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7 07:36 聯合報 / 記者林麗玉、張世杰/台北即時報導
台大教授闕志鴻搭乘公車,竟被車門夾住拖行,其實這類意外時有所聞。北市交通局公共運輸處統計,北市從2016年起,每年都有超過50起以上公車夾傷人事故,去年更高達86起,北市交通局表示,將檢討公車軟硬體設備改善,並加強司機的訓練教育。
由於目前國內沒有法規,強制公車加裝防夾裝置,台北市交通局只能透過評鑑制度,鼓勵業者加裝,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台北市公車有3573輛,其中,有2245輛加裝防夾裝置,比例超過6成。
消基會交通組副召集人李克聰表示,搭乘公車者相當高比例為持敬老卡的長者,隨個社會高齡化,這類風險將越來越高,公車防車門夾人應從車輛硬體設備著手,包括裝置防夾警示聲響,也應加強駕駛員的教育訓練,尤其晚上或搭乘人少時,更要將疏忽的風險意識提高。
欣欣客運副總余淵表示,目前欣欣客運近7成、280輛的低地板公車,都設置有車門防夾裝置,只要車門感應有異物就會彈開,但發生事故的這輛907公車剛好沒裝,將研議加裝防夾設備。另外,欣欣客運每輛車都有車門未關閉不能啟動加速的裝置,但必須是車門全開的狀態才不能啟動加速。
市府公運處統計,台北市2016年公車車門夾人事故有61件、2017年58件、2018年57件、2019年攀升至86件,今年1至4月則有15件。
公運處主秘楊欽文說,公車後車門的確是駕駛視線死角,交通局針對每一次事故都會召開「肇事防治會議」,未來除加強車輛硬體警示設備,也要加強司機的教育訓練,駕駛需確認乘客安全上下車才能起步。
對於學者建議針對車門夾人加裝警示聲響設備,楊欽文說,儘管費用不高,但過去曾有許多民眾抱怨公車廣播太吵,公運處會後續研議如何改善公車防車門夾人的硬體設施。

台北市日前發生公車門夾到人拖行意外。圖為示意,非當事公車。本報系資料照片
https://udn.com/news/story/7320/4640716?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