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孔祥鑫
伯爵 | 2009-10-29 20:44:29

我是大陸人 隨讓中共教科書上就寫了幾行字。。。。就說國軍死了200多萬人打了幾次敗仗就沒了。。但是我知道抗戰是國軍打的正面戰場在裝備不如人訓練不如人的情況下打的很英勇!我個人很佩服!尤其在2005年我們高考時當老師說不考國軍正面抗戰的知識時我就很氣憤~~我對老師說難道國軍200萬將士白死了?!靠中共幾萬人幾支破槍在山溝里真能抗的住日本人的飛機大炮、、、、所以我想知道中華民國方面怎麼寫的 我想知道歷史的真相 謝謝各位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kkk200822
公爵 | 2009-10-30 13:53:20

國軍是分了几个大的派系的

各自为政 各为其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冯玉祥最傻,手下都打光了)

要不然就不可能会有 西安事变


日本人很厉害,最初的部队 在中国 可以以一挑十,但是后来就差了很多
引言 使用道具
孔祥鑫
伯爵 | 2009-10-30 20:41:04

2# kkk200822


哦原來抗戰時1群大軍閥和1群小軍閥同日本打啊~~知道了我知道為甚徐州70萬國軍不戰而退了。。。。沒油水打哭仗沒那個軍閥想打 國軍也好雜牌軍都。。。。。英勇啊 怎麼一見第四師團就牛起來了我就鬱悶
引言 使用道具
kkk200822
公爵 | 2009-10-31 03:24:08

本文最後由 kkk200822 於 2009-10-31 04:08 編輯

3# 孔祥鑫


網上有資料  
國軍陣亡將領名單的
要仔細查找每個人的背景
你會震驚


馮玉祥為了抗日,成了光杆司令
死的基本都是馮玉祥的人馬
還有 幾個川軍頭目(蔣和嫡系躲在川 調川軍去前線送死,真黑)


黃埔嫡系 和 閻錫山 李宗仁  基本屬於 打仗之前就准備好 逃跑路線的
引言 使用道具
孔祥鑫
伯爵 | 2009-11-1 06:30:32

4# kkk200822


謝謝其實我想寫本國軍抗戰的網絡小說發表在起點上就是不知道怎麼查資料你有好的網止沒
引言 使用道具
css70171
公爵 | 2009-11-1 11:57:46

本文最後由 css70171 於 2009-11-1 12:01 編輯
3# 孔祥鑫


網上有資料  
國軍陣亡將領名單的
要仔細查找每個人的背景
你會震驚


馮玉祥為了抗日,成了光杆司令
死的基本都是馮玉祥的人馬
還有 幾個川軍頭目(蔣和嫡系躲在川 調川軍去前線送死,真黑 ...
kkk200822 發表於 2009-10-31 03:24


馮玉祥1902年坄袁世凱,1914年7月馮玉祥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勳復辟,復任第16混成旅旅長,1921年8月任陸軍第11師師長,從屬直系軍閥,率其部隊入陝西,在陝西督軍閻相文自殺之後,接任陝西督軍,並以此地為地盤擴充,受到蘇聯大力支持壯大,其軍隊因此被稱為「西北軍」。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時,負責在熱河一路抵抗奉軍,在參戰途中,接受張學良50萬元政治獻金[1],率軍返回北京,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總統曹錕,推翻中華民國政府,脫離北洋軍系,改編所部為「國民軍」,電請孫文北上。導致山海關一路的吳佩孚失敗。於11月5日逐溥儀出宮。因無法抗拒直、奉系軍閥的壓力請來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擠。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先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與蔣中正會面,最後選擇與南京蔣中正合作,清除內部的中國共產黨人。
1928年馮玉祥與蔣中正換帖結盟,拜為兄弟。
1929年,馮玉祥不滿國軍編遣會議比例式裁兵原則的決議,稱病離開南京,並於5月出任「護黨救國軍」總司令,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內外夾攻而失敗,被迫離職前往山西。1930年聯同閻錫山、李宗仁等與蔣中正對抗,引發中原大戰,兵敗後隱居山東泰山。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原名馮基善,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民國軍閥。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中正之結拜兄弟。
引言 使用道具
css70171
公爵 | 2009-11-1 13:23:08

