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3-6 08:47:40

1801 年七月裡的一天,巴伐利亞公國首都慕尼黑一間玻璃作坊突然轟地一聲整棟房屋倒塌。眾人前來圍觀議論紛紛之際,驀地廢墟傳來微弱的呼救聲,大家驚訝竟然有人生還之餘,趕緊合力搶救。

埋在瓦礫之下的是兩年前來當學徒的夫朗和斐,至今為止他的人生可謂命運乖舛。十歲母親去逝,第二年父親也隨即過世,成了孤兒的他離開家鄉來到慕尼黑當學徒,卻遇到苛刻的老闆,不肯讓他去週日學校求學,而今竟又逢此災難。然而,彷彿太陽神特地伸出援手似地,大難不死的夫朗和斐重見天日時,陽光也開始照亮他灰暗的人生,未來他還將揪出隱藏在陽光之中的秘密。

先是巴伐利亞王儲親自前來關切,除了給了他一筆錢並應允他讀書的心願之外,還委託企業家 Joseph Utzschneider 特別照料。於是夫朗和斐結束七年的學徒生涯後,隨即來到 Utzschneider 的光學儀器公司上班。憑藉著他本身高超的研磨手藝,加上一位來自瑞士的玻璃師傅將製作高品質玻璃的秘密傾囊相授,夫朗和斐很快就被賦予掌管整個工廠的大任,並在不久之後成為合夥人。

夫朗和斐大幅改善透鏡的色差問題,為歐洲的天文台打造最好的觀測儀器,其中有些還是他自行設計的。包括配有計時裝置和速度調節器的望遠鏡,可以追蹤觀測恆星,以及第一具現代形式的太陽儀。

除了製作光學儀器,夫朗和斐本身也投入光學的研究。有一次他無意發現燭光經過透鏡散射後竟然出現幾條黑線,接著試了陽光也有黑線,不過略有不同。為了進一步研究,他於 1814 年發明了光譜儀,經過仔細的觀察,他發現太陽的光譜中有多達 574 條暗線。他將它們予以分類編號後,於 1817 年將分析報告寄交巴伐利亞科學院,成為第一份有系統的太陽光譜紀錄。後來為了紀念他,就稱太陽光譜中的暗線為「夫朗和斐線」。

1821 年,夫朗和斐又發明了繞射光柵,在比較不同天體發出的光後,他發現月亮、金星、火星的光譜與太陽的光譜一模一樣,而其它恆星的光譜就與太陽稍有不同,而且彼此之間也都互有差異。夫朗和斐的研究為天體光譜學鋪了路,但這些背後的原理要等到四十年後,才由同是德國科學家的本生(R. W. Bunsen)和克希荷夫(G. R. Kirchoff)揭曉。不過太陽神只讓夫朗和斐多活了 25 年,他終究無緣一窺最終的答案。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Fraunhofer.jpg (73.96 KB, 下載次數: 0)

Fraunhofer.jpg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kid1223 + 30 我很認同+1
dilman + 2 感謝大大分享
微笑圈圈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0:27:29

之前分享了很多諾貝爾獎得主,今天再多加篇幅來分享這位出生貧寒,卻因為努力而名垂千史的傳奇人物。

到1818年,夫朗和斐已經成為光學學院的主要領導。由於弗朗和斐的努力,巴伐利亞取代英國成為當時光學儀器的製作中心,連麥可·法拉第也只能甘拜下風。

1824年,夫朗和斐被授予藍馬克斯勳章,成為貴族和慕尼克榮譽市民。由於長期從事玻璃製作而導致的重金屬中毒,弗朗和斐年僅39歲便與世長辭。

藍馬克斯勳章.jpg (152.77 KB, 下載次數: 0)

藍馬克斯勳章.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kid1223 + 3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0:30:35

夫朗和斐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黃光部分的兩條暗線-D線(D line)。有次弗朗和斐突發奇想,他分別驗證太陽光與鈉燃燒產生的光譜,發現鈉燃燒的光譜在同樣D線處出現兩條明亮的黃線,但弗朗和斐無法解釋這個奇妙的「巧合」。

陽光光譜.jpg (14.29 KB, 下載次數: 0)

陽光光譜.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0:34:14

弗朗和斐斐實驗四十年後,德國科學家克希荷夫(Gustav Kirchhoff,1824-1887)在海德堡大學開始了光譜分析的研究。

克希何夫認定太陽的表面必定存在鈉蒸氣,才會有這樣的譜線。克希何夫認為弗朗和斐暗線揭示了太陽大氣中的元素構成,每種元素都會吸收陽光中的相應譜線,從而使光譜中的對應位置出現暗線。

克希荷夫.jpg (327.41 KB, 下載次數: 0)

克希荷夫.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0:36:33

元素光譜分析

克希何夫歸納出某元素在高熱時若能發射某種波長的光,則在較低溫時其蒸氣就會吸收相同波長的光。實驗的結果在往後被歸納為「克希何夫三大光譜定律」:

