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汽車報馬仔
威爾斯親王 | 2012-4-17 11:36:07

美國車主:百萬非名車 平均值而已

【 汽車頻道 testaR 】

根據美國的一項最新調查,在當地三月份的汽車交易中,平均成交價格高達30,748元,換算台幣約為90.5萬元,不但較去年同期的28,771元高上一截,也創下了歷史新紀錄。

雖然就經濟狀況而言,美國國民的平均收入比台灣人民高,然而當地車市的價格可是比我們便宜許多,以北美Yahoo!公開牌價為例,入門版的小排氣量大黃蜂(小黃蜂?)Chevrolet Camaro Coupe LS(2011)只要2.5萬美金左右,裝上V8的1SS(2011)車型則報價約3.2萬美金起跳,因此許多人應該都幻想過到了美國,就有很多便宜又帥的車可以開了,不過實際狀況並非如此。

購車的學問多多,決定前別忘了多做功課。

當然有人會直覺認為,隨著油價的升高,許多買家都會縮減購車預算;然而根據相關的調查反而發現,有部分比例的新車主,會反向選擇追加預算,去選購搭配有電子動力輔助系統的環保型車輛,想要在未來的燃料費將錢省回來。不過同一份報告也指出,美國新車買家的留車時間,平均約為56個月(約4.6年),如果在這段時間要將多花的車錢追回來,勢必要累積相當長的行駛里程,未必每個用車人都能夠辦得到。

不同動力系統各有優勢,選擇前也要考慮清楚。

另一方面,「選配」也是造成車價上升的原因。

舉例而言,同一部車的售價,可能介於2~4萬美金之間,乍看之下好像很容易入主,但到了現場就可能會發現,基礎版車型的動力、配備都相當基本,並無法滿足買家的要求;於是乎,購車價格就會像堆積木一樣,隨著DVD、液晶螢幕、導航系統的追加而水漲船高。

配備合用最重要,裝得多並不一定就比較好。

簡單而言,驚人的事實有二:第一是有部分車主,用了更高的價格,買了可能會節省或有用的配備,但事實上效能卻沒想像中高;第二,部分車款利用配備的縮減,造成價格下降的假像,以為有便宜可撿的買家,到現場後卻發現必需加選大量配備,才知道車價實質是上升的。

金錢遊戲、文字遊戲、配備遊戲,實在相當深奧。

此文轉載於Channel-Auto汽車頻道網站
http://www.channel-auto.com/cars/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