本文最後由 css70171 於 2009-11-1 13:24 編輯
我是大陸人 隨讓中共教科書上就寫了幾行字。。。。就說國軍死了200多萬人打了幾次敗仗就沒了。。但是我知道抗戰是國軍打的正面戰場在裝備不如人訓練不如人的情況下打的很英勇!我個人很佩服!尤其在2005年我們高考時 ...
孔祥鑫 發表於 2009-10-29 20:44



http://zh.wikipedia.org/zh-tw/%E ... 5%E6%88%B0%E7%88%AD
抗日戰爭
中華民國傷亡320萬日本31萬5861人。
我想馮玉祥因該沒有320萬人好死。
在抗日時國民政府的抗日軍隊組成是由,國民黨中央各派系,還有各地軍閥、共產黨與美軍組成,蔣系就是蔣中正在南京一帶培養的中央軍,勢力範圍為南京一帶,桂系的李宗仁勢力範圍在廣西一帶,地方軍閥就是晉系閻習山勢力範圍在山西,以及遍佈中國的地方軍閥,共產黨就是朱德、彭德懷的新四軍(由共產黨在南方八省的游擊隊組成)、八路軍(國民革命軍地18集團軍,解放軍前身,1937年時為3個師3萬5千人,1945年時為91萬正規軍220萬民兵),美軍就是美國方面的援助部隊,大多為飛機運輸,空中支援,物資援助之類的。這些軍系都推舉蔣中正為抗日指揮官,因為蔣中正勢力最大。
抗日戰爭初期為北方的地方勢力抵抗日軍入侵,當戰線持續擴大,日軍從海上進逼南京蔣中正的地盤時,蔣系軍隊開始參戰,全面戰爭在上海爆發,蔣中正派出他的中央軍、與內地省份的各派軍閥前後共70萬投入上海戰場,雙方激戰3個月,國民政府撤退,國民政府遷往重慶,軍事中心遷往武漢,日軍佔領上海、南京,上海守軍的持久抵抗,掩護了黨政機關、學校和大批工商企業轉移內地,為抗戰保留了元氣。
在徐州李宗仁阻擋日軍北面部隊南下,雙方交戰數月,日軍佔領開封,蔣中正命令破壞黃河在花園口的南岸大霸,造成了黃河下游的大規模水災,阻擋日軍南下包圍,1938年8月武漢會戰,蔣中正、李宗仁調集110萬軍隊,日軍30多萬,日軍勝利但也傷亡慘重,加上戰線的拉長、擴大,後方的後勤補給兵力補充不敷使用,大批的佔領區領土難以管理,造成日軍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本改變策略,以政治誘降,軍隊進攻為輔,扶植汪精衛政權,以分化國民政府,但成效有限。
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美、英、蘇正式對日宣戰,日本的戰略重心由中國轉移至美國,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蔣與羅斯福達成協議,蔣派遣軍隊進入緬甸與英軍共同打擊日軍,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戰場形式惡化,資源極度匱乏,為了打通中國沿岸的航線,日本發動豫湘桂會戰,日本勝利控制了華南交通動脈粵漢鐵路,將「大陸交通線」完全打通。
1945年盟軍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美國於廣島投下一枚原子彈,8月9日蘇聯紅軍進攻東北,8月15日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引言 使用道具
hosts
準男爵 | 2009-11-10 23:47:53

如果用两个字形容国军:

逃跑
引言 使用道具
li630616
見習騎士 | 2009-12-6 04:04:24

樓上幾位也太誇張,別的不說,813松滬會戰國軍投入了幾十個師,黃埔嫡系的88等師都死守在閘北,800壯士的故事是假的嗎,沒有國軍,中國真能被小日本 三月亡華,說認真的,蔣委員長的中央戰略的確有許多疏失,但是,不管是黃埔系、川軍、西北軍、東北軍的前輩烈士們都是在用血肉築長城在抵抗小鬼子,看到有人寫國軍只會逃跑,可真是一肚子氣阿,請各位多讀點抗戰的歷史再來寫評論,少在那邊以偏概全
引言 使用道具
macoro
見習騎士 | 2009-12-7 01:01:20

增這方面的知識了@@ 死傷都用百萬計..如果說沒2次戰爭 哪世界目前人口人數 . 應該不會是目前的 數字吧..
引言 使用道具
aidy1981
公爵 | 2009-12-14 19:10:27

向英勇國軍---敬-----禮
引言 使用道具
aidy1981
公爵 | 2009-12-14 19:16:07

我是台灣人
雖然不認同他在台灣的做為
但平心而論
無庸置疑蔣介石 是中國救星  世界偉人   沒有他
中國不可能是聯合國常務理事國
向中國救星
世界偉人  蔣介石
敬----禮
引言 使用道具
camforg
伯爵 | 2009-12-14 19:45:04

