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 記者吳姿賢/台北即時報導 - 2020-04-15 13:24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記者吳姿賢/攝影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今天審查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農民跟政府共同按月提繳1比1,提繳6%滿35年退休可月領2.6萬元。但立委認為,35年後通貨膨脹,2.6萬元折現後約等於現在1.8萬元,無法給予基本生活保障,建議提撥率增至10%,政府提繳金額提高到1.5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明天逐條審查時將提出各種提撥率、提繳金額計算。
根據農委會提出的農民退休儲金條例草案,將仿造勞工退休金制度設立退休儲金專戶,農民可按月提繳1%至6%,政府也以1比1按月提繳相同金額。農民若30歲開始提繳6%,再加上現行發放的每月7550元老農津貼,到65歲每月可請領2.6萬元。
立委曾銘宗說,2.6萬元是35年後才領到,不是現在的2.6萬元,未來會通貨膨脹,2.6萬元金額很少,「要承認這個事實,做決策不能用現實,35年後的2.6萬元能買多少東西?」
曾銘宗也說,提撥率最高只有6%根本不夠,應提高到10%;農民跟政府提撥比例1比1也要改成1比1.5,才可以反映30年後能夠給予農民基本保障。否則設算30年後的2.6萬元折算現在只有1.8萬元,相對勞工保障不足。
陳吉仲表示,明天進入逐條審查時,會提供各種不同版本的試算,包括原住民因平均餘命低於全國,請領年紀是否往前推算。但也希望可以通過這個版本,留待試行一、兩年後再來檢討。
立委郭國文則質疑,目前未滿65歲農保被保險人約45萬人,農委會估計農民退休制度開辦首年只有6萬人參加,覆蓋率明顯不足,且若以6萬人參加估算,農委會只支出10.2億元,就算參加人數比預期多、抓支出20億元,「你拿20億元照顧第二層的法定職業退休金,符合比例原則嗎?不會覺得太便宜嗎?」
郭國文說,農委會天然災害一年支出就30億元至100億元,做好人就要做到底,現在的預算若覆蓋率不夠也只是浪費制度,因此他的提案版本希望農民提撥2%、4%、6%,政府也要相對提撥3%、6%、9%。且經過估算,就算提撥到最高9%,農民最多月領3萬元,「不覺得有努力空間嗎?現在是推廣黃金時期,要阿莎力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