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日生翅,憨慢查某領未直
農曆十月的太陽就像長了翅膀,讓笨拙的家庭主婦事情都來不及做完。
指節氣過了秋分以後(國曆9月23日左右),太陽的直射點會逐漸往南半球偏移,到農曆十月時北半球的白天將會很短,好比太陽長了翅膀迅速飛下山,而比較笨拙的家庭主婦就無法趕在白天做完所有事情。
冬天雨,卡貴麻油
冬天的雨水比麻油珍貴。
由於臺灣的冬季是較單純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也不是梅雨、雷陣雨或颱風的季節,這時降雨就會集中在迎風面的東北部地區,而對中南部的農民來說,雨水就像當時的麻油一樣難得。

冬看山頭,春看海口
冬天看東方的山頭,春天時看西方的海面,有烏雲就代表天氣將要轉壞。
這是指在冬季臺灣成為低壓帶時,南海和巴士海峽的暖濕空氣就會接近,並遇到中部的山脈舉升形成烏雲;對住在西岸中北部地區的人而言,水汽的到來也代表著即將降雨。
而到了春季,在中國長江流域和華南的鋒面也經常會從福建和廣東,也就是由西向東移往臺灣,所以此時在西邊海面(臺灣海峽)上空看到烏雲,也代表天氣將會轉壞。

十二月南風現報
農曆十二月吹起南風,就是報告雨勢的到來。
在深冬的農曆十二月時,原則上都是北方的蒙古高壓勢力,也就是由東北季風主導臺灣的天氣。這時如果吹起南風,代表南方的太平洋高壓稍微增強,冷暖系統的交會就會產生對流,引起降雨。
大寒小寒,無風家已寒
在節氣「大寒」(國曆1月20日左右)和「大寒」(國曆1月5日左右)時,即使沒有刮風家裡都很寒冷。
這兩個節氣是臺灣在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期,北方蒙古冷高壓最為強烈,而在冷氣團的籠罩下,就算沒有吹起北風還是會使人感到寒意。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
如果天氣在節氣「大寒」時不特別冷,到了節氣「春分」(國曆3月20日左右)時也不會溫暖。
大致上來說,季節變化有一定的規律,如果在冬季時沒有特別寒冷,也就代表冷氣團轉強的時間延遲,最後自然也會較晚結束,影響到本來該回暖的天氣。
文章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