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後由 notorious 於 2010-3-21 13:45 編輯
無意中在貴論壇看到了一篇文章名為“日本H2B火箭發射HTV成功徹底絞殺中國長征五火箭的生存空間”,其中常識性錯誤眾多。原文地址在此http://118.142.33.144/viewthread ... age%3D1%26entry%3D1,現已被刪除,不過我事先保留了全文,現逐一進行批駁
================================================================================================================
日本H2B發射成功確定火箭技術領先中國20年以上
日本H2B火箭真正利害的地方是正式定案是2006年,日本只花了3年的時間就把火箭的推力提升了一倍, 而且還就是有實際的負載,不是實驗用的,這代表了日本對H2-系統火箭的信心,也代表的日本火箭的可靠性
1986年 開発開始
1990年9月 LE-7連続200秒燃焼試験成功
1993年5月 燃焼試験(CFT)成功 開発完了
1994年改良成LE-7A
1994年2月H-2首發
LE-7參數
* 工作循環: 分級燃燒循環
* 推進劑: 液氫/液氧
* 混合比(氧化劑:燃料): 5.90
* 推力:
o 真空 = 1078 kN (242,300 lbs)
o 海平面 = 843.5 kN (189,600 lbs)
* 比衝 (Isp)
o 真空 = 446 秒
o 海平面 = 349 秒
反觀中國的新一代120噸級發動機YF100大推力引擎,主要是引進俄羅斯的RD-120放大增加推力的,用的是技術層次低很多的液氧煤油
不像日本用的是最先進的氫氣引擎,還是氫氣引擎中最先進的分級燃燒循環型,連歐洲都還沒掌握, 中國從90年代中期就引進放大仿造.一直到2002年5 月16日才首次試車到目前都還沒真正成功,所以一直沒有看到真正長征五號的樣機出現 真空比衝 (Isp)只有336 s性能也遠低於日本LE-7A的438 se,
======================================
運載火箭的助推級發動機比衝一般比芯級發動機比衝小,拿著H2A系列的芯級氫氧發動機來踩長征5號的助推級液氧煤油發動機,你真是深得田忌賽馬的精髓
目前首發已經推遲到2016年,
=====================================
我個人還沒有看到長征五號2016年首飛的消息,最遲的時間表是2015年,來自中國航天的龍樂豪院士
http://news.qq.com/a/20091019/001396.htm
正式的構形還不曉得,所以不曉得首發推力是多少,我判斷應該是最低推力形的()
=====================================
長5的首飛構型是中國國務院批准立項的基本型,兩級半,5米直徑氫氧加上氫氧上面級,助推器4枚,其中兩枚為3.35m直徑液氧煤油模塊,2枚為2.25m直徑液氧煤油模塊。具體來源見《2007∼2008航天科學技術學科發展報告》P37與P17
比1994年2月首發的H-2還低,所以整體來說中國目前的火箭技術已經落後日本20年以上並不為過 =====================================
不好意思,按規劃長五首飛的基本型擁有10噸的GTO能力,比H2B的8噸的GTO運力還要高

說明:本圖片來自公開論文《新一代運載火箭》,由龍樂豪院士執筆,具體文章可在網上搜到
這主要是歸功於日本的當年的遠見,開發了世界最先進之一的火箭引擎LE7,完全是日本自主開發的
最基本的火箭一成功,只要增加發動機數推力馬上倍增,再加上日本世界第數一數二的固體發動機技術
=====================================
數一數二這個詞最好少用,看不出來日本的固發水平能有多強,H2A系列的SRB-A比美帝Space Shuttle和歐洲阿裡安5使用的固發要弱不少
H2-C要出來根本不是問題---
中國火箭因為技術落後比沖比太低,,又沒有固體火箭的技術;要達到相同火箭推力要多捆綁很多引擎這增加了失敗的機率
很容易重蹈當年蘇聯N-1登月火箭的覆轍
=====================================
呵呵,俄羅斯的火箭技術與美帝不相上下,可人家也沒有使用民用固體火箭助推器
因為中國火箭科技落後日本太多
就開始說日本火箭失敗率高,中國火箭成功率吹到世界第一
火箭發射成功率比較
中國:發射82次,成功率90%。美國:發射328次,成功率87%,發射能力4.9噸∼8.7噸。俄羅斯:發射306次,成功率88%,發射能力4.7 噸∼5.6噸。歐洲:發射164次,成功率93%,發射能力6.8噸∼12噸。日本:發射14次,成功率78%,發射能力4噸∼6噸。
像這個
"日本:發射14次,成功率78%,"
"中國:發射82次,成功率90%。"
我就不曉得是怎麼偽造出來的
====================================
