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麼巧!聖經佛經觀念通
 信仰基督教的慈濟志工鄧國榮在參與經藏演繹前,為了解自己的宗教與經藏演繹是否有衝突,特別將佛經與聖經進行比對,尋找倆著的共通處。(攝影者:李明慧)
特別獻給那些想加入慈濟,而還在猶豫不決的基督徒朋友。
當一位師姊鼓勵我參與將在新加坡室內體育館舉行的《法譬如水》經藏演繹時,身為基督徒的我,起初真的是猶豫不決。在我的腦海中閃過的首個問題是:參加經藏演繹會和我的基督教信仰起衝突嗎?
茹素觀念 聖經佛經皆擁有
我當下回復她:「給我一點時間考慮。」其實,我是想先檢驗《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的主題和內容,並從中考量這其中對我的基督教信仰會產生什麼潛在的教義衝突。
我參加了《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懺講記》讀書會,開始瞭解更多這部經典由來和講解,方知唐朝的悟達國師因親歷而體會到因緣果報的可怕,虔誠靜修中撰寫了《慈悲三昧水懺》。我也開始瞭解更多因果觀,比如煩惱障、業障、果報障,逐漸明白「慈悲三昧法水」能洗淨眾生罪愆。
參與經藏演繹的其中一項要求是齋戒一百零八天。基督徒的信仰依止是《聖經》,那《聖經》對素食有什麼教示呢?出乎一般人的意料,根據《聖經》的記載,地球上的第一批人類都是素食者。「神說: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做食物。」(創世紀1:29)
另一項見證是當天國(天堂)建立後,所有人將會以素食果腹。先知以賽亞給了這個國度許多描述,和他所有的異象都顯示眾生吃素。以賽亞書第十一章冗長地描述了一個和平的國度,而以賽亞書第六十五章中有一個強烈支持以後的天國會全民茹素——「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塵土必做蛇的食物。在我聖山的遍處,這一切都不傷人,不害物。」〈以賽亞書65:25〉這是耶和華說的。
在這六個月裡,我觀察到,雖然不是每一位志工都能完全守齋戒,卻未曾有一人站出來批評那些沒有完全齋戒的。這種包容的態度就如《聖經》所記載的相符:「有人信百物都可吃,但有人只吃蔬菜。吃的人不可輕看不吃的人,不吃的人不可論斷吃的人,因為神已經收納他了。你是誰,竟論斷別人的僕人呢?」〈羅馬書14:2-4)
 鄧國榮認為,與其誇大佛教與基督教之間的差異,不如尋求二者相似之處,共創和諧社會。(攝影者:楊冠雄)
水與懺悔 善乃宗教之本意
澄清了齋戒的疑慮後,我開始研究「水」和「懺悔」這兩大主題。事實上,「水」在基督徒的生活裡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單是我教會的十大基本信念中就有兩項提到使用「水」。一.信水浸是赦罪重生之典禮;二.信洗腳禮是與主有份,及教訓相愛、聖潔、謙卑、服事、饒恕之典禮。它也不斷提醒信徒要有愛心、聖潔、謙卑、寬恕和服務的心態。
與水有關的一些《聖經》經文是:我必用清水灑在你們身上,你們就潔淨了。我要潔淨你們,使你們脫離一切的汙穢,棄掉一切的偶像。〈以西結書36:25〉以及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翰福音3:5〉
同樣的,在基督教信仰裡,「懺悔」、「悔過」或 「尋求寬恕」是一種最常見的祈禱和生活原則。我們為自己的錯誤行為和過犯尋求寬恕,我們常被促原諒他人的惡行和過犯。
悔改採用了一個正向的態度,自我反省,改過自新,猶如浪子回頭。自我悔改也是對待別人的正確態度。悔改必須輔之以行動,棄惡向善。眾生都需要懺悔,改過自新。誰人無罪?眾生都需遠離罪,棄暗投明,轉向公義。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神並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使徒行傳17:30〉
異中求同 和諧社會共創造
那《慈悲三昧水懺》所說的「地獄」又激起什麼思潮呢?偈誦文〈懺悔果報障──地獄人間〉那一段,就很直接地警惕我們:「佛陀告誡諸眾生,地獄並非是虛言,地獄不是在遠方,地獄盡現在眼前。」
「地獄」在《聖經》中被多次提及,比如「願死亡忽然臨到他們,願他們活活地下入陰間,因為他們的住處、他們的心中都是邪惡。」〈詩篇55:15〉「你們這些偽君子,遠離我,進入那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預備的永火裡去!因為我餓了,你們不給我吃;渴了,你們不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不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不給我穿;我病了,我在監裡,你們不來看顧我。」(馬太福音25:41-43)
我終於輕安自在了,因為演繹《法譬如水》並沒與我的基督教信仰起衝突,反而讓我更瞭解兩者的共通之處。雖然兩者之間畢竟有差別,但與其誇大其差異,不如尋求其相似,以便共同努力創造一個寬容與和平的社會。所謂:「經者,道也;道者,路也。」經典的道理是讓我們理解而力行的。只求能一心一志,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
(文:鄧國榮 新加坡報導)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