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04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westley
騎士 | 2009-10-30 19:41:48

你總是希望與任何人都保持和諧的關係,也總是在配合別人。

因此,即使你所做的和你所想的不一樣,即使別人給你的對待和你心裡的期待不一樣,你還是默默隱忍,委屈求全。

但一昧地去配合別人,也就等於一再地壓抑自我;用你的委屈換來的並不是真正的和諧,而是一個粉飾太平的假面。你並不覺得快樂,只感到自我的分裂。這樣就算得到最佳人緣獎,於你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不願意的時候,就明確地拒絕。

做一個讓自己喜歡的人,而不是扭曲自我來乞求別人的喜歡。

當你自在地表達真正的感覺的時候,別人看見的才是真正的你。

你也將發現,丟下了粉飾太平的假面,你不再分裂,你和你自己從此有了真正的和諧。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fujj + 1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來捕狗的,一號!
回覆 使用道具
w0w17
子爵 | 2009-11-4 22:55:11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3_328:}
當然知道那樣做自己會很難受,甚至喘不過去來 {:3_303:}
不過以現在的環境下,要表現真正的自己,也不一定會讓人接受 {:3_325:}
真是麻煩的課題阿 {:3_250:}
引言 使用道具
旖旎
王爵 | 2009-11-5 08:11:18

人與自然的和諧的"天人合一"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之歸宿處。

    人與自身以及人與人的和諧也為古人所竭力強調。儒家的"仁愛"、"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道家主張"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傚法天道,通過無爭、去奢、知足,達到人與人的相對和諧;佛家講修徹悟的心靈境界實現自我身心的和諧都是如此。

    古人追求人與社會的和諧,體現在以民為本("仁政")的政治和諧、必須讓百姓有固定收入才能使社會穩定和諧("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的經濟和諧、以及能兼容並蓄的一統性和各種思想揉合的多元性的文化和諧("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易傳·繫辭下》)。

    至於世界的和諧,中國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抑武揚文的原則。《國語·周語》就說:"武不可黷,文不可匿。"……

    但是,隨著不平等的階級關係、利益關係,不公平、不正義等等引起的戰爭、紛爭,這種和諧給破壞了,積重難返,難以復原。

  隨著和諧社會的倡導,人們現在說"和諧"這個詞語的幾率大大提高了。

    隨之而來的是,口號、會議、標籤式的"和諧"激增。我們現在的很多干部都在聲稱我所管理的某個區域有多和諧,或者我們有許多非幹部也在論文裡表明自己對和諧的理解有多深刻。

    真是如此嗎?

    衡量是否和諧的硬指標很多,但有一個最好的指標,那是人們的心裡是否真正地感覺到了這份和諧。

    心,是世界最敏感的衡器。

    心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和諧。
引言 使用道具
luxgen
王子 | 2009-11-5 09:23:16

說真的
在委屈的和諧下是會變得不平衡
也許明確點是不錯的表達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