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某位開國元勛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曾經有過一個感慨即:"國民政府的失敗是政治上的必然軍事上的偶然"
這句話一直被各種民主人士奉為經典而在各大論壇上津津樂道.大聲疾呼.但是國軍在中國大陸近二十年的失利真的是偶然嗎?
這句話看似在理,五大主力,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美械裝備,數百萬大軍,怎麼會敗給一幫從陝甘寧出來的泥腿子?這不和道理嘛.從數據上分析,簡直不可思議.用一個"偶然"也可以為那些只看數字的民主人士們留點面子.
恰恰相反,從抗戰八年開始一直到一九四九年敗退台灣為止.近二十年的時間國軍歷經大小戰役成百上千真正獲得勝利的次數十個指頭都可以數清楚,這恐怕不是一個"偶然"兩個字就能夠推脫的.
鄙人以為,拋開政治方面因素不提,單從軍事角度來看,國民革命軍就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飯桶!從抗戰開始一直到敗退台灣,國軍犯下了一個又一個軍事上的錯誤,這其中,每一個錯誤都足以致他們余死地.若一個對軍事稍微愛好,對行軍打仗稍微有了解的人仔細研究一下國軍的征戰史,就會驚訝的疑問:一支軍隊,怎麼就犯下那麼多而嚴重的錯誤?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一:軍隊有臨陣脫逃的光榮傳統!
了解過抗戰,解放戰爭的人們都知道,國軍上到很多將軍,士兵特別喜歡玩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但是大家很難想到,國民革命軍第一次臨陣脫逃是在北伐戰爭時期的第一軍軍長何應欽.龍潭之戰,國軍與孫傳芳死戰,孫用白花花的白銀組成敢死隊,一度打到南京外圍.南京城舉城皆驚,當時的第一軍軍長何應欽匆忙脫離指揮,企圖棄城而逃,後被李宗仁阻止.這是我查到的國軍將領臨陣脫逃的第一次.
是中國人都知道南京大屠殺,你們知道為什麼諾大一個南京城是怎麼失陷的嗎?凇滬會戰國軍崩潰之後,日寇進犯國府首都南京,總統蔣中正飛抵武漢組織雲貴援軍,離開之前,任命了一個城防司令長官唐生智.唐麾下有建制還完整的中央軍精銳部隊88師,87師,和中央教導總隊.其保衛首都的中央軍共計十二萬人.開戰前,唐口口聲聲號稱與南京共存亡,與首都共存亡,戰至一兵一卒決不後撤!然而其他國軍在南京外圍與日寇反復爭奪的關鍵時刻,國軍最精銳中的精銳嫡系中的嫡系88師師長.蔣先生僅有的三個德械師之一88師師長孫元良第一個拋棄部隊,拋棄他負責保衛的三十萬南京市民.帶著衛隊企圖從中華門出城過江,並與負責保衛中華門的宋希濂部發生衝突,宋希濂不讓其出城,孫元良非要逃跑,雙方發生激烈槍戰.槍戰啊!在日本人進犯國土,國軍誓死守衛首都的最關鍵的時刻,兩支國軍部隊在城門要地交火.最後孫元良沒走成,他干脆連衛隊都不要了,孤身一人躲在南京一個妓女家中,直到南京大屠殺之後.
因為孫的臨陣脫逃,城防崩潰.日本人輕易進城,戰前口口聲聲要與南京共存亡的城防司令長官坐不住了,他不是極力組織部隊巷戰,不是收攏部隊與日寇爭奪,不是執行戰場紀律懲治作戰不力的軍官,他帶著衛隊,坐上長江上一條小火輪屁滾尿流的逃出南京.他逃出來了,宋希濂逃出來了,孫元良逃出來了,近十二萬國軍將士沒有逃出來,近三十萬普通南京市民沒有逃出來.他們被國軍將領們送到了日本人的屠刀下.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有了何應欽,有了孫元良,有了唐生智,後來就有了韓復渠,就有了湯恩伯,有了三十七天丟失城池三十八座的國民革命軍十三軍!有了一個又一個在抗日戰場,在國共內戰中臨陣脫逃的成百上千名將軍.
再看一九九六年的台海危機,共軍第一次在台海演習,國民革命軍部署在澎湖,金門馬祖的守軍軍心動蕩,發生了士兵脫下軍裝丟棄武器偷偷乘坐民船逃回本島的事件,並且不是一個兩個,台灣媒體自己統計台海危機中,至少有近千名官兵臨陣脫逃,最高的有上尉連長.這不是偶然的,而是一支軍隊從產生之初就保留下來的陋習,名曰:光榮傳統
同樣是台海危機,美國兩個航母戰鬥群就停在台灣外海呢,只要稍微一前出就可以打擊大陸!可曾見過共軍有人因為戰事要開而臨陣脫逃?難道解放軍官兵不是人?他們不知道美國的導彈可以打到他們頭上?
共產黨不是沒打過敗仗,美利堅不是沒打過敗仗,蘇維埃共和國聯盟不是沒打過敗仗,德意志不是沒打過敗仗.你見過哪支強國的軍隊有將軍激烈戰事之時丟下部隊臨陣脫逃的?外國的我們不說,就說共產黨,有哪個開國將軍丟下部隊的?方志敏有沒有?楊靖宇有沒有?新四軍葉挺項英有沒有?朝鮮的180師師長鄭其貴有沒有?
國民革命軍軍事上失敗必然性之二.土匪軍秉性!
我們這裡說的土匪軍秉性並不是政治上的擾民,拉夫搶糧,玩女人.這是政治上的事,這裡說的土匪軍是對戰鬥的態度.土匪軍在戰鬥中是什麼表現?看見己方實力強,就一擁而上,特別喜歡通打落水狗,一但對手用實力證明比自己強,(或者不用證明,僅僅看起來)就跑的比兔子還快,不求比敵人快,但求比友軍快.
在抗日戰場上,中央軍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凇滬會戰.會戰開始之初,中央軍抗日情緒高漲,蔣委員長彙集了精銳嫡系十萬余人,在上海抗擊日寇,中央軍從上到下紛紛看到我軍十萬,日寇一萬.以十打一,這不是痛打落水狗麼?人人奮勇向前,軍軍爭先恐後.後來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了.日寇憑借堅固的防御共事,在海軍巨艦大炮的掩護下火力充分,人海戰術根本沒有效果了.就懦弱不前,大發感慨,到了最後,國軍投入近七十萬部隊,被日寇十萬追著屁股落荒而逃.半數被殲.這就是典型的土匪軍秉性.
在國共內戰的時候也是,內戰開始之初,國軍將領不管嫡系雜牌,一看形勢,我國軍幾百萬大軍,美械裝備,訓練有素.海空軍裝備齊全,對付一些連槍都配不齊的土八路不是小菜一碟麼?全面進攻那真是聲勢浩大,從上到下人人自信滿滿,什麼三個月消滅共匪.半年結束戰事等等豪言壯語紛紛出爐,真正一打,沒那麼簡單,又紛紛從火熱的戰鬥激情中冷卻下來,整支軍隊唯唯諾諾走一步看三看.
前面說的從士兵到將官都有臨陣脫逃的事例就是土匪秉性在戰鬥不利時的一種表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