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black69
伯爵 | 2009-4-12 05:18:34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11-13 11:20 編輯

日本輝夜姬探月周期衛星的卓越貢獻
輝夜號重達3公噸 高4.8公尺 寬2.1公尺共攜帶14項觀測儀器,主衛星將沿著通過月球兩極的"極軌道"進行環繞
它是美國阿波羅探月計畫以來最大規模的月球探測計畫
輝夜號攜帶2顆子衛星,這兩顆子衛星是利用彈射力量以陀螺般旋脫離主衛星

1.月球重力異常圖。
下圖左邊為月求正面  右邊為月球背面,重力強度依序是白、紅、黃、綠(平均)、藍、靛、紫。
輝夜號通過重力較強的地區上空時,速度會加快;相反通過重力較弱地區時,速度會變慢。利用無線電波測定輝夜號速度微量變化,即可以觀測到月球重力強度的分布。也因此地球上追蹤站要一直追蹤輝夜號,持續測量其速度變化。但當輝夜號進入月球背面期間,無法從地球追蹤,也就無法觀測月球背面重力分布。這次輝夜號還有攜帶2顆子衛星,其中一子衛星OKINA,用它來進行中繼,所以即使輝夜號位於月球背面的期間,也能追蹤。其結果產生全世界第一次的月球背面重力分布。該測定方法稱為"相對VLBI"


2.月球的地形圖
黒點表示月面最高點、白點表示月面最低點的位置
輝夜號使用雷射高度儀(LALT)測量地形(異於以往使用圖像資料決定高度所繪製的地形圖,只能以數百公尺的精度來決定高度)
高度精密度達到4公尺左右,而以往月球南北極的某些地區無法觀測,如今也可完全測量,這是世界第一的成果。
下圖的月球右半邊是月球正面,左半邊是月球背面,越接近紅色表示標高愈高,愈接近藍色表是標高愈低,綠色為平均。以黑圈標示的地方是月面
最高點(10.75公里),以白圈標示地方是月面最低點(-9.06公里)。由下圖也可知,月球正面有許多低漥平坦的"海",背面則起伏劇烈。


月球極圈地形圖。


3.月球地質活動
下圖是月球背面的 "莫斯科海" 輝夜號利用高解析度的{地貌攝影機}拍攝的,該儀器解析度高達10公尺,使得直徑300公尺以下小隕石坑也能納入隕石坑年代學法進行年代測定。根據分析結果,得知 "莫斯科海"的一部分區域火山活動一直持續到約25億年前,這能用來推敲月求演化的重要資料。


4.月球上一整年都被太陽照射的地方(永久日照)

極圈日照率。黒色部分表永久影區域


5.月球南極曾有冰存在


6.澄海的地下構造
利用月球雷達測深器(LRS)觀測到的包括"澄海"山脊區的地下構造(下圖上)與地下層狀構造(下圖下)的模式圖。由下圖可知在山脊下電波反射面的起伏與地表呈現線平行。LRS能觀測地表之下數公里深度,它是能發射500萬赫茲電波,然後接收從地表及地下反射回來的電波得觀測儀器。




7.太陽風對月球影響



8.尋找月球礦物
使用加瑪射線分光計、X射線螢光分光計、多波段影像移與譜形儀來調查月球表面物質 元素分布狀態

9清晰拍攝月球與地球
從月球上拍攝地球  這是使用輝夜號高畫質攝影機所拍攝1920*1280像素影片,高畫質攝影機是由望遠相機與廣角相機所組成,輝夜號以100公里高度拍攝時,高畫質攝影機的解析度為100公尺。下面影片是所謂的"地出"影片


另外還有月球磁場觀測裝置與電漿觀測裝置用來探查月球磁場還有粒子射線偵測器調查月球上的宇宙射線將在以後補齊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18 17:15:53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18 17:58 編輯