指責他人偽造數據請帖出該數據的來源
日本火箭發射次數怎麼可能低到只有14次??這個大概就是專祧日本失敗比較多的新火箭H-2系列來算,中國則是只挑成功的來算,日本除了H-2以外還有H-1,J-1.M-5系列一大堆,就以H-S系列來算
H2發射7次失敗兩次,H-2A發射15次只失敗一次而已
日本火箭外國訂單少主要是太貴了;其造價和發射費用太高(每次發射需花費1.5~1.7億美元),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上缺乏競爭力;標准型H-2A的實際發射成本從H-2火箭的1.5~1.7億美元降到約9000萬美元。2008年,三菱重工決定大幅降低H-2A火箭的發射價格,從9000萬美元降至 6000∼7000萬美元,並把從簽約到發射升空的合同完成期壓縮三分之一,以使H-2A火箭具備國際競爭力。2009年1月12日,三菱重工終於與韓國簽署了用H-2A發射“韓國多用途衛星”3(KOMPSAT-3)的發射合同。
H-2B重型火箭的單位質量有效載荷發射費用更低,預計發射兩顆衛星的成本約為1.14億美元,將進一步提高經濟性。
H2B成功真正的意義就是把顆衛星的發射費用壓到6000萬美元以下只有本來的H2的1/2到1/3
從呠來國際間最貴的變成國際間最便宜的之一.所以以後就會看到很多日本發射的商業衛星,
中國長征三號C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3.7噸, 商業發射費用為5600萬美元(1995年價格)。現在當然更貴
將來的長征五更貴,日本的發射費用反而變的比中國低,這是真正讓中國航天界害怕的
==========================================
中國航天界連上世紀90年代沒錢的苦日子都熬過來了,難道現在多了一個H2B火箭立刻就活不下去了?
中國的長征五2016才出的來,大概市場早被H2B搶光了,
==========================================
中國國內市場龐大,還可以出口衛星,光發射自用的衛星都能養活長5,反觀日本國內市場小,衛星出口受限,H2B至今除了HTV飛船外還沒有任何其他載荷。另外,日本就種子島一個H2B發射場,全年允許的發射時間更是只有半年,硬件這麼差又有多大的商業發射競爭力?最後,到了2015年左右,要講價格便宜,恐怕只有俄羅斯的安加拉和美國的獵鷹9有資格吧
長征五的問題很大的,看構型就曉得
5m直徑模塊
·使用液氫液氧和兩台50噸氫氧發動機
大小和日本的H2-B差不多,引擎一樣用液氫液氧兩台氫氧發動機;堆力卻比只用一個的日本H-2A 還低,
============================================
YF77的真空推力為673kN,LE7A真空推力1098kN,2×673與1098哪個大?
http://en.wikipedia.org/wiki/YF-77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7A#LE-7A
這就是說要綁更多的助推火箭,因為中國沒有固體燃料引擎,只能綁液態引擎,大大增加發射的複雜度和失敗的風險
那個25噸的最大型火箭起碼要十幾個甚至於到20幾個引擎一起發動才行,不出問題我輸你一塊錢
============================================
25噸LEO構型的長5是一級半,5米芯級加上4個3.35m直徑助推器,共2+2×4=10台發動機在起飛時同時點火,也就是我貼出來的圖片中的方案A,那個所謂20台引擎一起發動是你設計的?
所以大概會一直停留在紙上作業,永遠出不來
所以日本從H-2A推力倍增到H2-B只花三年,中國的引擎要是不改進,我看從發射第一顆低推力的長征五到要推力倍增到最大推力的25噸恐怕不是幾個三年能解決的現在長征五的首發已經推遲到2016年,真正的構形還沒出來,大概是基本形, 絕對不可能是25噸的最大推力型
============================================
長5基本型的運載能力已經超過H2B了。另外,25噸的構型是一級半,用於LEO任務,要是再加一個上面級,兩級半打LEO運載能力還會更高
以日本來說H-2的首次飛行是1994年2月4日,最大推力的H2A204一直到2006年12月18日才發射,差不多是12年後
如果以H2A首發的 2001年8月29日;也是5年後,照這個時程推,中國那個計劃中最大的25推力火箭,快是到2021年
慢的話要到2028年才有辦法發射,還要一切順利說---
============================================
拿著日本的H2A發展歷程對比長5,你真是世間少有的天才。四個助推器的構型又有多大難度?當年中國航天自籌資金在長二的基礎上加長箭體再捆綁四個助推器搞長二捆僅僅用了18個月,長5從基本型到最大構型反倒要用上日本人用過的5年?請問你對航天一無所知就上來打嘴炮,可曾知道羞恥二字如何寫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