1. 熾熱的固體會發出連續光譜。
2. 熱且稀薄的氣體會放出特定波長的光,現稱「放射光譜(emission spectrum)」。
3. 熾熱的固體周圍若被比固體冷且稀薄的氣體包圍,會產生幾乎連續的光譜, 不連續處會出現在特定波長,現稱「吸收光譜(absorption spectrum)」。

元素光譜分析.jpg (154.37 KB, 下載次數: 0)

元素光譜分析.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0:38:26

定律中的特定波長取決於元素的特性,當時克希荷夫並不知道原子的能階,存在的不連續譜線在後來才由波耳原子模型所解釋,這有助於量子力學的產生。

現今量子力學解釋這現象是因為每種元素都有特定的能階,吸收特定波長的光可使電子躍遷至激發態(excited state);反之激發態的電子回到較低能階時也會放出特定波長的光。

光譜.png (63.89 KB, 下載次數: 0)

光譜.pn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0:51:50

當時全世界鏡片做得最好的國家是英國,由於夫朗和斐以生命作為代價長期從事玻璃製及鏡片的研究,從此德國成為全世界製造最好的鏡片國家。

巴伐利亞王儲當初無意救了夫朗和斐一命,夫朗和斐以他短暫的人生成就了德國整個鏡片產業作為回報!

這又轉回來台灣現在的近況,很多偏鄉的小孩並不是沒有天份,而是沒有機會獲得好的教育。

夫朗和斐若是沒有機會受到教育,他一樣也無法有這麼多重大的貢獻。

所以我若有機會,我會到偏鄉中小學去給科普演講,希望能夠引起偏鄉小朋友對於科學的興趣。
引言 使用道具
gebygeby1
王室 | 2019-3-6 16:30:08

雖然很遙遠了~印象中小時後得知光譜等相關知識
以及老師要我們了解其中奧秘好像是在小學的階段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9-3-6 16:32:49

台灣現在要出身貧寒又可以達到某一定的成就

現在是越來越困難了

也越來越沒機會了

階級複製已經烙印在台灣社會中了
引言 使用道具
gebygeby1
王室 | 2019-3-6 16:35:20

idwang 發表於 2019-3-6 16:32
台灣現在要出身貧寒又可以達到某一定的成就

現在是越來越困難了

阿湯哥~
有拚就有機會~你所謂的階級是給本身出身好的人
但是出身低肯上進的還是很有機會~重點所有實力都是靠累積得來的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9-3-6 16:58:57

gebygeby1 發表於 2019-3-6 16:35
阿湯哥~
有拚就有機會~你所謂的階級是給本身出身好的人
但是出身低肯上進的還是很有機會~重點所有實力都 ...


台灣年輕人現在要拚已經很難了

跟你同樣實力的,上一代給予的恩惠,起步就會比人早比人快

像我這種魯蛇家裡沒錢,唸書還要還學貸的

只好跑到海外鬼混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8:04:43

gebygeby1 發表於 2019-3-6 16:30
雖然很遙遠了~印象中小時後得知光譜等相關知識
以及老師要我們了解其中奧秘好像是在小學的階段 ...

好友你是哪一個小學的,居然小學就上光譜。

我是在大學物理系的時候才學光譜!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8:18:35

idwang 發表於 2019-3-6 16:58
台灣年輕人現在要拚已經很難了

跟你同樣實力的,上一代給予的恩惠,起步就會比人早比人快

那種含金湯匙的富二代我們就不用比了,家境不好的同學生,只要努力還是可以拼出一片天。

我就曾帶過一個大學專題生,從小父母就離異又各自婚嫁,所以過年沒有家可以回,留在實驗室做實驗。

後來考取理想的研究所,碩班畢業後又找到很好的工作。

台灣其實沒有窮到要餓死的人,只有一大堆混吃等死不上進的人!
引言 使用道具
idwang
王室 | 2019-3-6 18:41:46

732 發表於 2019-3-6 18:18
那種含金湯匙的富二代我們就不用比了,家境不好的同學生,只要努力還是可以拼出一片天。

我就曾帶過一個 ...


那種例子我相信會有

但是比例沒有以前高

以前的年代還可以靠讀書靠努力可以讓自己拚出一片天

現在比例真的是越來越困難了

之前有一個新聞是

公私立大學出現M型化!教育部及學者研究發現,私立大學學生貸款人數是公立大學的4倍,學校學貸比例也約1倍。

表示階級複製持續在發生,有錢人念公立大學的比例更高

沒錢的就要靠貸款念私立大學,出了社會就要還就學貸款,何時能累積第一桶金呢

靠努力沒有父母庇蔭要能拚出一片天真的是越來越困難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6 18:50:41

idwang 發表於 2019-3-6 18:41
那種例子我相信會有

但是比例沒有以前高

這個的確是事實,我無法反駁。

現在所謂的多元入學的確就是多圓入學,家境好的佔盡優勢,

大學甄試要看你高中三年的社區服務及自主學習,這不就是做球給有錢人家人玩的遊戲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idwang + 3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3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