156# 陳永六


GX是中型火箭  跟ASR又不相同
再說中國長征5發展更遲


再說中國為何發展開拓者固態火箭會失敗也沒固態助推
就是推力小  失敗率高  就草草結束
與1994年H2火箭的推力比衝比較都差很多{:3_357:}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black69
伯爵 | 2010-4-6 15:45:48

154# shinefinfin


我看你是對於日本太空科技勝過中國感到驚嚇
而且驚嚇到傻笑
引言 使用道具
shinefinfin
見習騎士 | 2010-4-4 01:05:23

本文最後由 george770712 於 2010-4-4 20:17 編輯

見此類貼,笑而不語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3 00:01:59

152# notorious


你說得沒錯  M5火箭除了發射成本高得嚇人外
發射的準備工作時間也特長   已發射成功率來講的確不高
所以2006年就被淘汰了   日本目前在開發次世代固態火箭ASR
預計2012年出線   ASR也會把其技術反饋回SRB
將來H2A/B的助推火箭推力可能會很大
引言 使用道具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2 22:52:19

本文最後由 notorious 於 2010-4-2 23:00 編輯
149# notorious
沒辦法誰叫H2A酬載那麼大   中國的二級火箭面對他只能全面潰敗之外  三級火箭也依樣慘敗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 22:45

因缺乏成熟可靠的輕型火箭而不得不讓運載能力強大的H-2A大馬拉小車,這是JAXA的幸事還是悲哀呢?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 22:45:30

149# notorious


不知道H2A火箭每次發射的運載能力充分利用了沒有呢?

沒辦法誰叫H2A酬載那麼大   中國的二級火箭面對他只能全面潰敗之外  三級火箭也依樣慘敗

過去三年內中日兩國國產航天器發射數量又誰多誰少呢?當然,請把某些土豆級別的衛星排除在外

中國火箭發射的衛星也沒多重啊
只有長征3B/C 與2F發射的衛星太空船的噸位可以看而已
引言 使用道具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2 22:40:48

147# notorious

長征2C  LEO1噸多到2噸之間(日本M5火箭的GTO也差不多這樣)
長征2D  LEO才3噸
長征3A與4的GTO才2噸多
中國未免用太多低能火箭  來灌水自己火箭發射次數{:3_ ...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 22:18

另外,據長征2號C的用戶手冊,現役兩級長征2C的LEO運力為3366千克(200km圓軌道,63度傾角),怎麼與您的數據差了這麼多呢?
引言 使用道具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2 22:31:56

147# notorious

長征2C  LEO1噸多到2噸之間(日本M5火箭的GTO也差不多這樣)
長征2D  LEO才3噸
長征3A與4的GTO才2噸多
中國未免用太多低能火箭  來灌水自己火箭發射次數{:3_ ...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 22:18

噢?不知道H2A火箭每次發射的運載能力充分利用了沒有呢?另外就算拋開發射次數不談,過去三年內中日兩國國產航天器發射數量又誰多誰少呢?當然,請把某些土豆級別的衛星排除在外{:3_323:}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 22:18:58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 22:24 編輯

147# notorious

長征2C  LEO1噸多到2噸之間(日本M5火箭的GTO也差不多這樣)
長征2D  LEO才3噸
長征3A與4的GTO才2噸多
中國未免用太多低能火箭  來灌水自己火箭發射次數{:3_321:}
引言 使用道具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2 22:14:00

145# notorious


外星發射任務   就只有沒成績的嫦娥1號啊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 22:00

您已經開始胡言亂語了?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 22:00:38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 22:15 編輯

145# notorious

中國發射的火箭很多是長征3A  長征4與長征2D 長征2C  那些酬載都很低的無助推段的火箭
外星發射任務   就只有沒成績的嫦娥1號啊
引言 使用道具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2 20:54:55

143# notorious


今年H2A至少發射2次
可H2A一次都運載多顆衛星啊  今年5月的發射就運載了6枚衛星  2009年1月那次運載了8枚衛星
我前面說過  中國是依靠低廉發射成本   日本發射成本 ...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 18:55

