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15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旖旎
王爵 | 2009-9-18 00:33:54

瑤族的盤王節

瑤族的節慶特別多,民間有歌謠說,「瑤族節日多,月月有節過」。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目連節、達努節……,一年12個月,月月都有節。盤王節是眾多節日當中,最隆、最盛大的節日。這個節日,無論青靛瑤、大板瑤(頂板瑤)、過山瑤、紅頭瑤等各個支系都要舉行,只是支系不同,住地不同,叫法也不同而已。有的地方叫瑤年,有的地方叫達努節,有的地方又叫瑤娘節。叫法雖然不同,節日來歷卻都是來源於人源傳說,活動內容也與祭祖、娛祖有關。居住在西雙版納的瑤族,不論是藍靛瑤還是頂板瑤,都叫這個節日為盤王節,節期也統一在公曆12月上旬舉慶。瑤族民間有關人源的傳說,主要有兩種。其中一種傳說,講的是大山傳人。

    遠古時候,有兩座人形山相互對峙,兩座山在一陣驚雷響過之後,同時裂開了口子,走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男人名叫布洛西,女人名叫密洛陀。布洛西與密洛陀走出山口以後,結為夫妻,生下了3個兒女,分別繁衍出漢族、壯族和瑤族。密洛陀告訴瑤族兒孫,她的生日是五月二十九日,她要兒孫在生日期間給她祝壽補糧、敲銅鼓鬧場。瑤族的有些支系根據這個傳說,於每年農曆五月二十九日過節,並把這個節日叫做達努節——不忘祖先之節。屆時,敲銅鼓鬧場。西雙版納勐臘縣瑤區的藍靛瑤和頂板瑤則傳說,瑤族的祖先是盤護。遠古時候,有個評王和高王爭戰,久戰而不分勝負。評王為獲得高王首級,在出重金懸賞的同時,還以如花似玉的三公主相許。盤護揭榜出征,經過浴血奮鬥,終於打敗了高王,親斬高王於馬下。盤護將高王首級獻給評王時,評王不僅獎予重金,並將三公主許配給盤護為妻,封盤護為王,授位於南京會稽山十寶殿,被人尊稱為盤王。盤王婚後,生下6男6女,繁衍了瑤族12姓。瑤族兒孫為紀念始祖,於盤護的降生之日——農曆十月十六日為節。從前過盤王節,多以村寨為單位開展活動。瑤族群眾宰豬殺牛,釀造美酒,烹製豐盛食品,共同聚餐。節日期間要敲銅鑼銅鼓鬧場,大擺歌台,唱盤王歌、跳盤王舞。男女青年藉機對歌,談情說愛。1984年以後,瑤族過盤王節時,多集中在鄉政府駐地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活動。節日期間有歌舞表演,由瑤族群眾唱瑤族民歌、跳瑤族傳統舞蹈。舉行瑤棋擂台寨、頂竹竿比賽等。省內外瑤族代表團和州內各族各界人士也前來參加慶祝活動,如今的盤王節盛況空前,已成為自治州內各族人民進行文化交流和增進團結的重大節日。

納西婚俗

麗江壩區過去的納西人,由於在1723年雍正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首漢族文化影響加深,在婚姻上也已實行一夫一妻和父母包辦婚姻的制度。兒女婚事由父母做主,媒人撮合,以牛、羊、豬,酒聘娶。婚姻講究門當戶對,三從四德,夫唱婦隨等漢族傳統倫理,麗江納西與漢族、藏族聯姻的較多。在本民族內部,同姓不同宗的人可以通婚,但絕對禁止同家族的人結親。結婚,一股都要經過訂親、請酒,舉行婚禮的程序:  
    
  訂親,納西語叫「日蚌」,意為「送倆」。男孩長至五。六歲時,父母便注意給他物色媳婦,請算命先生或祭司東巴排八字,對生辰,或者到寺廟燒香求籤。若是相中的女孩與兒子的生辰屬相相合時,父母便托媒人帶一壺酒去女家為兒子說來。如女方父母同意,待女孩十歲左右即擇日舉行討婚禮。訂婚時,男家須向女方送禮物,第一次稱為「小酒」,男方送給女家白米二升(約20斤》、酒一罈(約5斤)、紅糖二至四盒、茶葉二包。其中糖、茶、酒是不可缺少的禮物,其餘禮物的多少.視男方的富裕程度決定。小酒之後,任何一方覺得婚事不合適時,都可以反悔,如女方想退婚,必須把所收禮物如數退還男家:茗男家想毀約,把決定通知女方即可。  
    
  小酒後隔上一年半載,男家再向女家送第二次禮,叫做過"大酒"。除備有過小酒的禮物外,還要贈送上佈一件(7尺左右)、衣服兩件、玉或銀手鐲一對、豬肉三十斤、現金若干等,披紅掛綵,由媒人和男家親友送到女家。女方以酒席相待, 客人喝著男家送來的酒,稱讚酒好、酒甜,並向結親的兩家祝賀。酒席後,女方送一壺酒和兩盒紅糖或一些糙把給男家口禮。男家再將女方回贈的酒敬獻祖宗,宴請親友。「大酒」之後,雙方再不能反悔婚事。

苗家探娘街

祖祖輩輩居住在保山市瓦馬山區的苗族同胞至今沿習著一條很嚴格的婚俗:姑娘出嫁後不抱孩子不能回娘家。這原是一件很讓人傷情的事情,可實際上並沒難倒那些有情有義有孝心且聰明機智的苗家女:不興回娘家,趕街總是興的。於是,她們便常常利用趕街之機和母親見上一面,傾吐別情——這,便是苗家的「探娘街」。

  趕街這天,新婚不久的苗家女一大早便精心梳洗打扮一番:穿上銀飾叮噹的繡花上衣,竹籃裡裝一隻尚未打鳴的小公雞或尚未生蛋的小母雞,再放幾個新鮮雞蛋。臨出門,婆婆總要笑眉笑眼地塞給兒媳點錢,再舀幾碗新米。而作母親的,自然也不會空著手去,女兒在家愛吃的水果瓜籽什麼的,還有平日精心縫製的小兒衣褲鞋帽總有滿噹噹一提籃。

  到了街子上,母女相見,說長訴短,免不了一番嗚咽、一番歡欣。若腹中已有動靜,則還會含羞帶情地咬上回耳朵。爾後,母女雙方交換竹籃。末了,做女兒的總忘不了順便用婆婆家的錢買些糖呀果呀或筆呀本呀什麼的,讓母親捎給尚未成家的小弟小妹們。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bingbinglyu
鄉紳 | 2009-11-12 13:05:16

真是蛮有趣的,有机会去看看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