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mos696969 於 2015-3-1 12:07 編輯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接獲此次試車通知,定神一看,長達500公里、以山道為主的試駕路線,心中不免起疑:「Ghibli,不是一輛四門設定的房車嗎?」若是GranTurismo,我可能還會覺得合理一些。
人腦就是這麼奇妙,一瞬間,腦海中過去試駕新世代Quattroporte的經驗全湧上,那超過五米的龐大身軀、強悍的動力,真要以此表現帶領我們穿越這包含新中橫在內的刁鑽山路?雖然Ghibli小了些許,但4971m這近五米的身長,平心而論,就算請出當家跑車GranTurismo,那接近三米的軸距,我仍對此趟試駕路線充滿疑惑,「這不應該是Ghibli該走的路,性能鋼砲,應該會更適合。」在出發前,我心中仍自忖著。
於高雄展示中心整備出發前,這心中的疑問再次放大,因為等著我們的,除了是Ghibli S Q4此嬌客外,另有載著相同動力源的Quattroporte S Q4,這一大還有更大的搭檔,將會是我們穿越重重山脈,一路向北的夥伴,這時,我開始希望時間快轉,快到兩天後的那一晚:我們結束兩天兩夜回到目的地台北的那時候。
好在,從高雄左營展示中心出發的路途上,沿途投射的注目眼光,稍微彌補了我心中的忐忑不安,的確,Maserati品牌的魅力無庸置疑,對於花了五百萬大銀入主的車主而言,這心中的滿足,絕對更勝那一票德系對手來得精采,從這點切入,Ghibli S Q4態勢或態度絕對沒有問題,接下來,就是Ghibli S Q4如何回應路人羨慕眼光的表現。
雖然我到現在,還分不大清楚Ghibli與Quattroporte的車頭造型差異,但從車內後視鏡中望著另一輛Ghibli S Q4映照的前臉,那依舊霸氣的直瀑式水箱罩,配上了兩側頭燈中以LED點亮的犀利眉型,快速逼近,那侵略感十足的氣勢,絕對教前車敬畏三分,這點,Ghibli成功傳承家族傳統,不怒而威,跑格的最高境界。相較於Quattroporte車尾的中規中矩,對於整路跟隨著另一輛Ghibli S Q4車尾奔馳的我而言,豐富的線條與寬闊的視覺感受,是讓人相當滿足的,加上那比Quattroporte還寬的後輪距,上端圓潤、下盤穩固寬闊的比例,就好比紮著馬步蓄勢待發的少林高僧般,怎麼看都知道不好惹。
很微妙的,透過車側底部的上揚折線,與前後輪拱上方的弧形線條,讓Ghibli怎麼看,都不像是輛身長接近五米的大傢夥,或許是較短前後懸的視覺效果,也或許是曲線安排的恰到好處,雖然這線條在當前車壇能見度不低,但在Ghibli身上,就是有辦法構築出自身韻味,營造出緊致效果。
此般婀娜多姿卻又蘊藏肌力的外觀造型,的確是你在道路上贏得目光的好武器,真的,在兩天兩夜不停奔馳的路途上,別說路上行人或其他車輛駕駛的注目禮始終不斷,停下車來小歇一番,敢上前詢問的、僅敢於一旁打量的路人也從未間斷。不過此時,我必須要說,Ghibli S Q4就像是位蛇蠍美人般,不僅外表美艷,那舉手投足的魅力,更是足以讓你傾心,難以自拔。
容我道歉,在正式上路之前,我一直在Ghibli的車身尺碼上問題打轉,但自高雄出發接上了國道三號後下了中埔交流道奔馳於省道18號上,再從嘉義阿里山途經新中橫至南投日月潭的路途中,Ghibli S Q4很明確的告訴我,尺碼,不是問題,動力搭配與底盤調校,才是一輛強調運動特性的四門轎跑車,該有的態度。
雙線雙向的狹窄道路,本不應該是Ghibli S Q4奔馳的場景,加上某些路段地上碎石不斷,左閃右躲的讓道路沒有剩下多少空間,但隨著彎道越來越急促,越來越刁鑽,Ghibli S Q4卻開始展現出其紮實的真功夫。雖然方向盤的直徑稍為大了些,但依舊精準傳遞著紮時的轉向手感,引領著車頭不斷向前奔馳之際,車尾跟進的速度,如影隨行的毫不猶豫,幾乎感覺是輛四米六的中型房車般靈活,更讓人驚訝的是,僅將駕駛模式與懸吊設定維持在一般狀態,這矯健的身手,再次讓人傾心。
因天色漸暗,為了避免夜晚時仍在深山中持續趕路,再次加快腳步。將駕駛模式與懸吊設定切換至運動等級,這時,少林武僧馬步一蹲,招式一出,先從你耳邊揮來一記紮實飽滿的音浪攻擊,讓你知道這引擎反應與排氣聲浪進化至全新階段;接著,再將馬步往下深紮,對你身體傳來更為準確硬朗的路面反應;對著迎面而來的彎道武力全開,這柔中帶韌的懸吊厲害的很,在須臾之間同時處理著地面的彈跳、車身重量的下沈力與給予足夠的支撐力,沒有讓人不適的左搖右晃,沒有讓人不適的碎震,就算遭遇道迅速變換方向的連續彎道,這馬步一紮就是穩定,多餘的晃動都不會出現在Ghibli S Q4身上,還可在此般路面品質保有如履平地的魔毯能耐,這於舒適與操控間取得的極佳平衡,過去不曾在德系對手中見到,就算請出了千萬等級的Aston Martin Rapide,都不見得有Ghibli S Q4的遊刃有餘。同時,更讓我想到了穿著同樣來自義大利的TOD'S鞋款觸感,那種路面的接觸與緩衝,獨一無二,難以取代。
