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Yahoo體育正在為80-90年代兩大傳奇長人羅賓森(David Robinson)vs.尤英(Patrick Ewing)誰是更強大中鋒進行辯論、分析。
從奪冠紀錄和生涯成就看,羅賓森手上有兩枚總冠軍戒指,尤英是零,羅賓森完勝,羅賓森在1999年成功交棒給鄧肯(Tim Duncan),羅賓森不計身分、資歷和角色,成就馬刺團隊、成就鄧肯的氣度,備受讚揚。
從籃球角度看,兩人防守一流,團隊意識一流,都有禁區擎天一柱能力,都是有速度、有投籃能力又能打內線的中鋒,不但適合打傳統籃球,即使在當代「五小」或「一大四小」潮流中,羅賓森和尤英的速度、技巧和功能性,都能融入現代籃球速度+投籃+反擊趨勢。
尤英(右)與羅賓森(左)在90年代都是叱咤一時的強力中鋒,當時另與歐尼爾、歐拉朱旺合稱四大中鋒。
除了總冠軍數量不同,羅賓森和尤英的能力和作用、成就還真的難分軒輊,在歷史10大中鋒排名裡,這兩名傳奇中鋒也都能排進史上前10。
80年代NBA,其實尤英的出現有革命性角色和不同定位,對籃球、戰術、中鋒定義有很大影響,這一點尤英的作用和改變籃球、戰術角色,比羅賓森更出色。
尤英是一名防守能力一流,同時具備優良手感和跳投能力長人,他不僅能背框、面框攻擊,中、遠距離投籃更是出色,尤英不只在高位和兩翼底角都能投籃,穩定命中,拉開空間,更特別的是遠距離跳投。80、90年代NBA並不流行三分球,否則尤英的投籃能力會讓對手頭很大。
一大四小隊型布陣,尤英首開80年代先河,他讓紐約尼克的打法、戰術、用人更多變化,尼克可以擺上一大四小,大打小球和速度反擊,尤英的速度完全跟得上,他的投籃和處理球能力也是一流,防守能力更是球隊絕對依靠。用現代NBA打法和球風來看,尤英是那種可以拉開空間的長人,但也是防守籃球核心,更是禁區、高位、低位牽制重點。
尤英(右)生涯17個球季總得分24815分、11607籃板,場均21.0分、9.8籃板、1.0抄截、2.4阻攻,投籃命中率高達.504,他在2008年入選籃球名人堂。
羅賓森1987年進入NBA,但1989年服完兩年兵役後才加入NBA,羅賓森的投籃不如尤英,但他的防守、策應、籃板球和禁區辛宰力,一點都不遜色,羅賓森的速度和反擊,同樣改變傳統中鋒和籃球定義。速度,已經是中鋒、長人不可或缺的基本天賦,尤英和羅賓森在80年代NBA為籃球和聯盟帶來的衝擊和革命,歷史地位難分高下。
現代NBA長人中,已經沒有尤英和羅賓森這種全能優質長人,防守一流,能裡能外,投籃出色,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做為建隊核心。NBA過去10-15年流行的就是拉開空間長人,他們有速度、會投籃,但防守、籃板、禁區統治力都不及尤英和羅賓森,只是功能性球員,也都不能做為攻防建隊核心。
羅賓森(右)生涯14個球季全待在馬刺,總得分20790分、10497籃板,場均21.1分、10.6籃板、1.4抄截、3.0阻攻,投籃命中率高達.518,在2009年跟喬丹(左)一起入選籃球名人堂。
尤英和羅賓森30年前的存在和全能球風,同時具備優質速度,不但跟得上籃球速度、小球趨勢,更具備一流防守能力,他們的成就和能力、紀錄相當。羅賓森贏在隊友和體系,因為他有一個超級隊友鄧肯,尤英如果擁有一名鄧肯這樣的隊友和核心球星協助,相信他的生涯、奪冠紀錄絕不僅於此。這是羅賓森的運氣。
NBA史上尤英的分量和地位就是不如羅賓森,兩個人的差距就在兩座總冠軍,這是尤英始終無法在排名、能力、形象上超越羅賓森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