全自主開發的
多少都會引進些國外技術,也不只SRB-A這樣,有太多例子了可說了
比如:RS-68有俄羅斯技術,J-2X有瑞典技術,DELTA-IV有日本技術
神舟和YF-100有俄羅斯技術,RL-60有日本技術也有瑞典技術,H-IIA有德國技術
HTV和ATV有德國技術,Cygnus有日本技術,Vulcain有法國瑞典義大利技術...
所以引進他國技術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根本無可指責,你總算明白了吧

好了,接下來我會好好地討論,不故意來亂了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8 + 8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8  金幣 + 8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ns12119824
王爵 | 2010-6-19 09:59:52

腦殘唷!
還等你說唷!
日本三菱重工前身是做啥ㄉ?
你知道ㄇ?
有沒有常識阿!
沒常識就要多看電視阿!
有沒有知識阿?
沒知識就要多看書阿!
三菱重工前身就是大戰時期在作軍武ㄉ
大家想想日本早在多久之前就在做武器阿!
你不是在說廢話嗎?
日本不是領先中國甚多
而是中國輸太多太多嚕!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6-18 13:25:46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6-18 13:52 編輯

47# tianmoxiangfu


http://www.b14643.de/Spacerockets_1/Japan/H-IIA/Description/Frame.htm
那個SRB-A long  

還有長征5-540使用4個YF100來助推  GTO發射能力才跟H2A204一樣而已
但你別忘了  長征5-504第一級火箭是5公尺的液態氫氧火箭  助推火箭的長度也很長是25公尺
H2A204  第一級火箭才4公尺而已  SRB-A才15公尺長{:1_211:}

SRB-A式固態火箭  比衝比液態火箭低是很正常的(不然你可以去找出比衝比SRB-A高的固態火箭)
我已教你如何算出海面上比衝261秒  所以H2A204就已經很強了
SRB-A的海面平均推力是YF100的1。4倍   SRB-A若是再提升燃料量來提高總推力可輕鬆勝過YF100
只是沒有必要罷了  


再說中國YF100都還沒發射過  至少要4年以後才發射
一開始公布數據讓人無法相信啊  例如YF77一開始說438秒比衝   後來縮小為428秒 
YF100助推火箭說空重是7噸  也要有所保留   不然龍樂豪先生怎麼會說中國工業落後  要2015年以後長征5才能發射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tianmoxiangfu
見習騎士 | 2010-6-17 09:11:44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6-17 18:30 編輯

46# black69



哎。。樓主啊,人家的意思說的再明白不過了,只能說你老的邏輯思維真的很強悍。。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3 + 3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  金幣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