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4-12 09:32:14

我們有自由意志嗎?儘管有時我們會有不假思索的本能反應,儘管有時我們會受情緒影響而做出不理性的行為,儘管有時我們會因生存壓力而被迫做出不得已的選擇,但無論如何,大體而言我們仍相當確定「我」是自己的主人,我的行為是源自我的自由意志。然而,美國心理學家利貝特在1980年代所做的實驗卻動搖了這個基本信念。

利貝特讓受試者戴上可以偵測腦電圖的電極,然後看著前方電腦螢幕上的時鐘,時鐘刻度上有個圓點會以順時針的方向繞行鐘面,受試者可隨時按下按鈕,但要在決定按下去的那一剎那記住圓點所在位置,利貝特就可以據此知道受試者何時做了按鈕的決定。平均而言,大腦下決定之後隔0.2秒手才有動作,這並不奇怪,畢竟神經訊號從大腦傳遞到手本來就需要時間。但奇怪的是,利貝特發現早在受試者按鈕的0.5秒之前,腦電圖就己經偵測到受試者打算按鈕的「準備電位」(readiness potential)。也就是說,在你想說:「好,就這時候按!」之前,其實你的大腦早就已經做好決定了。

利貝特改用彎曲手指或轉動手腕的方式來實驗,所得到的結果也都一樣。我們以為是自己有意識地做了選擇,其實這個選擇在我們毫不知情之下早就被決定了!這麼說來,所謂自由意志只是一種幻覺嗎?只是事後為了將大腦的神經活動合理化的自圓其說嗎?難道我們只是神經科學家哈里斯(Sam Harris)所形容的「生化傀儡」嗎?

這個實驗結果帶來的衝擊甚至遠甚於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理論,畢竟我們原本還能寄望於自由意志可以掙脫基因施加於我們身上的先天桎梏。一旦連自由意志都是假的,那麼笛卡兒說的「我思故我在」又有何意義?

利貝特的實驗挑起的議題畢竟太具爭議性,一方面啟發許多神經科學家用更先進的儀器與方法重做利貝特的實驗,一方面也引發許多哲學家以不同觀點詮釋這些實驗結果。無論如何,對於自由意志的繼續深入挖掘與多方面的研究探討,總是有助於我們更加了解自己,而找出安身立命之道。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Libet.jpg (17 KB, 下載次數: 3)

Libet.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jkjk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微笑圈圈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4-12 09:33:48

哈里斯(Sam Harris,1967年4月9日-)是美國著名作家、哲學家、神經科學家,和無神論者/反神論者。被稱為新無神論的四騎士之一。

Harris.jpg (12.06 KB, 下載次數: 3)

Harris.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4-12 09:37:44

道金斯(Clinton Richard Dawkins,1941年3月26日-),英國演化生物學家、動物行為學家、科學傳播者、作家,牛津大學動物學教授,1995年升任大眾科學教育講座教授。

道金斯使用「自私的基因」來表達基因中心的進化論觀點。這種觀點和基於物種或生物體的進化論觀點不同,能夠解釋生物體之間的各種利他行為。兩個生物體在基因上的關係越緊密,就越有可能表現得無私。

Dawkins.jpg (30.38 KB, 下載次數: 4)

Dawkins.jpg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