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4 天前

211.jpg

藍鯊(blue shark)可能並非如其名那般單純。香港城市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海洋掠食者皮膚中的奈米結構,不僅使其呈現標誌性的藍色,更可能賦予其如變色龍般的顏色變換能力。

動物的顏色主要透過兩種方式產生:一是利用色素細胞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二是利用微觀結構散射光線,如孔雀的羽毛。而能在環境中主動調整顏色,則更為罕見。

研究團隊利用光學與電子顯微鏡等技術,檢視了藍鯊皮膚上如牙齒般的鱗片,即「真皮齒」(dermal denticles)。他們在其內部的髓腔中,發現了兩種關鍵的奈米結構:能反射藍光的鳥嘌呤(guanine)晶體,以及能吸收其他顏色光線的黑色素(melanin)微粒。分子生物學家卡姆斯卡(Viktoriia Kamska)形容,這就像將裝滿鏡子的袋子和裝滿黑色吸收劑的袋子緊密地放在一起協同工作。

團隊進一步發現,這些結構的功能不僅是為了呈現藍色。鳥嘌呤晶體層之間的狹窄間距使其反射藍光,但模擬結果顯示,若這些間距變寬,鯊魚皮膚就可能轉變為綠色或黃色。變色龍正是透過類似的原理,調整體內鳥嘌呤晶體的排列來變換顏色。

科學家推測,這種能力能極大地增強藍鯊的偽裝效果。例如,當牠們下潛至更深的水域時,更大的水壓可能會將晶體層推得更近,使其膚色變暗以融入周遭環境。

211.jpg

目前,這些效果僅在模擬中被證實。研究團隊計畫在野生鯊魚的自然環境中,進一步研究此機制的實際運作情況,以更深入地理解大自然在奈米尺度上創造顏色的驚人工程。此研究已於比利時的實驗生物學學會年會上發表。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3 天前

att007 發表於 2025-7-24 23:02
所以生物為了生存就得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生物

這和變色龍的機制一樣,只是鯊魚是海洋的頂級殺手,不知為何還需要變色。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4 天前

所以生物為了生存就得適應環境,而不是環境適應生物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