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wulitongyi
勳爵士 | 2009-10-3 10:45:30

在很多國家的軍事思想中,核潛艇是應對核動力航空母艦的最有力武器。作為戰略打擊力量,核潛艇可以裝備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或巡航導彈。核潛艇是壹國潛艇中的戰略力量,彈道導彈核潛艇(也稱戰略核潛艇)為當前軍事理念中軍事核能“三位壹體”中海基核力量的主要實現形式。

今年7月26日,印度第壹核潛艇“殲敵者”號下水。雖然它上面搭載的K-15導彈射程只有700公�,但外界還是驚呼:印度已經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能夠成為繼美俄英法中之後第六個擁有海基核力量的國家,印度的族自豪感、大國情結無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不過,另壹個核大國俄羅斯可就沒印度這麽得意了,7月15日,它的潛射彈道導彈“布拉瓦”,也稱“圓錘”試驗失敗。在“布拉瓦”全部的11次試驗當中,已經有過6次失敗記錄。結果,導彈試射暫時中止,部署時間也被推遲,不過,俄羅斯表示,對該導彈的試驗會繼續進行。

“殲敵者”號核潛艇下水和“布拉瓦”導彈試驗失敗再壹次引發了人們對海基核力量的思考和關註。什麽是核潛艇?它和潛射導彈到底是什麽關系?為什麽說有了這兩樣裝備就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各有核國家為什麽對發展海基核力量如此執著?

其實核潛艇的這個核字,指的並不是核武器,而是核動力的意思。與常規動力潛艇相比,核動力潛艇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優點,正好可以彌補前者的不足:壹是功率大,航速高,續航力強。我們以美國的“洛杉磯”級核動力潛艇為例,艇上裝有1座VM-5壓水堆,功率190兆瓦,水下最大航速28節,而常規動力潛艇功率只有幾十兆瓦,航速在20節以下。核潛艇上使用的壓水堆堆芯壽命通常是15年、甚至更長時間,可以給潛艇帶來幾乎是無限的續航力,這是常規動力潛艇無法比擬的。強大的功率還可以提高潛艇的噸位,這樣就可以裝載更多的武器和設備。

二是隱蔽性好。核動力的特點是它不需要空氣助燃,所以,能在地下、水中和太空這些缺乏空氣的特殊環境中使用。這壹點對於潛艇來說非常重要。我們知道,潛艇的特長在於它的隱蔽性,它可以利用海水保護自己。但是,常規動力潛艇在水下操作的時間受到電池蓄電量的嚴格限制,必須在壹段時間後浮出水面進行充電,這樣它就很容易暴露自己。而使用核動力就不存在這些問題,比如“洛杉磯”級核潛艇,它可以在水下連續潛航80∼90天不出水面,真正把潛艇的隱蔽特點發揮到了極處。

近日,美國國防部和情報員對媒體表示,俄羅斯兩艘阿庫拉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到美國東海岸巡邏,其中壹艘核潛艇在距美國東海岸320公�的水域巡邏,另壹艘核潛艇所處的地點不明。美國海軍潛艇戰專家諾曼·波爾馬說,這是俄羅斯15年來首次向美國海岸派出2艘壹線核潛艇巡邏。

對於美國國防部員的擔憂,俄羅斯總參謀部副總參謀長阿納托�·諾格維欽表示,核潛艇到美邊境巡邏只是莫斯科為確保其海軍處於良好狀態而采取的正常。諾格維欽還表示:美國軍說俄羅斯潛艇(到美國邊境)巡邏是威脅,但美國潛艇也經常到俄羅斯邊境巡邏。

根據用途和搭載的武器,核潛艇可以分成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兩種。攻擊型核潛艇通常用於對海作戰,既可以反艦,又能夠反潛,以魚雷和巡航導彈為主要武器。美俄英中等國的攻擊型核潛艇同時也具備使用遠程巡航導彈對陸地進行常規打擊的能力。

在冷戰後的歷次局部戰爭中,美國的攻擊型核潛艇都參加了作戰,它們所用的武器就是大名鼎鼎的“戰斧”。今年8月初,被發現沿美國東海岸巡航的俄羅斯兩艘核潛艇就是攻擊型的,是“阿庫拉”級,不裝備彈道導彈,沒有核打擊能力。