本文最後由 camforg 於 2009-12-14 20:10 編輯

八年抗戰,國軍師級以上將軍陣亡兩百人,陸軍總共陣亡、負傷、失蹤三百二十一萬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軍陣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毀機二千四百六十八架,海軍艦艇幾乎全部損失。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從中央軍校畢業了大約二萬五千名軍官,這些軍官中有一萬名犧牲在一九三七年七月至十一月。
八年抗日戰爭中,國軍僅上將就犧牲8人,少將以上共220位,其中黃埔軍校畢業的軍官就5萬多名。
在八年對日抗戰的過程中,國軍參與大型會戰二十三次、正規戰鬥一千一百一十七次、游擊戰一萬五千餘次,無辜的平民百姓死傷超過三千萬人
抗日戰爭中的22次大會戰
1.淞滬會戰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馮玉祥 顧祝同 陳誠 張治中
[八一三] 淞滬會戰中日雙方投入了將近100萬的兵力,這次戰役迫使日軍三易主帥,戰前日本曾囂張的說,三個月可以滅亡中國,結果光在上海戰場就打了三個月,雖然日本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因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此戰日軍傷亡5萬餘人。中國軍民浴血苦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並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

2.南京保衛戰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唐生智 孫元良 宋希濂
淞滬會戰後,日軍迅速進攻國民黨首都南京。由於國民黨軍此時兵力凋零,退守絕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圍撤退。日軍進入南京後開始了長達數月的南京大屠殺。殘酷殺害中國軍民30萬餘人。
 
3.太原會戰1937年9月13日~11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閻錫山 衛立煌 孫連仲 傅作義 郝夢齡(陣亡)王靖國
1937 年9月13日,日軍佔領大同後向太原進攻,此時中國守軍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犧牲.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忻口會戰大量消耗日軍有生力量,牽制了日軍沿平漢鐵路(今北京-漢口)南下的作戰行動,著名的忻口戰役就是這次會戰中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
 
4.徐州會戰1938年1月4日~5月21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孫連仲 湯恩伯 張自忠 龐炳勳 王銘章(陣亡)
徐州會戰包括滕縣血戰、臨沂之戰、台兒莊大捷和徐州突圍四部分。
川軍打的滕縣血戰,?台兒莊布陣爭取了兩天時間。張自忠指揮的臨沂大戰,粉碎了日軍兩路夾擊台兒莊的計劃。台兒莊大戰重傷了日軍的2個王牌軍。李宗仁搞的空城計,讓日軍想在徐州殲滅國民黨70萬主力的計劃落空,日軍未能消滅中國軍隊主力。
國民黨的防禦作戰和主動轉移?此後的武漢保衛戰贏得了4至5個月的時間。其中台兒莊大捷消滅日軍1萬餘人,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徐州大突圍是我國抗戰史上光輝的一筆。它使敵人的戰略企圖徹底破滅,?我國後來長江方面的抗戰保存了精銳力量,對後來長江方面的持久戰和最後勝利的取得,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意義。可以說,從台兒莊大捷到徐州的大突圍,是蔣介石整飭軍紀、紮穩陣腳之後,砍出的漂亮的兩板斧。
 
5.蘭封會戰1938年5月21日~6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程潛 薛岳 邱清泉 桂永清 宋希濂 杜聿明 龍慕韓(槍斃)
蘭封會戰是日軍?配合徐州會戰,切斷徐州中國軍隊之西面退路和阻止第一戰區軍隊增援徐州,和中國軍隊發生的一場會戰。這會戰演發成了武漢會戰的序幕。
蘭封會戰對日軍來講是敗仗,如果土肥原在5月18日轉向商丘,估計日軍能夠提前一個星期佔領商丘。一個精銳的常設師團加上一個重炮旅團,將對從徐州戰場後撤的中國軍隊造成很大威脅。而且日軍第16師團和第3、13混成旅團可以全力截擊後撤的中國軍隊,而不是去救援土肥原。
在這次會戰中,國民黨將領龍慕韓由於作戰不力被處決,成?抗戰中第一個被處決的蔣介石中央嫡系將領。
 
