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25-10-4 08:14:48

211.jpg

一顆距離地球620光年、名為Cha 1107-7626的流浪「嬰兒」行星,正在經歷一場創紀錄的「暴食」帶來的體重「暴增」,其驚人的吸積速度讓科學家既震驚又困惑。

這顆位於蝘蜓座(Chamaeleon)的行星,質量約為木星的5到10倍,但它並不像太陽系中的行星那樣繞恆星運行,而是獨自在太空中自由漂浮,因此被稱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

這項研究發表在《天文物理學雜誌快報》上,並由歐洲南方天文台(ESO)等機構發布。研究指出,這顆流浪行星在長達數月的時間裡,每秒鐘吞噬高達60億噸的氣體和塵埃。其吸積率(物質不斷吸入維持生長的過程)在幾週內激增將近8倍,在8月達到頂峰並持續數月。

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天文現象。首席研究員、意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學家維克托‧阿爾門德羅斯-阿巴德(Víctor Almendros-Abad)博士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在行星質量天體中記錄到的最強吸積事件。這證明在太空中自由漂浮的行星質量天體,也可能擁有令人矚目的天文現象。」

研究人員證實,該行星的磁場在引導氣體和塵埃落入行星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這種強大的磁場驅動機制,此前只在年輕恆星上觀察到。

由於行星的生長模式與恆星極為相似,科學家們感到困惑,這是否意味著這類行星的誕生方式與傳統模型所描述的「圍繞恆星形成」過程完全不同。

同時,在吸積爆發期間,科學家首次在行星周圍的圓盤中檢測到水蒸氣,但在爆發前卻不存在,這證明吸積過程能夠極大改變圓盤的化學環境。

此外,對檔案資料的追溯發現,該行星在2016年也曾發生過類似爆發,暗示這種快速的質量吸積事件可能具有周期性。

研究合[ascii]著[/ascii]者、聖安德魯斯大學的天文學家亞歷山大‧朔爾茨(Alexander Scholz)博士指出,雖然這次爆發速度驚人,但這顆行星的生長可能已接近尾聲。他表示,「當我們能觀察到它們時,它們已經接近成品。真正強勁的生長爆發會發生在更早的時候。」

這項發現模糊了行星與恆星之間的傳統界線,促使科學家重新思考這些孤立天體在宇宙中的演化模式。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25-10-5 09:07:05

att007 發表於 2025-10-4 23:37
「流浪行星」每秒增重60億噸,萬一哪顆星球被它撞上,會不會一起毀滅?
雖然天文學家表示這顆行星的生長可 ...

如果是撞到地球那當然就毀滅了,但是我們的太陽質量10的30次方公斤,撞到恆星不痛不癢。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25-10-4 23:37:27

「流浪行星」每秒增重60億噸,萬一哪顆星球被它撞上,會不會一起毀滅?
雖然天文學家表示這顆行星的生長可能已接近尾聲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