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42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旖旎
王爵 | 2009-8-31 20:15:59

最近賴聲川出了【賴聲川的創意學】一書,很多人推崇此書,我看完之後和大家分享:

這不是為專業人士寫的書。聲川說:「人人都有創意的能量。」創意不是藝術家的專利。企業界,教育界,家庭主婦,政治家,乃至一個準備聯考的學生,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啟發,發揮創意,去完成夢想。

與其他創意書另一個不同點:聲川不提供速成的點子,建議讀者如何如何做。因為他明白,創意的勃發與完成來自生活的修為。與自己溝通是培養創意的基本規範。
「心不會一宿之間改變,但慢慢訓練,我們的心確實能改變,變得更寧靜,寧靜的心就充滿開放的空間,充滿透視力……能深度觀看問題,然後問題會自我揭露。」

「放下,才看得到。」

聲川建議讀者禪坐。

他甚至認為創作者應有「無我」,「無私」,和「利他」的胸懷。

講創意的書也談靈修?沒錯,佛學的體會正是這本書的重要基礎。但聲川不傳教;他旁徵博引。道家,藝術家,科學家的言行都是他信手捻來的例證。因為有生命體驗和學識的融會貫通,這些舉證不掉書袋,而使論述充滿了人性的溫潤。

大部份談創意的書,多屬功利導向,「點子」是為了致富。這本書讓創意回歸到人的,生命的本位。「創意」是讓人活得更自在,做人做事更圓滿。

以下為書中文摘:

多數人對創意有誤解,腦力激盪和另類思考本身沒有問題,但是往往未能有效達到目標,因為這些是技巧而已,不是創意本身。我們對創意本身的了解不足,才誤以為技巧就是本體。這種誤會就像一個人學了很多管理技巧,就認為自己已經懂怎麼做生意了,或者一個人站在游泳池邊,學會各種急救自救技巧之後跳進水裡沈下去,然後埋怨自己「為什麼不會游泳?」

創意是人類最嚮往的一種能力,但我們卻不了解它,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擁有它。專家學者預測世界即將從「資訊時代」轉向所謂「概念時代」,創意也將成為新時代中最重要的工具。

社會忙著將創意模式化,卻沒考慮到創意是超越模式及既定框架的。在亞洲,這個問題特別嚴重。發揮創意的重要條件需要強烈的個人主義獨立思考及行動能力,而亞洲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型還不太久,我們的血液、集體意識中對傳統社會印象仍鮮明,還是習慣傳統集體價值凌駕於個人權利及表現之上。在快速變化的消費社會中,個人對制式概念的認同無形中扼殺了創意。我們很容易自動接受各種社會加諸於自我的制式觀念及想法:「生活應該如何過」、「什麼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麼樣的對象才是好對象」、「買什麼樣的房子才算是好房子」、「怎麼樣才算是一頓好吃的飯」、一個好假期……其實每一項選擇都充滿潛在的創意,而我們居然願意在一切可能之中接受眾人的標準答案,然後花畢生的力量來符合這些標準答案。

這樣盲目追求社會既定價值的生活方式是現代人最深的悲哀,也是創意最大的先天殺手。即使沒有人這麼規定,我們總是把視線放在別人制訂的界限之內。沒有人教我們如何擴大界限,甚至毀滅界限。
沒有人教我們,或許世界是沒有界限的。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