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10-21 22:10:16

太平洋美軍司令 演過捍衛戰士

【聯合報╱華盛頓特派員張宗智、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2009.10.21 06:26 am

  [設為封面]

新任太平洋美軍司令威勒十九日上任。圖為威勒去年六月十九日訪問菲律賓軍事總部時,受到菲國儀隊隆重迎接。
(法新社)
與台海局勢攸關的太平洋美軍司令職務,十九日在美國國防部長蓋茲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主持下,由威勒上將(Robert Willard)接替基亭,擔任這個擁有廿五萬人、統領美國亞太區域所有軍隊的指揮官。


新任司令威勒先前擔任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曾是F十四戰鬥機飛行員。過去兩年,他領導美國太平洋區艦隊,統帥一百八十艘船隻、一千五百架飛機以及十二萬五千名軍人。威勒表示,亞洲的地位愈來愈重要,他將努力不懈,確保太平洋司令部能面對挑戰,「我們國家的利益就在此地。」

威勒曾是訓練美軍飛行員的「美國海軍戰鬥武器學校」執行官,因此在一九八六年的電影「捍衛戰士」擔任顧問及飛行指導,並客串演出,不過他演的是駕駛米格廿八戰鬥機的蘇聯飛官,是主角湯姆克魯斯的敵人。

接任太平洋區司令後,他將負責西至加州、東至印度洋的亞太地區軍事調派,將治理旗下卅二萬五千人。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責任區,與中國、台灣、日本、南韓等卅六個國家有關,占全球半數以上的人口,與美國貿易一年超過一兆美元。

威勒接替即將退休的海軍上將基亭。交接典禮在檀香山俯瞰珍珠港的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總部舉行,國防部長蓋茲稱許基亭四十二年的海軍生涯傑出,他曾任F十八大黃蜂戰機的駕駛,擁有五千小時的飛行時數,曾在航空母艦降落一千兩百次,並曾擔任美國北方司令部司令。

「領導像太平洋司令部這樣的軍事組織,需要機智巧思,要有外交官的感性,學者的歷史感,以及企業大亨的經營常識。」蓋茲說,「基亭上將表現遠過於此。」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10-21 22:10:31

F14服役32年除役 美改用較省錢戰機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路透美國羅斯福號航艦二十八日電】 2009.10.21 06:09 am

  

編按:本文原刊登於 【2006-07-30/聯合報/A15版/兩岸/國際】

冷戰時期專門對付前蘇聯轟炸機的美國海軍F十四雄貓式戰機,廿八日從航空母艦戰鬥群執行最後一次出勤任務,為長達卅二年的服役史畫下句點。

雄貓戰機因為電影「捍衛戰士」而出名,除役使美國海軍得以引進新式戰機。贊成者認為,新式戰機能以更負擔得起的經費完成後冷戰時代的任務要求。然而對雄貓飛行員與戰機迷而言,雄貓戰機除役不只象徵一個飛行時代的結束,也象徵美國的軍備新趨勢是重視節省經費甚於性能。

雄貓戰機預定九月全部除役。美國海軍已經開始引進波音公司建造的F/A十八超級大黃蜂式戰鬥機,並計畫之後再引進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領銜建造的F卅五聯合攻擊戰機。

美國海軍最後一支雄貓飛行中隊中隊長賀威說:「雄貓戰機是具備現代殺傷力的冷戰象徵。」今年稍早駕駛雄貓戰機在伊拉克投下最後一枚炸彈的霍里根上尉表示,雄貓戰機的性能非常卓越,然而「時代與經費已經不同以往」。

美國航空母艦羅斯福號的隨艦戰機飛行員、機械師,以及戰機業專家亦有同感。水鴨航太暨防衛諮詢集團分析師艾柏拉菲亞表示:「竭盡全力打造最優越軍備的時代即將落幕,現在是在財力可及情況下建軍的時代。F十四除役是最好的證明。」

