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43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h350117
大公爵 | 2015-4-4 14:01:24


作者:張國立 來源:《文苑》
 
  小學三年級,當時的臺灣仍很窮,這天課堂上老師談到電器,便要同學說說家里的電器,我第一個被點名,想了很久才回答:電鍋、電扇、電燈泡。“電燈泡”才出口,老師和同學就笑開了,因為別人講的是電視、電冰箱、電唱機,甚至還有人說電熱毯——毯子有電,不會電死人嗎?

  從此別人的嘲笑跟了我半輩子,包括的範圍很廣,像我初中進了臺北最好的大同中學,上學途中遇到小學三年級的電器老師,他見到我的制服竟目瞪口呆,問:張國立,你進了‘大同’啊?

  我很得意地點點頭,但事後得知他問了其他同學,才知道我念的是大同中學夜間部,同學轉述老師的話:“我就知道。”

  給自己取了個名詞——夾縫中的人。例如初中時我念的是大同中學夜間部,聽到的人都會發出“喔”的長聲。夜間部是夾縫中的學校。後來高中考臺北市立學校的聯招,考進最後一個誌願複興中學,按照認知標準,念市立學校表示功課不錯,可是最後一個誌願,就“喔”啦。

  高中時學校挑選校籃球隊的成員,我也跟著一幫子人起哄去報考,只見全場幾百只眼睛盯著我帶球上籃,自認很美妙的姿勢,但球沒進,人也摔了個狗吃屎,聽到教練不耐煩的聲音喊:下一個。

  等到考大學,名落孫山,我這個呆子還以為只差三分,雖敗猶榮,但一個和我交情不是很好的同學私下這麽對其他人說:“我就知道,張國立會考上——才怪。”

  第二年卷土重來,那時也是聯合招生,按照分數和誌願分發學校,總算老天給我一個機會,考上了輔仁大學,但解釋起來又頗費工夫,因為是日文系。

  那時的輔仁大學外語學院以德文、英文、法文出名,於是大家先聽到我念輔仁,都點頭稱是,再聽到日文系,當然又“喔”了。

  夾縫中的人,意思是明明不屬於某個階層,偏要攀上這個階層,就怎麽做也不對了。如果我初中念的是爛學校,會被固定的價值觀列入某個階層,也就算了,奈何我念的是好學校的夜間部,夾在中間,夠尷尬。然後夾縫中的人令人不知所措,先讓所有人有期望,馬上發現不是那麽一回事,就禁不住把失望與嘲笑掛在臉上了。

  嘲笑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別人對我設定的標準,第二層是自己設定的標準。像念書時不少人認為我的英文很爛,偏我還真爛,這就構成我在英語課上常鬧笑話的原因。後來我努力加強英文,慢慢以為自己不錯了,這時提高了對自己的標準,沒想到一出口,還是一樣爛,失落更大,也更對任何人的嘴角微笑疑神疑鬼為超級火暴的嘲笑,自卑感益發嚴重。

  大學時我們班上的男生都有個沒說出口的心病,不敢追自己系上的女生,大家都相信日文系的女生想找醫學院或法學院的男生,怎會淪落到跟日文系的男生在一起。甚至我鼓起勇氣去搭訕織品服裝系的女生,都能引發女生宿舍廣泛的討論:那個日文系的張國立,腦袋壞掉了嗎?而一度和某個英文系的女生說話,竟然某個學長問她:你怎麽認識張國立?

  最慘的莫過於參加話劇社,因發音不標準被淘汰,畢業兩年後當年話劇社的成員仍玩票演戲,選中我寫的一個劇本,我興奮地趕去看他們彩排,聽到一位學長說:不知道張國立哪里抄來的。

  一旦被認定,就很難翻身,尤其是夾縫里的人。後來當了記者,采訪一位明星,剛和我握手時很熱情,見到我的名片,立即扭頭和我旁邊的電視臺記者有說有笑了。嗯,我是晾在竹竿上的衣服,風吹來又吹走,人們從未理會我擺出的是什麽姿勢。

  在夾縫里待久了,能悟出若幹道理,最大的道理莫過於自嘲,放松別人對我的期待,如此他們的失落感比較小,也就不會忍不住嘲笑我啦。例如我叫張國立,沒錯,跟北京的導演張國立同名同姓,而且我的老婆叫趙薇。

  這樣夠夾縫,夠自嘲了吧。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ON20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