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3-17 14:04:33

你悠悠醒來,看著空蕩蕩的房間,不清楚自己昏迷了多久。突然之間,你莫名其妙地感到恐懼,彷彿有什麼凶狠的野獸即將攻擊你,你寒毛直豎、全身緊張,在提高防備的同時四下尋找可以逃跑的出口。正在慌亂之際,你突然完全不緊張害怕了,原本急促的心跳與呼吸也減緩下來,你越來越放鬆平靜,睡意猛然襲來,你很快又昏睡過去。如果牆上有鏡子,你將會看見自己的頭顱上插了幾根連著電線的細針。

是的,你成了瑞士的赫斯醫師的實驗對象,只不過你不是人類,你是一隻貓。

赫斯於 1906 年拿到醫學博士後,即執業當眼科醫生。但六年後卻放棄穩定豐厚的收入,又回到校園進修生理學,之後即在蘇黎世大學執教。為了進一步研究自主神經系統(負責控制與統整心血管、呼吸、消化等系統的自主功能,例如心跳、血壓、呼吸、瞳孔變化、腸胃道蠕動、⋯⋯等等),赫斯自 1925 年起用貓作了一連串的實驗。

他將貓麻醉後,在間腦(位於左右大腦中間、腦幹的上方,包含視丘與下視丘)植入極細的電極,待貓甦醒後再施予微弱的間歇電流。結果他發現對間腦的不同部位施予刺激,會令貓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當下視丘的後方部位受到刺激時,貓會弓起背脊,豎起尾巴,發出憤怒的叫聲,就跟遇到敵人時的反應一樣。相反地,當下視丘前方部位的電極通電時,貓就會呼吸放緩,呈現放鬆的狀態。赫斯進一測量心跳、血壓,觀察瞳孔大小、唾液分泌等變化,確認了自主神經系統的控制中樞就位於下視丘,其中交感神經(負責保持警覺、積極應變)的控制中樞位於後方,而副交感神經(負責休息放鬆、促進消化)的控制中樞則位於前方。

赫斯因此重大發現而獲頒 1949 年的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他的發現為心理學與生理學建立起連繫,人們才知道一些看似心理的毛病,例如焦躁、失眠、憂鬱、⋯⋯等等,其實可能源自於生理的問題。也因為有了他的研究基礎,才有後來精神藥物的開發,造福了無數因病所苦的人。相對的,同一年與他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的莫尼茲醫生(António E. Moniz)也是研究大腦,但他發明的「前額葉切除術」對病人究竟是福是禍卻引起極大的爭議。不過這已經是後話了。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Hess.jpg (61.29 KB, 下載次數: 0)

Hess.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jkjk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deeperinloveu + 12 + 12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17 14:09:24

赫斯敦化貝爾獎得的名符其實,但是莫尼茲獲得貝爾獎就是個錯誤。

腦白質切除術(lobotomy)是一種神經外科手術,包括切除前額葉皮質的連接組織。腦白質切除術主要於1930年代到1950年代用來醫治一些精神病,這也是世界上第一種精神外科手術。含有非法軍事用途。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17 14:15:44

1935年,富爾頓和雅克布森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神經精神學會上發表報告,提到他們對黑猩猩實行兩側前連合切斷術後,黑猩猩的攻擊性行為減少。這一報告引起了葡萄牙醫生莫尼茲的興趣,他開始嘗試用類似的方法治療人類的某些重大精神疾病。

現在對腦白質切除術的評價一般都是負面的,手術對象在經過手術後往往喪失精神衝動,表現出類似癡呆、弱智的跡象。

腦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

Moniz.jpg (54.08 KB, 下載次數: 0)

Moniz.jpg

引言 使用道具
dilman
王室 | 2019-3-19 21:48:38

當日 的lobotomy 只是做了幾次,而且使用病人作實驗對象, 以今日角度來看其實很不道德.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3-19 22:04:51

dilman 發表於 2019-3-19 21:48
當日 的lobotomy 只是做了幾次,而且使用病人作實驗對象, 以今日角度來看其實很不道德. ...

當時的精神病患都當作有demon附身,哪有什麼人權可言。

再加上那時候正處世界大戰,有很多的戰俘,人體實驗是稀鬆平常。

現在研究機構只要從事活體實驗,即使是斑馬魚都有非常嚴格的規範,白老鼠都有鼠權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