許多海軍人員與專家認為,美國海軍已經不再需要雄貓戰機。專家指出,儘管許多海軍人員私下責怪華府當局,然而在戰爭面貌不斷改變的環境下,美國政府可能繼續裁減戰機經費。

許多批評者指出,美國空軍為維持空優地位,計畫採購單價高達一億三千萬美元的新世代F廿二戰機。

【2009/10/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10-21 22:12:14

太平洋美軍司令 軍權第三把手

【聯合報╱編譯陳世欽/報導】 2009.10.21 06:26 am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是美軍的「聯合作戰指揮部」,也是轄下美軍各軍種部隊的最高軍事當局,司令編制為四星上將,只有身為三軍最高統帥的美國總統與國防部長的權力大於太平洋美軍司令。

美軍為方便跨軍種協同作戰,目前共有十個聯合作戰司令部,其中六個是有地域責任區的司令部,包括太平洋司令部,另外四個是功能性司令部,如特種作戰司令部、運輸司令部等。

太平洋司令部是杜魯門總統一九四七年元旦下令成立,在地域性司令部中歷史最悠久,編制也最大,總部設在檀香山的史密斯營,責任區涵蓋整個太平洋,區內包括台灣、中國大陸、蒙古、南北韓、日本、東南亞、南亞次大陸、澳洲、紐西蘭、馬達加斯加等卅六個國家、廿個地區及美國的十個屬地,負責捍衛美國與菲律賓、澳紐、南韓及日本之間的共同防禦條約,同時就近監視中國大陸、印度、俄羅斯及兩韓的一舉一動。

太平洋司令部編制的陸海空、陸戰隊及海岸防衛隊幕僚超過五三○人,輔以一一○名文職人員,統制的陸海空及陸戰隊現役兵員約卅萬人,分前進部署十萬人、前進駐紮及本土駐紮三種。作戰方面,司令直接向美國總統及國防部長負責,軍政方面則透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報告。歷任司令以海軍將領占絕大多數。

美軍太平洋司令部的作戰權力由總部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陸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空軍共同構成。美國全球貿易總量的百分之卅五集中於太平洋司令部的責任區內。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10-21 22:12:43

誘敵戰術F-14技高一籌  

【聯合晚報╱記者曾永德/特稿 】 2009.10.21 06:09 am

  

編按:本文原刊登於【1989-01-05/聯合晚報/10版/國際】

兩架美國海軍的F-14雄貓式戰鬥機,昨天在地中海國際海域上空擊落兩架利比亞空軍的俄製MIG-23鞭撻者式戰鬥機。

這次空戰事件,和1981年8月19日發生的美利空戰事伴大同小異。

據美方的說法,兩次美機都使用誘敵戰術,結果利比亞果然上當,尾隨而來。這次當MIG-23啟動雷達想鎖定F-14時,F-14上的機員立即由雷達警示接收器發覺MIG--23有開火的意圖,並立刻展開敏捷的戰術運用,擺脫MlG-23的尾隨,同時並施放回馬槍--發射麻雀飛彈及響尾蛇飛彈,將MIG-23擊落。

這一幕空戰場景,相信看過相當轟動的電影「捍衛戰士」的人都會記憶猶新。電影中F-14雄貓式戰鬥機,所發揮出來的空戰機動性能,絕非虛假。

由格魯曼公司製造的F-14雄貓式戰鬥機,從1972年服役以來,至今仍是稱霸海上的空戰戰鬥機。

蘇聯米高楊格耶維奇設計局發展的MIG-23戰鬥機,是首先出現的可變掠角翼米格機,與F-14雄貓式戰鬥機的基本設計相同。在歐美,可變掠角翼戰機代表著精密複雜與昂貴,但蘇聯卻大量生產部署MIG-23鞭撻者式戰鬥機。

但是,和歐美新一代的戰鬥機相比,MIG-23的航空電子系統就顯得相當落伍。同時,阿拉伯國家空軍的飛行員素質差,也是有目共睹的。例如,1982年6月所發生的以敘貝卡山谷之戰,以色列空軍共擊落敘利亞80餘架戰鬥機,其中包括36架MIG-23。

與F-14這種火力強大的防空戰鬥機相比,MIG-23就顯得有如小巫見大巫,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更何況,當空戰發生時,美海軍的F-14在E-2C空中預警機的指揮管制下,有如守株待兔之勢,而這兩架利比亞的MIG-23正如撲火飛蛾一般,躲不了它們慘遭擊落的噩運。