彈道導彈核潛艇顧名思義,以核導彈為主要武器,用於對敵方國土內的縱深目標實施核打擊,所以也被稱作為戰略核潛艇,它構成了有核國家的海基核力量。除了發射彈道導彈外,這種潛艇還會裝若幹個魚雷發射管,用於自衛。我們都非常熟知的美國“俄亥俄”級核潛艇、俄羅斯“臺風”級、“北風”級核潛艇還有中國的092,094型核潛艇都屬於這壹類。

為什麽說有了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國家,就具備了二次核打擊能力了呢?這與海基核力量的生存概率有直接關系。我們都知道,核力量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陸基彈道導彈,壹般特指洲際和遠程導彈,戰略轟機,還有彈道導彈核潛艇。這三者當然各有優缺點,但就生存能力來說,海基核力量最強。大洋為核潛艇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同時,核動力又使潛艇免去或減少了燃油等物資的補給,對基地的依賴性較小,可以進行長時間的待機活動。這些都大大減少了核潛艇被發現的幾率。

根據計算,在第壹波次的核打擊之後,陸基、空基核力量的生存概率只有5∼10%,而海基核力量可以高達90%。憑借這些剩存的核力量,被打擊國仍然可以毀滅敵方或對其造成難以承受的損失。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二次打擊能力。在兩個有核國家之間,只有雙方都具備了二次打擊能力,才會打消彼此發動先發制人式打擊的沖動。

原因很簡單,如果妳不能通過壹次核打擊就消滅對方全部或絕大部分的核力量,那結果必將遭到毀滅性的報復。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麽有核國家在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之後,都要發展彈道導彈核潛艇,因為它是實現戰略穩定的壹個重要基石。

在武器方面,美國現役的潛射導彈是“三叉戟”II型,射程12000千米,可以攜帶12枚15萬噸當量或7個30∼47.5萬噸當量的分導彈頭,圓偏差概率90米。俄羅斯的潛射導彈是SS-N-20“鱘魚”型,射程8300千米,有10個分導式彈頭,每個彈頭當量為20萬噸,圓概率偏差500米。

剛剛試驗失敗的“布拉瓦” (SS-NX-30)是俄羅斯新壹代潛射彈道導彈,白楊-M的海上型號,能夠攜帶10個分導彈頭,射程8000千米,具有機動變軌能力。這種導彈是專為“北風”級核潛艇所設計的,但目前出現了非常尷尬的平臺等武器的現象,核潛艇有了,而導彈還沒著落。

潛射導彈與陸基導彈因為發射平臺不同,表現出了兩個較為明顯的差別。壹是制導方式。潛射導彈的制導方式為慣性加星光制導,而陸基導彈通常只有慣性制導。這是因為,核潛艇在海上處於活動狀態,導彈發射時的初始方位測量不會特別準確,所以需要用星光制導加以校正;二是發射方式。潛射導彈采用冷發射,導彈在水下彈出發射筒後出水在空中點火,而陸基導彈既可以冷發射,也可以熱發射,但以熱發射為主。

冷戰結束後,美俄大量削減陸基和空基核力量,與此同時,海基核力量的地位和重要性卻越來越突出。目前,潛射彈道導彈彈頭已經占到美國核彈頭總數的50%、法國的90%、英國的100%,就連俄羅斯,也在不斷擴大海基核力量的份額。

海基核力量之所以備受各有核國家青睞,除了其優異的生存能力外,還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壹是機動性。 彈道導彈核潛艇可以利用航程幾乎不受限制特點,自由、方便地進出世界各大洋;

二是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我們前面已經提到,核潛艇不必像常規潛艇那樣定期浮出海面,它能夠充分利用大潛深的優點,達成有效的掩護,發起隱蔽、突然的攻擊,甚至可以前出到敵國領土附近海區,出敵不意;

第三,火力強大。彈道導彈核潛艇是世界上集成度最高的核武器系統。以美國俄亥俄級潛艇為例,它可以載24枚“三叉戟”導彈,每枚導彈可以有7∼12個子彈頭,如果按照8個彈頭計,1艘俄亥俄級潛艇可攜帶192個核彈頭,理論上可以攻擊192個目標。壹般潛射彈道導彈發射準備時間為15分鐘,連射時間間隔壹般不超過1分鐘,以此計算, l艘俄亥俄級潛艇可在半小時內將壹個中等國家全境打回石器時代,可以完全癱瘓壹個大國。其傷破壞力的確不可小覷。所謂1艘潛艇摧毀壹個國家的說法決對不是空穴來風。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