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5-3 09:58:41

在物理學上提到湯姆森,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森,他因為在1897年發現電子而獲頒1906年的諾貝爾物理獎。身為他的獨子,又投身與父親同樣的研究領域,G.P.湯姆森想必承受極大心理壓力,亟欲走出自己的道路。

1924年底,德布羅意發表物質波的論文,主張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的性質。這個驚世駭俗的理論引起科學家們的議論紛紛,雖然有愛因斯坦的支持,薛丁格也於1926年提出有模有樣的波動方程式,但公式再怎麼漂亮,未經實驗證實之前,這些都只能算是假說。G.P.湯姆森心中倒是有個實驗的構想已逐漸成形。

打從他從老爸那兒習得陰極射線管的實驗後,至今也已有好幾年的實作經驗,操控電子束已駕輕就熟。如果電子具有波的性質,那麼用電子束打向金屬材料,折射後的電子束應該會像光那樣產生繞射圖案吧?1927年,G.P.湯姆森進行一系列的實驗,他用高能電子束打向鋁箔、金箔等靶材,穿透而過的電子束果然在後方的屏幕上形成猶如水波的圓形繞射圖案。德布羅意的物質波假說獲得證實。

德布羅意隨即於1929年獲頒諾貝爾物理獎;G.P.湯姆森也在1937年與美國物理學家戴維森(Clinton Davisson)兩人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G.P.湯姆森終於擺脫父親的盛名,擁有自己的光環;而且原本老爸證明電子是粒子,如今兒子卻證明電子也是波,更別具意義。

等等,那這位共同獲獎的戴維森又是誰?事實上,他比G.P.湯姆森還早發現電子的繞射現象,只不過G.P.湯姆森是有意栽花,戴維森的發現卻是無心插柳。

1925年,他與助手革末(L. H. Germer)在作電子束的撞擊實驗時,一個裝置破裂而讓空氣跑進真空設備中,以致高溫的鎳靶嚴重氧化。戴維森不想就這樣丟棄鎳靶,決定透過加熱還原反應予以修復。沒想到重作實驗後,電子散射的分佈竟在幾處出現峰值。他們檢查鎳靶,發現部分表面形成排列整齊的結晶,但他們尚未聽聞德布羅意的理論,因此並未作聯想到繞射,但還是發表了這個奇特的實驗結果。

第二年,戴維森到英國參加一個研討會才得知德布羅意與薛丁格的理論,而且獲得許多人的鼓勵──他們猜測他1925年所作實驗的奇特結果或許就是電子繞射的證據,於是他返美後趕緊改變實驗方向。他與革末製備了單晶體的鎳,用低速電子束從各種不同角度打向鎳晶體,記錄其反射結果,最後果然發現某個角度產生了明顯的繞射現象,而比G.P.湯姆森早兩個月發表實驗結果。

後來,戴維森和G.P.湯姆森兩人的實驗方法分別發展成為低能電子繞射技術(LEED)和反射式高能電子繞射技術(RHEED),在表面物理學中都有廣泛應用。因此論文發表雖有先後,但實為互補,兩人分享諾貝爾獎可謂實至名歸。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Thomson.jpg (32.04 KB, 下載次數: 0)

Thomson.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jkjkjk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俠者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keny240711737
大公爵 | 2019-5-3 10:11:15

兒子的理論推翻爸爸的理論,真厲害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3 10:11:40

電子繞射實驗是我們物理系大三必做的實驗。

觀察電子的波動性,並從電子通過石墨薄膜的繞射角度,計算電子波的波長,以驗證de Broglie的物質波假設。  

電子繞射.jpg (2.72 KB, 下載次數: 0)

電子繞射.jpg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3 10:15:33

keny240711737 發表於 2019-5-3 10:11
兒子的理論推翻爸爸的理論,真厲害

電子繞射實驗並沒有推翻電子的粒子性,只是證明德布羅意發表物質波的正確性,即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相性。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keny240711737 + 5 感謝學到了

總評分: 名聲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keny240711737
大公爵 | 2019-5-3 10:24:33

732 發表於 2019-5-3 10:15
電子繞射實驗並沒有推翻電子的粒子性,只是證明德布羅意發表物質波的正確性,即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相性 ...

感謝學到了,原來如此
引言 使用道具
dilman
王室 | 2019-5-4 00:02:06

732 發表於 2019-5-3 10:15
電子繞射實驗並沒有推翻電子的粒子性,只是證明德布羅意發表物質波的正確性,即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相性 ...

想問問: 其實 電子的二相性 (dual nature of both wave and particle), 有沒有其也特別的解釋/理論?  例如作為波的時候, 是否就是純能量 (pure energy) 去計算和高速度?  大學初階的物理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4 09:53:07

dilman 發表於 2019-5-4 00:02
想問問: 其實 電子的二相性 (dual nature of both wave and particle), 有沒有其也特別的解釋/理論?  例 ...


波粒二象性指的是微觀粒子顯示出的波動性與粒子性,但是無法觀測到粒子在同一時刻表現出波和粒子的形態。

電子是粒子,電子的動量(或是能量)決定了其波長,電子繞射時電子顯現出其波動性。

所以電子呈現波動性時候以能量的形式存在,而靜止的電子是不存在波動性。

但依照質能等價原理靜止的電子依然具有能量。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