【2009/10/2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10-21 22:13:07

台海 太平洋美軍眼中的一團火  

【聯合報╱華盛頓記者 張宗智 】 2009.10.21 06:09 am

  

編按:本文原刊登於【2002-07-08/聯合報/13版/兩岸港澳】

投影銀幕上的亞太區域圖中,有三個用火焰標示為「引爆點(flashpoints) 」的地方:台海、朝鮮半島與南亞。

夏威夷美軍太平洋總部內負責簡報的軍官說,亞太區域目前有三個重大的領土爭議地區,除了南北韓、印度與巴基斯坦之衝突外,另一個就是台灣海峽。

「我曾建議他們用鴿子取代引爆點。」看過類似簡報的台北駐夏威夷辦事處處長王樂生說,用和平取代武力畢竟才是正途。

不過,從太平洋美軍司令部的觀點來看,引爆點就是引爆點,必須高度警戒。剛卸任的前太平洋美軍總司令布萊爾上將就曾在國會作證時說,台海、朝鮮半島和南亞情勢讓他「晚上無法睡覺」,也使他所指揮的三軍部隊「極為忙錄」。

五月剛接任總司令的法戈則曾在參議院任命聽證會中說,兩岸情勢可能因雙方誤判「升高至軍事競賽或更壞情況」,這將是他面對的「基本挑戰」。

太平洋美軍司令部軍官六月下旬在一項簡報中向外籍記者表示,中國大陸對亞太區域和美國的安全有很大的重要性,「台灣是美國與中國間的主要議題」。

這名陸軍少校軍官引用台灣關係法說明美國立場,並明白表示,「太平洋司令部的責任很清楚,我們依指示,已準備好回應包括中國對台灣使用武力的任何可能危機。」

他說,由於使用武力解決與台灣的歧見仍是中共的政策,「太平洋美軍司令部與解放軍不能有徹底合作的關係。」

儘管如此,美「中」軍隊仍可用許多方式交流,美國也持續鼓勵中共加入多邊演習,並在區域安全上扮演建設性角色。「我們的目標是與解放軍保持相互了解、尊重與清楚的關係。」這位軍官說。

美國對台灣的防禦承諾載於台灣關係法中,但布希政府包括擴大對台軍售在內的多項措施,特別被認為明顯傾向台灣。

布希今年到北京時暗示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因為中共改變了「區域安全環境」,從而「影響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下的義務」。這顯然是針對中共在東南沿海對台灣建構飛彈而發,也可說明美國對台增強防禦承諾,不願見到「此消彼長」。

雖然布希政府算是美台斷交後對台北最友好的政府,但台北去年以來一些動作,卻讓不少美方人士質疑台北正試探美國可容忍的底線。駐美代表程建人到立法院報告時,也呼籲不該「濫用」美方的善意。

「台北已有個極度同情它的美國政府,為何還想過分要求?」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論壇」研究部主任葛羅瑟曼說,同情台灣的人是因為台灣不會引來麻煩,「同情台灣是一回事,不是因此要你去修理別人。」

葛羅瑟曼以去年台灣運作領袖代表出席亞太經合會的過程為例表示,「美國最不願做的事就是讓自己的總統上前線,但台灣似乎把自己的國內政治放到美國的國內政治中。」他說,這些做法只會惹惱台北在美國的支持者,對兩岸關係毫無助益。

美國國防部設在太平洋司令部下的智庫

「亞太安全研究中心」,六月九日至十三日由學術院長、著名中國問題專家馬隆德率團訪台,除了與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交流外,也曾與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陸委會主委蔡英文等人會面。

一位與會人員透露,台北對於因兩岸關係停滯而導致經濟上遇到問題的嚴重性相當清楚,但仍無法找到適當的解決對策。

亞太安全研究中心一位學者說,兩岸目前遇到的問題有幾個面向:「完全沒有互信」是老問題,而且,兩岸根本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意願,因為解決問題都不符合兩岸各自的利益。

他說,照目前情況看,台灣無意宣布獨立,中共此時也不會對台動武,但兩岸都不希望讓恢復兩岸互動成為優先解決的議題,「這樣他們才可以專心解決國內議題」。

【2009/10/21 聯合報】@ http://udn.com/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