我就知道您會拿H-2A的一箭多星說事。去年一月的H2A發射任務中,除開GOSAT外,剩下的大多是重量輕小、功能單一、壽命有限的微型技術驗證星,這類衛星的價值與GOSAT這種大型應用衛星可曾有可比性?另外你說中國忙於為他國發射火箭,我想問一下,過去三年里長征火箭的27次飛行中一共執行了幾次外星發射任務?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 18:55:06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2 18:59 編輯

143# notorious


今年H2A至少發射2次
可H2A一次都運載多顆衛星啊  今年5月的發射就運載了6枚衛星  2009年1月那次運載了8枚衛星
我前面說過  中國是依靠低廉發射成本   日本發射成本是比中國高沒有錯

中國忙於幫他國發射火箭  所以火箭都忘了升級
長征5的  液態氧/氫火箭的直徑式5公尺  但式長度才31公尺   難怪燃料量不高
輸給H2B  當然比衝與推力也差很多
引言 使用道具
notorious
勳爵士 | 2010-4-2 18:49:43

141# wolf319


沒關係啊  你繼續胡言亂語轉移話題吧
我已說過離子火箭在深太空探測上的優勢  你又硬說是脫離地球重力
脫離地球重力式運載衛星的火箭  也不是你說的衛星的離子或化學火箭
日本伊卡洛斯太陽帆 ...
black69 發表於 2010-4-2 17:32

樓至你還真是孜孜不倦哪,我想請教一下,被你貶為爛爆的長征中國火箭今年安排了15次發射任務,請問你拼命鼓吹的H-2A系列今年計畫發射幾次呢?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2 17:32:38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4 15:31 編輯

141# wolf319


沒關係啊  你繼續胡言亂語轉移話題吧
我已說過離子火箭在深太空探測上的優勢  你又硬說是脫離地球重力
脫離地球重力式運載衛星的火箭  也不是你說的衛星的離子或化學火箭
日本伊卡洛斯太陽帆影片  看看金星氣象觀測衛星與伊卡洛斯如何脫離重力


中國更注重商業和軍事方面的衛星 那怎比? 中國要發自已的gps 那是追趕美俄地神化?
你拿一堆有的沒的來比不如講講具體你發的那些拍來的圖可以幹啥, 日本h-IIB 既然先進, 講講他用啥材料工藝把推力比變高付重增加? 為啥H-IIB 是兩節 長征系列有兩節的也有三節的.


日本商業衛星的研發能量更高   中國只用廉價發射成本幫他國發射衛星  很多衛星都是歐洲製的 中國只代為發射
GPS那種   歐洲也有伽利略  日本也有準天頂(今年發射)
日本從2003年開始發射自製的間諜衛星    到去年底有6顆軍事衛星在太空運行
日本固態火箭不只有3節還有4節的


我告訴你好了  依照齊奧爾科夫斯基火箭方程式
火箭要提高delta V    不是提高火箭引擎的比衝就是減少火箭死重(對火箭分級來減小)
長征3系列就是太爛  比衝太低才使用3級火箭  來勉強達到2級火箭的酬載{:1_211:}
如果日本H2 H2A與H2B(上面型號火箭的2就是指2級火箭)也分為3級  那麼LEO或GTO都會更高
日本火箭贏過中國會愈多
所以我才說中國火箭爛爆了
引言 使用道具
wolf319
大公爵 | 2010-4-2 07:22:29