6.武漢會戰1938年6月~10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陳誠 白崇禧 薛嶽 張發奎 孫連仲 王耀武 張靈甫 黃維 商震 池峰城 李延年 杜聿明 關麟征 鄭洞國
武漢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其中在萬家嶺一帶,日軍四個團被全殲,史稱萬家嶺大捷。中國空軍與敵激戰,取得重大戰果,共擊落日機62 架,炸毀日機16架,炸沈日軍艦艇23艘,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隊作戰。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鬥,在沿江要塞佈置水雷,設置海岸炮,並擊沈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沿江進攻。
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遲滯了日軍行動。日軍傷亡10萬以上,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雖然武漢最終失守,但「武漢會戰」卻有著重大的意義。會戰中,中國軍隊殲滅日軍十多萬人,同時大量消耗了日本財力,爭取到時間把工業遷入西南和西北地區,?相持階段作了重要的物資準備。自此以後,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再也沒有能力調動40多萬大軍作戰略進攻性的大會戰了。從這個角度上看,「武漢會戰」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在中國近代史上,這一時期是中國人最團結的時期。全中國同仇敵愾,真正做到了"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都投入到抗日的偉大洪流中。用郭沬若的話來說,那就是「整個武漢沸騰起來了,也帶動全國沸騰起來了!」
 
7.隨棗會戰1939年5月1日~20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湯恩伯 張自忠 李品仙 孫震
武漢會戰之後,日軍?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向湖北隨棗縣棗陽地區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擊斃敵軍1.3萬人,第五戰區也付出了較大的犧牲,日軍未能達到預定的戰略目標。

8.第一次長沙會戰1939年9月14日~10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羅卓英 王耀武 關麟征 楊森 張靈甫
此役,日軍集中10萬兵力,勞師南征,未能達到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作戰目的,相反,各路均遭到有力的阻擊、側擊,部分日軍陷於包圍,損失慘重。日軍承認「此次會戰與南昌、襄東(即隨棗會戰)兩次會戰,頗有決戰之勢。在部分戰場上,部分戰況之激烈超過了諾門坎。」日軍在會戰前期,攻勢行動艱苦,在會戰後期,于中方反擊下匆匆撤退,士氣大受影響。此次會戰,日軍傷亡達2萬餘人。

9.桂南會戰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白崇禧 杜聿明 邱清泉 廖耀湘 鄭洞國 陳明仁 戴安瀾
日軍侵佔南寧和昆侖關之後,國民黨從數百公里外急調10個精銳師,對日軍發動立體化進攻,取得昆侖關大捷,迫使日軍改變對廣東的作戰計劃,造成日軍在戰略上的部分被動。
 
10.棗宜會戰1940年5月1日~6月18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陳誠 張自忠(陣亡)湯恩伯 黃琪翔 孫連仲 孫震
此次會戰,日軍雖佔領了宜昌,但未能擊潰第五戰區的主力,而且遭到重創,傷亡1.1萬餘人。
張自忠上將殉國於南瓜店。
 
11.豫南會戰1941年1月25日~2月7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李宗仁 湯恩伯 孫連仲 李品仙
豫南會戰是武漢周圍地區防禦作戰中的一次戰役。日軍一度攻佔安徽界首和太和,但在傷亡9000餘人後,日軍最終撤退。
 
12.上高會戰1941年3月15日~4月9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羅卓英 王耀武 張靈甫 韓璿
?保證南昌及其附近佔領地的安全,日軍發動企圖消滅贛北中國軍隊主力的上高會戰。日軍在三路進攻其中兩路受阻的情況下,形成一路孤軍深入,被中國軍隊包圍的日軍倉皇撤退,予日軍以重創,日軍傷亡高達1.5萬人。

13.晉南會戰(中條山之戰)1941年5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衛立煌 杜聿明 傅作義
此次戰役日軍的目的是「在華北要殲滅山西南部的中央軍」。由於中國軍隊疏於防守,臨戰又缺乏物質和精神準備,因此遭到慘敗,傷亡慘重,退出中條山。此戰日軍傷亡9900人。

14.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嶽 楊森 賴傳湘(陣亡)歐震 王耀武 王甲本 劉振三
日軍?打擊中國第9戰區主力,摧毀中國軍民的抗戰意志,第11軍在湘北嶽陽以南地區集結了第3、第4、第6、第40 師團和4個旅團,總兵力達12萬餘人.此次會戰歷時月餘,中國軍隊共殲滅日軍3萬餘人,擊落飛機6架,擊沈汽艇9艘,使其日軍妄圖一舉殲滅第9戰區主力的計劃遭到失敗。