底盤的功力,讓我從一開始的驚艷,到後來的迷戀,縱使已使出渾身解數想要一窺究竟,但在四只Pirelli P Zero胎款的支持下,Ghibli S Q4面對彎道總是不吭一聲的迅速掠過,這名為Q4的四輪驅動系統同樣功不可沒,若不是眼前儀表四輪扭力分配圖示不斷變換,你絕對不知道這讓Ghibli S Q4黏在路面貼地飛行的,還有這如鴨子劃水般的聰明驅動系統。
接近三米的軸距搭配上四輪驅動系統,怎樣看都是個不太靈活的配置,但Ghibli S Q4就是打破了這物理條件,透過車身重心的變化,前後輪扭力分配的範圍不斷的在0:100至50:50間迅速調整,目的就是要讓你在保有些許後輪驅動特性時,更能有完美的抓地力。的確,在Q4系統的幫助下,前方的V6引擎沒有沈重的負擔,出彎時的全油門,也不大會有手忙腳亂的過度反應,加上MSP電子車身穩定系統的運動思維,遊走在極限邊緣的Ghibli S Q4,如果我沒記錯,這樂趣更勝過往與GranTurismo的相處過程。
能讓Ghibli S Q4於山路上自在走行的,打破陡坡物理慣性的3.0升雙渦輪增壓V6引擎值得讚許,這少林武僧苦練多時的深厚內力,讓其出拳的力道與準度都彰顯功力,該積極、該不疾不徐,在不同的駕駛模式中,湧現的加速曲線各有擅場,總是可在你需要時迅速果決的吞噬路面、毫不猶豫給對手來個迎頭痛擊,還可讓你輕鬆自在的大呼過癮,這是Ghibli S Q4動力表現的能耐;不會因此力量的展現而傷了自己,搞的自身緊繃來不及反應,則是ZF八前速手自排變速箱的實力。
底盤處理的不疾不徐,動力揮灑的收放自如,在四門跑車的範疇中,於四門的實用舒適性,與跑車的跑格動態身手間,取得了前所未見的精采平衡。你大可以全員滿載的挑戰台灣各種舖裝路面,也可獨自挑戰各地知名山道的秒數成績,你不用全身緊繃的塞進不符合人體工學的狹窄座艙,也不用忍受硬朗不適的懸吊震傷你的五臟六腑,還可自信滿滿的向你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展現你的獨到品味,不用可惜那掩蓋於茫茫車海中的制服選擇,奔馳起來的Maserati Ghibli S Q4,我還真難以挑剔出個甚麼。
當然,你硬要我發揮毒舌態度,在Ghibli S Q4身上找到些甚麼缺點或遺憾,我可以很大方的告訴你,受限於車身造型,後座的空間不如規格數據般給你的預期;習慣了德系車款的精雕細琢,Ghibli S Q4座艙內的熱情與奔放,卻總是可以在細節處找到那一點質感上的瑕疵;擱在中控台正中央的8.4吋MTC中央觸控面板,雖然操作邏輯不那麼的難以理解,但少了中文介面的呈現,總是讓人隔上一層薄紗般的有距離感。沒錯,當你從靜態面、從C/P值層面、從對手擅長的部分一一審視,Ghibli S Q4仍像是輛標準的義大利車般,不是那麼面面俱到的全身完美,但也容我提醒,Ghibli S Q4,早已脫離了過往熱情有餘、質感不足的義大利好車範疇,就像是此世代大幅進化、改變方向的Quattroporte般,立基在全新的豪華高度上,盡情揮灑過往輝煌的性能基因,卻又顯得從容不迫輕描淡寫,這種新義式風格,與Ghibli S Q4分離了超過四天仍難以自拔,相信你親身體驗後,也會與我一樣。
j
|
-
image.jpg
(149.22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60.17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20.63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56.33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83.58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91.45 KB, 下載次數: 1)
-
image.jpg
(125.01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14.84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14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09.14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38.42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32.3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18.41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90.77 KB, 下載次數: 0)
-
image.jpg
(125.49 KB, 下載次數: 1)
-
image.jpg
(117.28 KB, 下載次數: 0)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18
金幣 + 18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