本文最後由 wolf319 於 2010-4-2 07:30 編輯

140# black69
地球引力在地表對你 black69施加的"加速度"為9.8米/秒 如果你black69在地表保持了你的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而到達LEO 我相信全世界所有的物理學家會叫伱爸爸
請看好我的用詞再發表你幼稚地回復 加速度(acceleration) =/= 速度(speed)
7.9千米/秒的"速度"在某一個高度 可以讓你在軌道上不會掉下來(要看軌道, x米/秒的速度 x是取決於軌道於地心之間的距離) 在地球表面如果你可以保持11.2千米/秒的速度你也不會掉下來. 但是要達到這個速度你就需要加速度來抵銷地球對你產生的加速度=引力直到你達到11.2km/s 的速度. 而加速度就是離子引擎最大地致命傷 一個化學引擎噴30秒可以把某物加速到5km/s 離子引擎要22分鐘 相對來說化學發動機帶的燃料最多不會超過幾分鐘而離子引擎可能可以帶十幾個小時的燃料 離子引擎可以達到比化學引擎更高速度但是有時更高的速度反而需要去減速, 不像化學引擎噴90秒到達所需要的速度後就保持原速(途中噴個十幾秒(每次約1秒不到),角正軌跡) 到達目的地完成任務 再噴個x秒往回飛.  離子引擎就要加速60-100分鐘或者更久, 萬一要修改航跡就要噴個5-10分鐘 回來也是如此
至於比發射任務
西瓜比橘子 拿美國的阿波羅比前蘇的太空站
外加中國有時也不說伱怎比?
日本發了一堆科學研究的衛星 good for them.  
中國更注重商業和軍事方面的衛星 那怎比? 中國要發自已的gps 那是追趕美俄地神化?
你拿一堆有的沒的來比不如講講具體你發的那些拍來的圖可以幹啥, 日本h-IIB 既然先進, 講講他用啥材料工藝把推力比變高付重增加? 為啥H-IIB 是兩節 長征系列有兩節的也有三節的.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69
伯爵 | 2010-4-1 23:05:25

本文最後由 black69 於 2010-4-11 01:26 編輯

139# wolf319


不管在太空還是在地球上在一定的距離上沒有9.8米/秒的加速度你連地球軌道都上不去, 更別說飛去月亮了, 如果飛行器路線上有因為某種原因而多出一個力場, 而此力場的引力為4米/秒 那一般離子引擎的2-3米/秒的加速度就會讓此飛行器滯留於此直到力場降到飛行器的最高加速度以下, 連最基本地物理常識都不知道還來這邊吹.


只要大於7.9公里/每秒的第一宇宙速度就可以 達到 繞地球飛行作圓周運動
不是9.8啦    真是輸給你了  還是你認為別人都沒念書 只剩你在念{:3_349:}
第二宇宙速度 11.2公里/秒  是脫離地球重力     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  是脫離太陽系的引力   
你有個盲點   深太空惑星探測器都是運載火箭幫她脫離地球重力的
根本不是探測器的推進器幫她脫離的
離子火箭的優點你可自己去找看看   在深太空探測上他的表現比化學火箭好太多了  不相信你就找世界各國科學家挑戰
跟他們說你的化學火箭比較厲害{:3_326:}


iss的一個太空艙會給日本帶來太空站的經驗, 不會帶來載人太空飛行的經驗. 調整軌道, 控制落點 和調整飛行姿態等等 操縱業務是太空站上的一個太空艙所得不到的經驗.  別跟我講說太空站會變軌道 或一個太空艙會調整飛行姿態.


希望號給日本的幫助在於微重力與真空環境底下進行包括生物醫學化學與天文物理的實驗
包誇艙內實驗室與艙外實驗設備     單然也可以進行研究人類如何在宇宙環境下活動(我有空再新欄張貼出來){:3_330:}
太空船與ISS都在LEO上以7.9公里/秒運行  所以啊 根本沒有什麼太空飛行經驗  更沒有駕駛艙讓太空人開"飛機"{:1_211:}
ISS只有高度調整的軌道修正  由歐洲與俄羅斯太空船負責   日本HTV目前還無此功能  
至於你說的  調整軌道, 控制落點 和調整飛行姿態    那個HTV當然要具備啊   HTV有28具姿態調整火箭  與四具主推進器用來軌道修正    我貼的圖已經表示了HTV的飛行軌跡的複雜性
那些包括軌道修正與姿態調整      HTV返回地球也是要控制落點  你又在白講了   
我幫妳說說神舟比HTV好的地方好了  他有返回艙可以運送太空人回地球  神舟其餘部分跟HTV一樣都在大氣層中燃燒殆盡

