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2019-5-31 09:09:55

1956年5月的某一天,34歲的楊振寧走進同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吳健雄的辦公室。大他十歲的吳健雄在核子物理領域已有相當地位,以「中國的居禮夫人」著稱。

當年曼哈頓計畫在核分裂的連鎖反應上遭遇瓶頸,計畫主持人歐本海默特別指名她來,因為「她知道所有關於中子吸收截面的知識」。於是來美國才八年的吳健雄,難得以外國人身分中途加入這涉及國家安全的秘密計畫,她也不負眾望解決了連鎖反應的問題,原子彈才得以順利完成。她的聲望也因而更加鞏固。

楊振寧來找她是要討論「宇稱守恒」的問題。所謂宇稱守恆是指大自然是左右對稱的,物理定律對左旋與右旋粒子的作用應該都一樣,這在重力、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這四大作用力都已屢試不爽。不過楊振寧與李政道懷疑一直令科學家困惑的θ和τ兩種介子之謎──兩個自旋、質量、電荷都完全相同的粒子卻有不同衰變方式,背後的真相就是:弱交互作用不遵守宇稱守恒。因為楊李兩人是從理論出發,因此楊振寧特地來請教對弱交互作用已做過無數次實驗的吳健雄。

這次討論勾起了吳健雄的興趣,她很快設計出實驗方法。即使楊李兩人於次月發表宇稱不守恒的論文後,招來各界的質疑與訕笑,吳健雄仍沒有打退堂鼓,繼續張羅所需的器材與人員。量子力學大師包立知道後認為這是浪費時間,並願意賭上所有錢,實驗結果一定證明宇稱守恒。

聖誕節前吳健雄率領的實驗小組已經發現宇稱不守恒的現象,但吳健雄向來嚴謹,她仍要成員多方查證與驗算,直到1957年1月中才將論文提交《物理評論》。這消息在物理界簡直炸翻了天,大家一直深信不疑的對稱性竟真的被推翻了!楊李二人也史無前例地立刻榮獲物理諾貝爾獎,但更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吳健雄竟不在其列。

對於吳健雄未能同獲諾貝爾獎,許多物理學大師紛紛大抱不平。雖然她日後獲得許多殊榮,但這終究是個遺憾。她於1989年寫給有長時間同事情誼的史坦伯格(Jack Steinberger)信中說:「……盡管我從來沒有為了得獎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當我的工作因為某種原因而被人忽視,依然是深深地傷害了我。」

八年後,至死仍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吳健雄因中風過世,享年85歲。人們將永遠記得這位「核子研究的女王」、「物理學第一夫人」對宇稱不守恒的巨大貢獻。

資料引用於:http://history.pansci.asia/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kjkjk1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xuale + 30
att007 + 30 感謝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7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31 09:11:42

吳健雄沒得諾貝爾物理獎的原因很多人歸咎於歧視女性科學家,但無論吳健雄有沒有得諾貝爾獎都無損於他在物理界的地位。

這一段短片介紹了吳健雄的生平,與各位好友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2019-5-31 09:46:44

楊振寧、李政道共同以宇稱不守恒的物理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但這倆人卻各自爭功,也從此絕裂,想想還真是諷刺

最委屈、最遺憾的應該是吳健雄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2019-5-31 10:26:08

本篇最後由 732 於 2019-5-31 10:27 編輯
att007 發表於 2019-5-31 09:46
楊振寧、李政道共同以宇稱不守恒的物理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但這倆人卻各自爭功,也從此絕裂,想想還真是 ...


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以宇稱不守恒發表的論文,李政道排第一位楊振寧排第二位。

這是因為用英文發表論文,高能物理大部分都是用姓的拼音來排名(李:Lee,楊:Yang)。

之後楊振寧又做出了Yang-mill field的重要工作,相較來說李政道就沒有再繼續有重大貢獻。

所以有此一說:李政道想要爭取這一篇獲得諾貝爾獎論文的credit,他是第一作者,因此貢獻較大。

無論如何,只有這兩位老先生才知道他們為何交惡。

或許當初吳健雄三人同時獲獎,他們還能夠繼續合作下去也不一定。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