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67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whatAloser
王爵 | 2009-8-22 03:44:19

競技武術路在何方

   隨著武術申奧的深入和迫近,走在武術展示前沿的競技武術處於改革的焦點。關於競技武術發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人們在不斷探討如何使競技武術既符合時代特點和要求,又能展示中華武術民族特色。


    一、現階段競技武術發展趨向及潛在問題


    現階段競技武術的發展從大的方向看,基本上是套路和散手兩方面發展的趨勢。套路的 “高、難、美”更加注重了技巧性和觀賞性,武術套路競賽規則在更完善、更數字化的同時,讓人看到了體操化的武術量化痕跡,從規定的難度數量、品質要求和穿插越來越少的拳械基本技法,越來越不明顯的攻防特點,可以感覺到它對“武術”這兩個字的承載已稍嫌費力。散手的發展應該說是十分迅猛,在對中國武術技擊承載的同時,亦吸收了一些世界其他民族搏擊形式的精華內容,散手的規則也在不斷地變化,具有刺激性、觀賞性和更大經濟引力的市場化運行特點。但規則限制之下的技法運用,使中國武術廣博的搏擊理念積澱由其中只能略窺一二,它對武術兩個字的承載能力也是大打折扣。在廣泛交流的同時,散手形成了極具風格的與現今競技武術套路形式愈相徑庭的競技武術兩大表現形式,甚至越來越難讓人看出它們的密切聯繫。


    因此,當前競技武術套路和散手在培養出一批批高手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一個目前潛在的必然結果:競技武術套路的難度和規定動作以及競技散手的規定已經限制了運動員的武術綜合修養和武術意識,能練不能技擊、甚至不懂武術的攻防;能打卻對武術的博大和技巧一知半解,從自己所領悟的技擊而不屑套路的“花拳繡腿”。而他們又正是我們武術展示和傳播的生力軍······


    所以,競技武術的發展,我們必須考慮到各方面的因素,進行理性的可持續發展研究。


    二、理性的競技武術可持續發展思路研究


    綜上所述,理性的競技武術可持續發展思路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去研究,前者為近期的目標性發展策略,後者為貫徹始終、並最後將前者合而為一的總體可持續發展思路。


   (一)奧運策略


    從近兩年的全國和國際的武術賽事以及交流可以看到,為了融入奧運文化、為了國際化推廣和發展,中國武術界積極改革、全力推進,費盡極大艱辛,從組織、規則等等方面都更具科學性、可操作性,使中國武術帶著濃郁的東方特色又有著週密的量化標準,以迎接奧會的考核。即使這種發展模式存在著些許國人感覺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我們也應該理性地看到這是項目推廣階段的必然存在,是對西方競技體育價值觀和全球化文化的融合。況且,這也是競技武術發展的一個發展行為,我們也應該積極投入進來。


   (二)競技武術可持續發展思路研究


    作為總體性的發展思路,要既能抓住武術得以存在的核心,又要具有強烈的全球化時代競爭力,以競爭求生存,以競爭求發展。一方面積極推行“奧運策略”,一方面結合現行競技武術發展實際和潛在問題,提出總體的可持續發展思路,滿足中國武術合乎國情、體現本質的長久、健康發展。以總體的內部蓬勃發展機制推動對外的發展行為,用對外的發展行為促進總體發展思路的深化,並最終形成一個融合以下特點、有鮮明中國武術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思路。


     1.在保持民族傳統風格中融合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代表”,它“源於中國,屬於世界”,是我們為之自豪和不斷提及的“個性”,而武術的魅力亦在於此。競技武術是傳統武術與西方競技體育相融合的產物,是發展和完善的結果,但決不是西方競技體育的產物,是在與時代和世界文化的融合中產生的先進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我們既不能拋開世界性盲目地強調“民族自大”的武術,又不能撇開武術的本質過分追求世界性的競技。


    2.“擊”(散手)“舞”(套路)合一


    武術的一個重要標誌就在於它的攻防技擊性和技擊原理。


    雖然武術在當今已經淡化了技擊價值,但是武術終究還得叫做武術。打練合一,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武術的特色。


    僅有散打沒有套路的修習,在技術體系上難以得到傳統武術文化更豐富的滋養;僅有套路沒有散打的修習,在技術形成中很難明確動作的攻防含義,由於沒有攻防體會而漸漸失去武術動作技擊性的合理表現和理解能力。


    當然,“擊”“舞”合一併不是簡單的散打和套路兼練,而是要系統地突出武術本質,相互糅合、相互提供技術素材,促進武術訓練水準的發展。進一步推出“擊”“舞”合一的競賽形式,每個運動員既要套路比賽又要散打對抗,甚至長、短兵的對抗,而成為真正的具有完全武術實力的冠軍。這樣既能改變武術套路比賽“無人喝彩”的尷尬局面,增強觀賞性,又能通過對武術的繼承和發展使悠悠中華武術的技擊精華盡展於人們面前,市場經濟運作的操作性也更強。


    3.價值觀的改變


    中華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積澱著深邃的民族文化思想,形成了集技擊、健身、欣賞、娛樂、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價值表現體系。而西方競技體育和奧林匹克運動更注重的是發展體能、突破極限的競爭性價值取向。因此,在競技武術的國際化發展中,改變傳統含蓄的價值觀念,突出它的競爭性、教育性的價值體現是競技武術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


    4.武術禮儀


    中華武術的教育功能是武術在世界各國人民的價值觀念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尚武崇德” “尊師重道”是武術界奉行至今的準則,但是相對於傳統武術的禮儀觀念,競技武術變得隨便了很多,而相對於提出來我們就可以清晰想到的跆拳道、泰拳的全方位的禮儀包裝,我們在推出武術的同時是不是包裝太簡陋了一些?禮儀應該是武術走出國門、推廣和發展的重要環節。


    5.明確競技武術人才的培養方向


    在我們研究競技武術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上,競技武術人才的培養方向和培養目的是我們應該考慮的關鍵,只有明確了,才可以有的放矢地確定思路、充實內容談發展。


    競技武術人才不是僅僅為了展示技能、技巧,而是他們將來要成為武術傳播的中堅甚至中國武術推廣的使者,要擔負起中國武術的繼承、發展、創新和培養新生力量的重任。
中華武術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