至於返回艙日本在15年前以來  就進行過好幾次的返回大氣實驗了    不久後的HTV的非加壓艙會裝有一具返回艙
把ISS上的實驗過後有價值的實驗品給運回地球說   

HTV的推進器是美國引進改良的      中國神舟不也一樣  自主化還比較低喔

日本IHI引進R-4後 開始改良再以BT-4推出先用在2000年開発發的LUNAR-A月周回軌道投入衛星以及商用GTO衛星
現在已變成IHI出口HTV主引擎BT-4給美國軌道科學公司的Cygnus飛船使用



中國的發展太空科技的目的其實只有政治宣傳  現在印度阿三也想學中國那套引進俄國技術開發聯合號太空船
對內大概也是宣傳追上美俄的神話   
日本則是腳踏實地 進行基礎科學研究   
日本從1981年2月21日發射過3顆太陽観測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分
日本從1979年以來發射過5顆X光線天文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 分
日本從1997年以來發射電波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 分
日本從1985年以來發射過2枚慧星觀測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 分
日本在2006年已發射紅外線天文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分
日本從1992年以來發射2枚磁圈觀測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 分
日本在1998年發射火星觀測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分
日本在2003年發射小行星登陸且返回衛星  (日本2014年要發射目的地更遠的小行星或彗星登陸且返回衛星)   中國目前還是零分
日本在2008年已組裝一實驗艙永久空間站在宇宙中    中國目前還是零分
日本在2010年發射金星氣象觀測衛星   中國目前沒計畫
日本在2010年發射太陽帆  中國目前沒計畫
日本2014年要發射水星觀測衛星  中國目前沒計畫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olf319
大公爵 | 2010-4-1 18:53:05

本文最後由 wolf319 於 2010-4-1 19:31 編輯

138# shinefinfin


用簡單的話來說某人認為日本人的屁都是香水
認為一個太空艙和一個探測器或幾個發動機的數據就代表20年的先進水平, 一個引擎的加速度怎會沒關係? 不管在太空還是在地球上在一定的距離上沒有9.8米/秒的加速度你連地球軌道都上不去, 更別說飛去月亮了, 如果飛行器路線上有因為某種原因而多出一個力場, 而此力場的引力為4米/秒 那一般離子引擎的2-3米/秒的加速度就會讓此飛行器滯留於此直到力場降到飛行器的最高加速度以下, 連最基本地物理常識都不知道還來這邊吹.
iss的一個太空艙會給日本帶來太空站的經驗, 不會帶來載人太空飛行的經驗. 調整軌道, 控制落點 和調整飛行姿態等等 操縱業務是太空站上的一個太空艙所得不到的經驗.  別跟我講說太空站會變軌道 或一個太空艙會調整飛行姿態. 至於某人認為日本火箭技術先進 我並不反對你的說法, 但也不需要用貶低中國的成就來抬高日本, 至於有些人認為中國技術低下一定需發貼來發洩自己的不滿請自便. 貶低別人的人自己往往是個矮子.

另外附上一段wikipedia對HTV上的發動機的描述:
Both types of thrusters are manufactured by Aerojet, the 500 N being of the R-4D type of Apollo heritage and the 110 N being of the R-1E type (Shuttle vernier engine).[3]
兩種發動機為Aerojet 公司生產, 500N 型的是美國阿波羅系列上延續下來的 R-4D, 110 N 系列是NASA 太空梭上的R-1型號(太空梭的高度控制引擎).  
Aerojet 公司目前位於美國北加州母公司為加州的GenCorp. 看來日本也沒到完全國產化的地步.
至於atv的載重為7.6頓左右 HTV為6噸多一點 但是歐航要價6億一架atv, HTV才要價1.3億(引用路透社2008年6月的稿子)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eorge770712 + 6 + 6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正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