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laryme
王室 | 2021-6-15 11:18:01


《彭博》指出全球政策制定者不願對通膨感到恐慌原因之一為,全球經濟仍然缺少多達7500萬個工作崗位。圖為中國北京一家超市。(歐新)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原物料、能源價格上漲,市場出現通膨擔憂,但美國聯準會大致上仍維持觀望態度,稱通膨前兆僅是暫時現象。《彭博》指出,這些政策制定者不願對通膨感到恐慌原因之一為,全球經濟仍然缺少多達7500萬個工作崗位。
據報導,國際勞工組織(ILO)預測,全球因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造成的就業缺口今年為7500 萬,也不指望明年缺口能縮小,屆時就算經濟反彈,全球仍將缺少2300萬個工作崗位。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也有類似回應,稱明年許多國家的失業率還是會高於疫情前水準。
近幾個月來,許多經濟體物價都加速上漲。美國5月總體消費者通膨率躍升至5%,為10多年來最高;歐元區通膨率為2%,略高於歐洲央行目標。儘管世界大部分地區的生活成本迅速上升,仍有如此多的工人處於失業,就業者應該更難推動大幅加薪。
不過美國和一些地區的工資一直在攀升,尤其是急於重新招聘員工、招睞回流顧客的行業。但經濟學家認為,所謂的「工資物價螺旋膨脹」,也就是工資成長推動物價更高、彼此互相推升的通膨現象風險,不會很快成為全球緊迫的問題。野村控股全球市場研究主管Rob Subbaraman表示,仍然有很多工作缺口,但除非Q3工資漲幅、通膨預期指標都進一步提升,他才會擔憂工資物價螺旋。
這為各國政府、央行去年以來施行的政策留下空間,讓他們能繼續提高支出、維持低利率,以支持經濟體。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一再辯稱通膨壓力將是暫時的;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週也提出類似言論。
而亞洲主要經濟體價格壓力更溫和:日本3月工資成長意外結束了連續11個月下滑,但成長速度未影響日本央行2%的通膨目標。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上週則表示,今年中國消費者通膨預計將保持在2%以下,輕鬆低於官方目標的3%。星展銀行駐新加坡首席經濟學家、前IMF官員Taimur Baig表示,目前只有美國有勞動力短缺、工資需求上升的問題,亞洲、歐洲都沒有看到這樣的特徵。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a0932144105430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