15.第三次長沙會戰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楊森 李玉堂 方先覺 夏首勳 陳沛 孫明瑾 余程萬
這次長沙會戰,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在中國正面戰場發動的第一次大規模進攻作戰.薛嶽將軍負責的第9戰區一線兵團依託各陣地逐次抵抗,給日軍相當的損耗和遲滯。待敵深入長沙預定決戰地區,中國長沙守軍頑強堅守核心陣地,連續挫敗日軍進攻。同時,第二線反擊兵團周密協同,對日軍進行合圍。日軍屢攻長沙不下,周圍中國軍隊又不斷壓縮包圍圈。日軍彈藥將盡而補給線已被切斷,只能空投補給。日軍見勢不妙立即展開退卻。我軍合圍部隊立即轉?向敵阻擊、截擊、尾擊作戰,窮追不捨,在多處予敵重大打擊,擴大戰果,敵狼狽逃串,至1942年1月15日,日軍退過新牆河,恢復戰前態勢。由於第9戰區部署得當、協同密切,作戰得力,從而取得了此次會戰的勝利。此役共斃傷俘日軍5萬餘人.成?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以來,同盟軍唯一決定性之勝利。
 
16.浙贛會戰1942年4月~7月28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顧祝同 上官雲相 劉建緒 黃紹竑 汪之斌
日軍大本營決定摧毀浙贛兩省中國軍隊機場,打通浙贛鐵路,最後基本實現預定目標,曾經佔領衢州機場,但遭到嚴重損失,第15師團師團長陣亡,日軍戰史記載傷亡1.7萬人。
 
17.鄂西會戰1943年5月~6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陳誠 胡璉 王瓚緒 王敬久 馮治安 王甲本
鄂西會戰歷時月餘,第六戰區以10個軍的兵力抗擊了日軍約5個師團兵力的進攻。
日軍沿長江向上游進攻,第六戰區及友鄰部隊夾擊日軍,殲滅敵軍4000人。
 
18.常德會戰1943年11月2日~12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孫連仲 王耀武 余程萬 施中誠 胡璉 池峰城 張靈甫
在此次會戰中,中國空軍以及美國駐中國基地空軍也參戰並取得重大戰績。集結轟炸機和驅逐機約200架,對日軍飛機、艦船、地面部隊展開作戰,有力支援了地面作戰。
中國軍隊依託陣地節節頑強阻擊,遲滯日軍進攻,給敵重大消耗.擊斃日軍1萬餘人。
 
19.豫中會戰1944年4月~5月25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湯恩伯 蔣鼎文 胡宗南 李家鈺 何國柱 呂公良(陣亡)
豫中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一部分,一九四四年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就要看到勝利的曙光,侵略成性的日本軍國主義妄圖挽救因太平洋戰爭慘敗而導致即將覆滅的命運,根據「一號作戰計劃」,發動了以打通平漢鐵路南段,消滅中國軍隊湯恩伯部主力?目的的「河南會戰」,史稱「豫中會戰」。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慘烈的戰鬥之一。
這次會戰是侵華日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日軍勢在必得打通大陸橫貫南北的交通線。

20. 長衡會戰(第四次長沙會戰) 1944年5月~8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薛岳 方先覺 周慶祥 容有略 葛先才
長衡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二部分,豫中會戰的同時,日軍開始進攻湖南,打通粵漢鐵路。國民黨第10軍隊在衡陽進行了不可思議的長達48天的抵抗.最後因寡不敵?,衡陽失守。在這?要強調的是中日雙方公佈的日軍在長衡會戰中傷亡人數均是6萬人,驚人的一致,這是八年抗戰唯一的一次。
 
21.桂柳會戰1944年8月~12月10日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 白崇禧 張發奎 韋雲淞 闞維雍(陣亡) 孫元良
桂柳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第三部分,日軍?摧毀大西南的美軍空軍基地和打通大陸與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交通線,發動桂柳會戰。由於蔣和桂系之間的矛盾,這次會戰國民黨兵力嚴重不足,導致桂林柳州相繼失守,在整個會戰中日軍也付出了傷亡3萬餘的代價.
 
22.湘西會戰1945年4月~6月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王耀武 施中誠 胡璉 李天霞 廖耀湘 韓璿
1945年4月至6月的湘西雪峰會戰,是國民黨軍給日軍最嚴厲的打擊之一,也是中日戰爭的一次攤牌作戰。此戰役直接給日本政府敲想了喪鐘.
 
附加戰役:滇緬會戰
參戰的國民黨主要將領:衛立煌 杜聿明 鄭洞國 戴安瀾 孫立人 廖耀湘
滇緬會戰的意義是中國政府?打開中緬邊境交通線,讓美大量援華物資進入中國大陸而發動的戰役。

向所有的中華民族的生存與尊嚴而戰鬥過的人們致敬!
資料來源【私密檔案】大陸人不知道的抗戰史實 http://m.ntdtv.com/xtr/mb5/2009/09/07/a342723.html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