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x2131000
王子 | 2019-12-24 09:34:28

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

61歲的張先生受帕金森氏症纏身20多年,發病後期服用多種藥物,仍無法控制手部抽搐,影響日常生活,被迫放棄喜愛的釣魚、繪畫嗜好。醫師建議採用羅莎(ROSA)手術機器人執行「深部腦刺激手術」,術後恢復良好;張先生感動地說,終於能夠自行打理生活起居,找回尊嚴。

雙和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千岱表示,帕金森氏症是成年人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3人罹患,常見症狀包括手抖、四肢僵硬等,隨著時間變化,病徵更趨嚴重。

洪千岱說,目前多以左多巴等藥物治療,初期接受藥物治療症狀可控制良好,但罹患帕金森氏症患者通常5年以上就會產生藥物波動及異動症,療效變差,需要評估裝設腦部刺激器。

神經外科醫師羅偉倫表示,「深部腦刺激手術」成功與否取決於放置電極位置的精準度,傳統立體定位手術精準度約在2到4毫米,誤差大多來自影像扭轉及定位裝置的刻度變化,而若精準度有誤差,術後可能引起患者臉部抽蓄、麻痺等副作用。

羅偉倫說明,羅莎手術機器人是目前最精準的機器手臂,由電腦自動控制進行手術,達到0.23毫米的精準度,並在術前計算好,不需要大開刀及反覆調整傳統頭架,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成功率。目前健保已核準特定情況下給付晶片、電池等耗材,但須經由醫師評估,自費約30萬元。

洪千岱補充,「深部腦刺激手術」在皮下置放電極,但國外統計約有10%患者可能產生感染風險,若嚴重感染且無法使用抗生素,就必須拆除,裝置通常可使用3至5年,建議定期回診追蹤。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金幣 收起 理由
terrybear6268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